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反噬困局

谈谈有说 2025-04-14 15:14:22

‍‌‌‌‌‍‌‌‌‍‌‌‌‍‌‌‌‍‌‌‌‌‌‍‌‌‌‍‌‌‌‍‌‌‌‌‍‌‌‌‌‌‍‌‌‌‌‌‌‍‌‌‌‌‍‌‌‌‌‌‍‌‌‌‍‌‌‌‌‌‍‌‌‌‍‌‌‌‌‍‌‌‌‌‍‌‌‌‍‌‌‌

2025 年 4 月 11 日深夜,美国海关总署突然发布公告,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半导体设备等 20 类电子产品移出 "对等关税" 清单。这份追溯至 4 月 5 日的豁免政策,允许进口商申请已缴关税退款,看似为持续三周的贸易僵局带来转机。然而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次日表态,彻底击碎了市场的乐观预期。

此次政策调整堪称 "静默式转向"。与三周前大张旗鼓宣布 145% 惩罚性关税形成鲜明对比,这份涉及价值数千亿美元商品的豁免清单,选择在深夜通过海关系统低调发布。更耐人寻味的是,白宫幕僚长米勒特别强调,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仍需缴纳基于《国际经济与和平法案》的 20% 基准关税,这为后续政策调整埋下伏笔。

卢特尼克在接受 CNBC 采访时直言,当前豁免仅是权宜之计。随着半导体行业特别关税方案的制定,这些 "事关国家安全" 的电子产品将在两个月内被重新纳入征税范围。这种 "先松后紧" 的操作模式,暴露出美国在产业保护与技术霸权之间的深层矛盾 —— 既要缓解本土科技巨头的供应链压力,又要维持对战略行业的控制力度。

市场对政策的反复已产生剧烈反应。豁免公告发布后,纳斯达克半导体指数应声上涨 3.2%,但卢特尼克表态导致该指数次日暴跌 5.7%。这种波动折射出全球产业链的脆弱性:当关税政策沦为政治博弈工具时,企业既不敢轻易调整供应链布局,又难以承受持续的政策不确定性。

从豁免清单的技术参数可以发现,被排除的电子产品多属消费终端领域,而半导体生产设备、先进制程芯片等核心项目仍受严格管控。这种 "抓大放小" 的战术选择,显示出美国试图在维持技术封锁的同时,缓解普通民众的消费通胀压力。但这种精妙平衡能否持续,还要看即将出台的半导体特别关税能否真正撬动制造业回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