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的顾小虎,农忙时为加油给农机续命,开着自家皮卡车运回百余升柴油。结果被交通执法人员拦截,因“未取得危险品运输许可”被罚款3万元。
村民稻谷才卖1万,罚款却是3万,普通农民哪能承受得起?
目前,顾小虎已经交了罚款。
农机没油,是个硬伤。顾小虎的皮卡车成了唯一解决方案。他用了三个塑料桶装了百余升柴油,想着赶紧回田地救急。
然而,执法部门却按“危险化学品运输违规”定性,不仅扣车,还开出3万罚单。更让人寒心的是,即便顾小虎有村委会开的“农机用油证明”,也没能改变这一判罚。
一个农民辛苦一年,卖掉所有稻谷才勉强凑够1.8万,还得借钱才补齐罚款。这不是秋收,这是收割农民的希望。
执法部门的理由听上去没毛病:柴油是危险品,运输需要许可;处罚是按照《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地方条例来的。可是,有两个问题:
顾小虎运的仅仅是百余升柴油,用于农机的自用,这能构成“危险品运输”的重大隐患吗?
农村地区普遍缺乏专业运输设备,农忙时节自购柴油是常态。法律虽严,却不能脱离实际。
某律师更是直接指出,这次执法可能存在法规适用不当的情况。根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小量运输的特定情形其实是可以被豁免的。这么一看,这3万罚得就很牵强了。
另一个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农民根本不了解政策变动。2022年柴油被纳入《危险化学品目录》,但村民和基层管理者显然没有接收到这一信息。
要是知道这也犯法,他一开始可能就不敢动了。
普法不到位,政策宣传的盲区,直接导致了基层执行的混乱。法律成了悬在农民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网友的反应是激烈的:“一个罚款比收成还多,谁还愿意种地?”这不仅仅是对个案的愤怒,更是对农村生产环境的担忧。
不少网友指出,如果处罚让农民心寒,粮食安全何谈保障?执法该管的没管住,不该罚的又一罚到底,这种“一刀切”的方式,究竟是在保护谁?
一个村民为了农忙,想尽办法买油,却因为所谓的“违规”被罚掉了一整年的收成。执法部门虽然“依法依规”,但处罚的尺度,真的是为老百姓考虑的吗?
政策不是用来吓人的,法律更不是用来罚款赚钱的。
对于那些罚款3万还理直气壮的人,别让百姓的心凉透了。
村民顾小虎的3万罚款,可能让更多农民陷入犹豫——是该种地,还是换条路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