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三家被疯批母亲养大的嫡女,为何只袁文缨婚姻美满?

在途中成长 2022-12-25 10:02:55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若论“疯批”主母,那么宁远侯府的小秦氏、忠勤伯府的伯夫人,还有康家的康姨母,绝对都是榜上还有名。

都说,女儿是受母亲的影响是最大的人。而这三位当家主母,刚好都有嫡亲的女儿。那么,为何只有忠勤伯府袁家的女儿,在婚后获得了幸福?

三位“疯批”主母,各有“苦衷”

顾袁康三家“疯批”主母,论身份,忠勤伯府袁家的出身最低:

出身侯府,温柔娴淑的小秦氏,在十四岁时,结束了好日子

小秦氏,出身东昌侯府。

原著中,对于小秦氏小时候的日子曾这样描述:

小时候的日子多么好呀,明珠翡翠,应有尽有,每回出门赴诗会筵席,她的排场穿戴都叫一干姊妹艳羡不已。

不过,小秦氏的父亲喜欢附庸风雅,为了一枚生锈的青铜门环,可以一掷千金。可是,小秦的母亲,却不善理家。

到了小秦氏十四岁那年,东昌侯夫妇相继亡故。不仅没有给小秦氏筹谋婚事,更让她锦衣玉食的生活变得缩衣节食。

于是,曾经被人羡慕追捧的小秦氏,在心里产生了自卑和不甘。不过,这时的小秦氏还能理解,哥哥继承空壳侯府的不容易。

但是,直到这两件事的出现,让小秦氏变得“疯批”了:

时常接济东昌侯的顾家,在大秦氏过世后,就不再向他们伸出友好之手了;

哥嫂为了省嫁妆钱,又不想小秦氏低嫁,折损侯府的颜面。于是,就劝她做姐夫顾偃开的填房。

其实,小秦氏心里明白,即使哥嫂不省嫁妆,她也很难高嫁。古代女子大多早嫁,可是因为大秦氏在婆家的一番操作,坏了秦家女儿的名声。导致小秦氏在十四岁前,都没有说定亲事。

于是,当小秦氏的嫂子,为小秦氏分析了做顾偃开填房的好处后。小秦氏就在心里暗暗发誓:

从嫁入顾府那日起,她就咬牙牢记着,她不能白白委屈做了填房,将来的顾侯必得是她的儿子!

甚至,为了能顺利夺嫡,小秦氏仔细询问顾廷煜的身体情况,确认顾廷烨是个药罐子,而且活不长后。她才决定出嫁的。而且,婚后的小秦氏对顾廷烨,火力全开。

出身尊贵,却被无能丈夫折磨“疯批”的康姨母

康姨母,王家嫡长女,出嫁前,她在娘家的荣宠是头一份的。甚至,她父亲去西北赴任时,夫妻俩只带了康姨母,却将嫡长子寄住成大学士门下读书,将嫡次女托付给商贾的小叔子夫妻。

而且,康姨母和亲妹子王大娘子选夫婿时,本来两姐妹都看上了世家出身的康姨夫。可是,一向高高上的康姨母,自然要“掐尖”。于是,她嫁去了康家。

不过,对于康姨母选择康家这件事,盛老太太对明兰说:

“王家老太爷和康老太爷都是先帝的股肱重臣,两家名当户对,那时你康姨父刚考中了进士,也是意气风发;而咱们家,你祖父早逝,于官场上并没有什么根基,她也不算挑错。””

可是,康姨母嫁给康姨夫后,日子不仅没有越过越好。反而,不如嫁去盛家的妹妹:

康姨夫只会做官,却不会开源生财;

康姨夫官位没有盛紘高,在丁忧期间,反而丁忧出好几个孩子,被御史台参了他一个孝期纳妾,遂被罢官赋闲,他不思着如何疏通关系,返朝补缺,倒日日与一般清客相公吟风弄月品评朝政!

