蛮族的入侵

航语看国际 2023-02-03 07:44:13

正当罗马人徜徉于跨洲大国的胜利之中时,场浩劫在默默酝酿中,中国在沐浴汉王朝的光辉文明时也在和古罗马一样承受着痛苦。这是一场空前的浩劫,代表古典文明的国家都遭受了这次创痛,中国汉朝、印度发多王朝、伊朗萨珊王朝和古罗马帝国无一例外。这场浩劫就是3至6世纪的蛮族入侵。它结束了古典文明,预告了中世纪文明的到来。

“蛮族”是对欧亚大陆各文明国家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包括匈奴人、突厥人和日耳曼人,由于它们的游牧文明比之于农业文明落后,敬有此称。

蛮族的入侵肇始于他们自东向西大范围的迁移,而这次迁移又因为匈奴对汉王朝的战争失败。匈奴在其领袖冒顿单于的率领下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在击败邻近民族之后直接威胁到汉王朝的边境安全。汉高祖刘邦在平城迎战匈奴,被匈奴围困天7夜,后用陈平之计方才脱身,这次失败使得汉王朝长期履行和亲政策。但到汉武帝时,汉王朝的国力空前强大,于是汉武帝一改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对匈奴采取攻势。公元前133年至前119年间,汉将卫青、霍去病屡败匈奴,深入甸奴境内200余里,收复失地,巩固边防。在强大的汉军打击下,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单于率部降汉,北匈奴西迁。

匈奴人北单于和一些大贵族率领群众于公元91年离开了漠北,向西方迁徙,迁向中亚和欧洲。而留下的部,在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弃牧务农,为了寻求较好的耕地,向南方农耕地区迁徙。之后,这些内迁的民族上层人士利用西晋内部的矛盾,以本族武装为基础,相继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从4世纪初至5世纪中叶,它们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不止这些数字。它们的入侵,严重威胁了汉族文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时期的动乱因素。

而西迁的匈奴人,却给西方世界造成了多米诺骨牌式的冲击。372年,匈奴人越过伏尔加河。在俄罗斯平原,他们迅速击败最东边的日耳曼族东哥特人,接着,又胁迫邻近的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境内,而这些被迫西迁的日耳曼人,受到了罗马人的残酷压榨,当他们无法容忍罗马人的虐待时,便武装反抗罗马人的统治,最终将罗马帝国毁灭。

此后数十年,日耳曼人和网奴人的铁蹄又践踏了意大利、高卢以及巴尔干半岛。

445年,阿提拉上台,匈奴人的势力达到极盛,罗马人与日耳曼各派势力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都想拉拢匈奴人以制伏对方,而阿提拉在各派势力的矛盾中巧妙周旋,从中渔利。451年,阿提拉率领匈奴人联盟冲进高卢人的心脏,严重威胁了罗马和新建的蛮族国家的利益,罗马大将阿埃提乌斯组织了联车迎击阿提拉,双方在卡塔劳温战场发生激战,不分胜负,于是便绕过阿尔卑斯山,从东方进入北意大利,先夷平阿奎利亚,后征服波河下游地区,突然出现在未设防的罗马嫩门前,但是并未入城,使罗马城幸免于难。个中原因,后人无法得知!

一种说法是罗马的主教利奥一世说服了这位匈奴人首领,另外一种说法是匈奴军中发生瘟疫,粮食供应不足,而且东罗马的援军已经到来,阿提拉不得已而撤兵。阿提拉挥师北上,一年之后,他暴卒于新婚之夜,身边躺着他的日耳曼新娘。此后,他的帝国随即崩溃,甸奴人定居在多瑙河下游,东哥特人的暂往地潘诺居丘,逐渐从历史中消失,面西罗马帝国得以苟延残喘。然而,匈蚁人的大肆破环,粉碎了罗马帝国对诸国的控制,他们游刃有余地进出罗马边境,使得罗马的边防不堪击。阿提拉带着令人生畏的名字走进史册的故纸堆中。但罗马人并没有收获胜利,现在还不是他们弹冠相庆的时候,因为日耳曼人来了。

日耳曼人在公元前已经居住在欧洲中部:北起波罗的海,南达多瑙河,西自莱茵河,东迄维斯杜拉河之间的地域内。在恺撒所著的《高卢战记》一书中,可以窥见其生活状态。这时它们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时代,但农业对于他们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他们将畜牧业、狩猎作为生存之本,在组织上他们处于部落时期,军事上实行民主制,类似于满族入关前的八旗制度,但这时的军事组织不是常设机构,战争一结束,官兵便解甲妇田。可见,此时他们还是处于原始社会时期。

