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欠银行3000元,行长上门收款,当老人拿出钱来时,瞬间泪目了

史海小记 2024-09-23 10:50:52

年过七旬的老人从来没去到过银行,但是欠了银行3000元钱。

七年来,她每天都努力种地,省吃俭用,一分一毛的攒足了钱,然后联系到银行叫银行员工上门“收债”。

当银行行长亲自上门收款时,却哽咽住了。

所以老人为什么会欠银行这一大笔钱?

而银行行长又为什么哽咽住了呢?

2019年11月,农村的一户人家里上演了一幕令人动容的场景。

73岁的陈月英老人坐在家中的木桌旁,神情既紧张又期待。

她的目光不时瞥向门口,仿佛在等待着什么重要人物的到来。

终于,一阵脚步声传来。陈月英赶紧站起身,迎向门口。

这一天陈月英特意请他们上门来收取一笔特殊的还款。

待客人们坐定,陈月英颤抖着双手,从床底下拿出一个布袋。

她小心翼翼地解开袋口,倒出里面的东西,映入眼帘的是叠叠用橡皮筋捆扎的纸币。

贤军和同事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些钞票大多是破旧的小面额纸币,有的甚至已经发黄变脆。

显然,这些钱是陈月英多年来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

“一元,五元,五毛,一毛……”岑溪农商银行梨木支行的行长贤军越数钱越哽咽。

他们都红了眼眶,他们知道,这3192元背后,是一个老人七年来的艰辛和坚持。

陈月英年轻时嫁给了杨旭永。杨旭永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不善言辞,但对妻子和孩子都很好。

夫妻俩生了三个儿子,日子虽然清贫,但也算和睦。

在家里老大刚上初中,老二上小学,老三还在吃奶的时候,杨旭永突然因病去世了。

一夜之间,陈月英成了寡妇,还要独自抚养三个孩子。

那些日子,她常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但第二天依然要强打精神,照顾孩子,料理农活。

在陈月英的努力下,三个儿子都顺利长大成人。

大儿子杨昌文在外地打工,二儿子杨昌杰在家务农,小儿子杨昌平则在县城找了份工作。

看着儿子们渐渐成家立业,陈月英心里总算有了些慰藉。她以为,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可就在2010年,噩耗再次降临这个家庭。

小儿子杨昌平突然患上了重病。当医生宣布病情已经无法治愈时,陈月英感觉天都塌了。

她日夜守在儿子病床前,看着他慢慢消瘦,最后永远闭上了眼睛。

失去小儿子的打击让陈月英一度陷入绝望。但她知道,自己还不能倒下,还有其他儿子需要她。

就在这时,次子杨昌杰也病倒了。他长期操劳,身体本就不好,这次又染上了肺炎。

为了给杨昌杰看病,陈月英不得不向当地信用社贷款2000元。

这在当时的农村,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杨昌杰的病情时好时坏,一直拖到2012年。那年冬天,他的病情突然恶化。

陈月英强忍泪水,点头答应。她知道,这是儿子的遗愿,无论如何也要完成。

杨昌杰走后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家出走了,只留下年幼的女儿。

陈月英一下子成了孤寡老人,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女。从那天起,陈月英开始了漫长的还债之路。

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干活。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做些手工活。只要能赚钱的活,她都不放过。

为了省钱,她几乎不买新衣服,饭菜也是能省则省。

有时候,一顿饭就是几个土豆,再炒点野菜。

每当赚到一些钱,陈月英就小心翼翼地藏起来。

有时是10元,有时是20元,她都会仔细包好,放在一个特制的布袋里。

除了还债,陈月英还要照顾孙女。虽然生活艰难,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孙女。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陈月英的头发全白了,背也驼了,但她从未放弃过还债的决心。

终于,在2019年夏天,陈月英数了数自己攒的钱,发现已经够还清债务了。

她特意请信用社的人上门来收钱。当行长贤军看到那一叠叠破旧的钞票时,心里震撼不已。

陈月英的故事很快通过媒体传播开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派人上门慰问。他们不仅给陈月英送去了慰问金,还承诺会帮助改善她的生活条件。

银行的员工们也自发组织了一次捐款活动,为陈月英筹集了一笔钱,希望能减轻她的生活负担。

更感人的是,许多志愿者主动联系陈月英,表示愿意帮助照顾她的孙女。

有人提供学习用品,有人愿意辅导功课,还有人表示可以资助孩子上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陈月英用七年的时间,不仅还清了债务,更兑现了对儿子的承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让我们记住这位普通却又不普通的老人。

信息来源:1.海报新闻-2019.12.15-《讲诚信 78岁老母亲省吃俭用7年替亡子还债》

2.岑溪市梨木镇人民政府-2020.03.18-《陈月英老人:把诚信刻在骨子里》

3.中国日报网-2019.12.17-《“七年了,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2 阅读:1252
评论列表

史海小记

简介:史海遨游,古今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