康家嫡长女康允儿到了十七,还没有婆家,最后嫁了商贾人家的盛家大房。甚至,在成亲时,康允儿的嫁妆,都没有淑兰嫁给孙秀才时候的多;

康家只有康姨母的嫡长子,授了礼部主事。可是,其他人,只会坐在康姨母的嫁妆上吃喝玩乐。

所以,康姨母大部分的嫁妆,都断送在康姨夫的妾室和庶出子女上。这让出身即王者的康姨母,如何不气?如何不反击?

可是,康姨母反击了。她动不了夫婿康姨夫,只能对小妾们下手。明兰曾说过:

只我祖母知道确凿的便四个,五年前药死一个,两年前寻衅打死一个,就在年前康府有位妾室,一尸两命的叫人抬出去的。

康姨母能在康家后宅,这样有恃无恐的害人性命。都是因为她背后的保护伞:

王家为康姨母善后,为了她豁出面子求人,走路子,使银子;

盛家也帮着康姨母,出了大笔银子。

所以,康姨母越发“疯批”了。甚至,为了在盛家拿到更多是银子,居然撺掇妹妹王大娘子给盛老太太下毒。事发后,她还心存侥幸:

母亲说归说,骂归骂,最后总是肯帮自己的。那年丈夫最宠爱的小妖精和她肚里的孽种一齐见了阎王,丈夫几乎要请族长写休书了,母亲还不是护着自己顺当过关了么?这么多年大风大浪都经过了,眼前这关也必然能过去的。

最后,康姨母被关进慎戒司时,愤恨兄长不肯帮她,竟然连自己的母亲都骂上了:

““你不肯救我,何必把我生下来!自己把我爹看的严严实实,却总叫我贤惠妇道,我不如你的意,你就舍弃我!你不是我娘,你这个狼心狗肺的……””

可见,康姨母的“疯批”程度。

拎不清的忠勤伯夫人,最后被妾室挟制

忠勤伯府夫人在袁府后宅只做了两件事:

打压华兰,搜刮华兰嫁妆;

用袁家的银子,帮衬娘家。

不过,忠勤伯府夫人在打压华兰这件事上,惹怒了盛家人。于是,明兰给华兰出了一个“损招”——给忠勤伯府爷纳妾,让忠勤伯夫人无力再来找华兰麻烦。

而这位妾室,也不负华兰重托,做了两件事:

接受忠勤伯夫人的责罚,然后把“伤”给忠勤伯爷看。伯爷大怒,直指她犯了起初之一“善妒”。然后,去跪祠堂去了;

以袁家子孙渐多为理由,要扩建院落,然后又说手头紧,让华兰“周转”些银子。于是,这位妾室对忠勤伯爷说:“二奶奶华兰拿不出银子,咱们家就揭不开锅了?”于是,忠勤伯爷查账才知道,袁夫人用忠勤伯府的银子接济娘家。最后,忠勤伯夫人失去了掌家权。

不过,就是这样,忠勤伯夫人还是不消停,只要华兰这边有点动静,她就跟嗅着气味的猎狗似的,明的暗的派人来打听内容,坐卧不宁地要过来查看,生怕儿媳独吞。

甚至,忠勤伯夫人哭喊着跳脚,要儿子把东西直接送来给自己,好让自己分配给各房儿媳。

可见,忠勤伯夫的“疯批”,只对华兰一个人。

“疯批”的三位主母,为何只有袁家的女儿,婚后幸福?

顾康袁三家的“疯批”主母,都有嫡出的女儿。不过,她们的女儿在婚后,只有袁家的女儿过得最幸福:

才华横溢的顾廷灿,被关进阴冷潮湿静房

如果说,明兰出嫁前,柔弱不能自理的墨兰,是为了衬托她女主光环的恶毒女配;那么,明兰出嫁后,温柔贤淑的老白花小秦氏,就是终极反派大BOSS :

在外边讲明兰是庶女,不孝敬婆母;

宁远侯府第一次分家时,四房和五房要求重新分家时,小秦氏祸水东引,让明兰说公道话;

塞康家女给顾廷烨做妾,又联合余家人,要把昌哥给过世的余嫣红做嗣子;