3世纪之后,日耳曼人的生活有了显著的进步,他们可以制造铁器,在日耳曼居地北方诸部

中,金属加工业、织布业和造船业相当发达。在2世纪时,日耳曼的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到休耕制,甚至出现了二圃制,在畜牧方面亦有长足进步,已可以培育出优良品种的马和牛。面定居在菜茵河沿岸的法兰克人,最早完成了畜牧业向农业的过渡,在人口和总实力的增长上也最快。但总的来说,日耳曼人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城市还没有出现。

罗马人在征服高卢之后,其北方边境便与日耳曼人近在咫尺了,全长500千米的边境线外,分布着500多万日耳曼人,他们之间的矛盾便是不可避免的了。起初罗马人采取攻势,掠夺奴隶和扩张领土。但是罗马帝国的国力日见衰微,使得他们越来越抵挡不住日耳曼人的压力。庆幸的是,日耳曼人的各部落虽然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也有相近的语言,但他们之间的积怨很深,统一意识非常薄弱,相互之间争斗不已,因而使罗马帝国长久地幸存下来。

在日耳曼人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渗入罗马帝国时,罗马人采取了以日耳曼人对付日耳曼人的办法:一方面,他们对一部分日耳曼部落移居境内,给予一定保护政策,让他们为罗马帝国防守边界,视之为同盟者;另一方面,他们挑唆各部落间的战争,使之无力亦无暇人侵罗马。但是这种政策却是脆弱的,罗马帝国无可避免的衰弱将无可避免地使其丧失对盟友的控制,而丧失对盟友的控制将无可避免地使罗马大门洞开。当匈奴人发起了前所未有的进攻的时候,罗马人苦心经营的纵横捭阖的政策便轰然崩塌了,日耳曼人趁着匈奴人将罗马人推毁得奄奄一息的时候,给了罗马人致命的一刀。

378年,西哥特人在弗里提格伦的率领下举行起义,在阿得里亚堡附近击败皇帝瓦伦斯的军队,罗马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瓦伦斯阵亡,从而打破了罗马人战无不胜的神话。这次的起义被狄奥多西皇帝镇压,但在其死后,阿拉里克再度率西哥特人崛起,并于410年攻陷罗马。阿拉里克纵兵大肆焚掠,虏走皇帝的妹妹,满载而归。罗马古都“永久之城”的陷没,标志着罗马帝国的彻底没落。

在罗马军队节节败退之时,日耳曼人在罗马的领土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407年,盎格鲁、撒克逊等部落占据了英格兰;411年,汪达尔人割据了西班牙行省;419年,西哥特人以土鲁斯为中心建立了西哥特国家。与此同时,勃艮第人占据了罗讷河流域,法兰克人在高卢北部扩张。

终于,在476年,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洛斯奥古斯图被日耳曼人首领奥多亚塞废黜,这一事件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终结。

东罗马帝国在上述事件之后亦曾力图恢复古罗马帝国的辉煌。查士丁尼说,他希望“上帝将授我们以罗马人因怠惰而丧失的那片帝国领土”,他也曾努力过,并且在20年间成就非凡,一度又使地中海变成罗马内湖。但历史无情,阿瓦尔人像匈奴人一样,带来了欧洲历史的连锁地震,他们将伦巴第人赶到意大利,而伦巴第人又将东罗马的军队逐出亚平宁半岛,查土丁尼的梦想最终破灭。

568年,伦巴第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首都在拉文那,为欧洲民族大迁徙画上了一个句号。

而在东方的中国,却有相反的结局,虽然一度有过畜牧业取代农业,阿尔泰诸语言取代汉语的危险,但是最终隋朝统一中国,使得这一危险化为乌有。而内徙的五胡,亦多被同化,塞外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并在唐时被彻底打败,从而又有了突厥的西迁。

西方的民族大迁移,虽然毁灭性极强,但所谓不破不立,侵略不过是给注定要消亡的文化以致命的打击,却催生了新的文明,新的文明在此时已经如怀胎十月的孩子,呼之欲出了。在这次浩劫中,所有地区的文明都幸存下来了,唯有西方例外。因此,西方文明才能够毫无束缚地朝新的方向发展,新的技术、新的制度、新的观念,在这里没有任何的历史枷锁,从而超过欧亚等其他幸存的文明,显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0 阅读:33

航语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