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加州某超市的鸡蛋货架前,醒目的 "每人限购两盒" 告示与 15 美元 / 打的价格标签格外刺眼。这场持续三年的 "鸡蛋荒" 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在美国加征钢铝关税的贸易战升级中愈演愈烈,将华盛顿外交政策的荒诞性暴露无遗。
美国政府 4 月初宣布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后,欧盟旋即提议对价值 200 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 25% 报复性关税,鸡蛋赫然出现在征税清单中。讽刺的是,美国农业部此时正低声下气地向丹麦、法国等国发出求购信,却得到近乎一致的回复:欧洲没有余粮。荷兰养殖户更直接开出条件 —— 除非美国先取消 20% 的禽类产品关税,否则拒绝扩大出口。这种 "左手挥关税大棒,右手举乞讨碗" 的滑稽戏码,让《华尔街日报》直斥其 "政策精分"。
这场危机折射出美国贸易政策的深层悖论。当特朗普政府高喊 "美国优先" 加征关税时,全美蛋鸡存栏量已因禽流感跌破 3.63 亿只,较 2022 年锐减 25%。农业部长罗林斯坦言,新关税可能导致蛋价短期再涨 30%。更荒诞的是,白宫对特斯拉 CEO 马斯克与贸易顾问纳瓦罗的公开骂战轻描淡写,称 "男孩间的争吵",全然不顾这场涉及垂直产业链的争论直指关税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伤害。
从超市限购令到黑市走私,从外交窘境到民生困顿,美国的 "鸡蛋荒" 本质上是单边主义酿成的苦果。当华盛顿沉迷于关税武器的威慑快感时,似乎忘记了最基本的贸易法则:任何经济制裁都是双向的利刃,最终割伤的往往是挥舞利刃者自己。这场闹剧给全球贸易体系留下的,不仅是空荡荡的鸡蛋货架,更是一面照见霸权思维局限性的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