两次火烧明兰。

……

可以说,终极大BOSS小秦氏端的是有勇有谋。不过,小秦氏的女儿,却成了她人生的败笔:

只会吟诗作画,明知道大秦氏坏了秦家女儿的名声,却将女儿顾廷灿塑造为第二个大秦氏;

小秦氏从不规劝女儿学习管家理事,甚至,在婚后给婆母布菜,站规矩,她总是要装病。

婚后,不懂得笼络丈夫,只会说一句:当初爹是怎么待大姨母的,快十年才生下大哥呢!他若心里真有我,不论有没有儿子,都该一样待我才是!

不懂得打理自己的产业,总觉得自己的银子是用不完的;

为小秦氏平反,学着人家托关系走门路,想参奏顾廷烨:逼死继母,毒害顾廷炜一双儿女,天理不容。

最后,顾廷灿身边的人,对她失望,然后都开始了嘲讽:

顾廷灿的夫婿:你爹遇上秦家女,才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险些弄得无嗣不说,末了,差点家破人亡,几十年的老宅叫你那好三哥一把火烧了!

顾廷灿的丫鬟:太夫人这么精明强干的人,怎么会养出自家主子这么不懂世事的天真女儿来。

顾廷灿的婆母:奇怪,当初,我怎么没瞧出竟是这么一个蠢货呢?

顾廷灿夫婿的妾室:三爷对奶奶还是有情的,只消你们奶奶稍微少闹腾些,大约就没我什么事了。

如果,顾廷灿能像大秦氏那样命好,遇到一个“眼瞎”的顾偃开,也许会是幸福的。可是,顾廷灿遇到的三观正确的古代士大夫。

原著中曾说过顾廷灿越像大秦氏,顾偃开越有求必应。于是,得了甜头的小秦氏,就把女儿按照大秦氏养大。

可见,小秦氏已经被“夺爵这件事,蒙蔽了双眼,只知道为自己立人设,却疏忽了子女的教育。不过,也说明秦家人有着让人崩塌的“三观”。

所以,顾廷灿才会把大秦氏当偶像,学习琴棋书画,可是,却不会理家处事。最后,不谙世事的顾廷灿,被公主婆婆关进了静房,任由她自生自灭。

康姨母的两个女儿,一个终身无孕,一个惹怒公婆

康姨母有两个女儿,嫡长女康允儿,嫡次女康元儿。

康允儿由盛老太太做主嫁去了盛家大房,康元儿抢了如兰的婚事,嫁回了王家:

康允儿婚后,虽然孝敬公婆,与夫婿恩爱,华兰都对说康允儿赞赏有佳:

“允儿表妹,这些年来,怜老恤弱,施粥舍米,没少做善事。”

其实,原著中,康允儿刚出场时,小仙也是很喜欢她的。甚至幻想,如果康允儿王大娘子的女儿,明兰就不会被欺负了。

可是,随着康姨母作妖,康允儿绿茶加白花的气质,就出来:

康姨母为了元儿抢了如兰的婚事,她不规劝母亲,只红着眼睛求王大娘子原谅;

明兰新婚回门,康姨母想让明兰帮衬,说了一些“疯批”的话,她却只是心里暗求母亲少说一些;

海氏女儿洗三,康姨母当面斥责明兰,她却只拉了拉母亲袖子;

康姨母给顾廷烨塞妾,康允儿居然求明兰原谅康姨母;

康姨母被关进慎戒司,康允儿却时常带着孩子探母,还求盛老太太的宽宥。

如果,康允儿真的是明事理的好姑娘。那么,她应该像华兰和如兰一般,规劝母亲。而不是在康姨母做了错事后,一心只求受害者的原谅。

最后,救母心切的康允儿,在自己嫂子的撺掇下,给明兰和顾廷烨写了一封血书。让她不仅多出个出身很好的良妾姐妹,孩子们也被公婆召回老家。

而康允儿的夫婿长梧,也答应自己的母亲,如果康允儿再为康姨母求情或探望。那么,康允儿会被关回宥阳老家,另抬平妻。

康允儿的嫡亲妹子康元儿,一出场就让人讨厌。而且,被康姨母教养的很不成样子:

未出嫁前,欺负庶出的姊妹,没事还会跑到盛家来窜动如兰,与明兰和墨兰闹脾气;

出嫁后,忤逆婆母,连王老太太身边的婆子都敢打;

最后,觉得是婆母压制自己,竟学着康姨母害人的手法,要给王舅母下毒。

最后,王舅母把儿媳妇关了起来,给儿子娶了一个平妻。

“疯批”婆婆忠勤伯夫人,有个好女儿

如果说小秦氏和康姨母都是受外界环境,而“疯批”的。那么,忠勤伯府夫人绝对是因为“穷”,有对华兰的真金白银眼红,才“疯批”作死的。

不过,忠勤伯夫人却有一个好女儿——袁文缨:

嫁去寿山伯府,亲姑妈变婆婆;

与华兰交好。

在袁文缨快要成婚时,忠勤伯府夫人想要给女儿一份体面的嫁妆。于是,她非要华兰用嫁妆补贴她的女儿。甚至,还一副慈母样子:

“我这为的还不是缨儿嘛!寿山伯府有那么多房兄弟,缨儿若没有一份厚厚的嫁妆,回头妯娌们冷眼瞧不起可怎办?!老爷别光心疼儿媳妇,也想想自己闺女吧,咱们可就这么一个闺女呀!”

只是,忠勤伯夫人要华兰的陪嫁,银钱首饰还好,可她要的却是京郊的十几顷良田。于是,忠勤伯府伯爷和袁文绍怒了。

这时,事情的受益人华兰的小姑子袁文缨出场了,她哭着说“女儿不孝”,然后开始规劝忠勤伯夫人:

先是体恤忠勤伯夫人用心良苦:我知道娘是为了女儿好;

婆母,是自己的亲姑母,哪怕不带一分嫁妆,姑母也不会给难为她;

姑母本就是袁家出去的姑娘,袁家有几分产业,难道她会不知道,如果突然带着二嫂子华兰的田庄,或者许多银钱过去,以姑母的性格,反而会瞧不起她;

二嫂子华兰过门后,拿自己当亲妹子看到,如果忠勤伯夫人非要抢了华兰的嫁妆填补自己,以后的姑嫂该怎么相处。

袁文缨的明事理,让老父亲忠勤伯爷和二哥袁文绍很欣慰。

编后语:古代大家世族的女子,都会接受很好教育。比如:海氏、平宁郡主、张大娘子,郑夫人,盛老太太等。

可是,也有些世家大族的女子,却任性刁蛮,不辨是非。比如:小秦氏、大秦氏、康姨母、顾廷灿、康允儿、嘉成县主等。

对于顾康袁三家的“疯批”主母,虽然做出了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可是,她们对女儿的爱,却从来不曾缺席。

只是,细看顾康袁三家嫡女的婚姻,才懂,家庭教育很重要。因为,在母亲犯错时:

顾廷灿不辨是非,与母亲一起仇视顾廷烨和明兰;

康允儿不制止母亲的“疯批”行为,却还包庇母亲,要求受害者原谅她的母;

康元儿学着和母亲一样,心肠歹毒。

袁文缨,明辨是非,懂得规劝母亲。

所以,小秦氏和康姨母女儿们的婚后生活,都不太幸福。只有袁家的袁文缨,在婚后有婆母疼,有夫婿疼爱。

而且,对于袁文缨的婚事,盛老太太都曾对华兰说:

“我瞧着你夫家姑姑为人很是实在,又疼自己侄女寿山伯府人口也不多,亲家姑娘能嫁进去才是真福气!”

最后,小仙儿还是要唠叨一句——家庭教育和个人的三观,与富贵权势无关。

因为,若子女不辨是非,给他们留下多少富贵,权势,他们也只会按着自己的想法活着。

可十根手指都不一般长,定会有人不如他们都心意。那么,他们就会视人命如草芥。

您觉得呢?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