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边界感的人,注定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对自己本身没边界感,就是没自制力。
对别人没有边界感,就会惹来嫌隙。
最终,对自己也好,对别人也罢,都是一种不可逆的损耗和伤害。
就像三毛在散文《简单》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担。
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
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活着,一定要有边界感,给自己保留分寸,给他人留下距离。
如此,生活越简单,关系越清畅,人生越松弛。
体面的人生,要有边界感
你会知道,那些活得体面的人,其实都很克制且自制的。
毕竟在人情世故上,这些人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过度热情,然后反而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当然,也不会因为关系的过度熟络导致了你我之间更多的不愉快的摩擦和矛盾产生。
如同作家苏心所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棵共同生长的树木。
彼此靠得太近了,互相滋扰遮挡,肯定长不好,甚至会枯萎。
只有保持适度距离的守望,才能枝繁叶茂,华枝春满。”
其实,保持边界感,是对自己和他人之间的一种尊重。
这种尊重,说白了也就可以使得人与人之间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留住了必要的体面。
所以,让自己清醒一点,克制一些,先靠自己活出独立而体面的生活。
这样,反倒可以让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保留必要的自在,以及能过上更加惬意的人生。
实际上,世界可以热闹喧嚣,但你自己必须留下必要的边界感,跟这个世界上保留必要的距离。
因为最终,你才能拥有独属于自己成长的空间,后面才能真正活出体面。
所有健康的关系,都有距离
人活着,就不可能自己一个人活着。
甚至可以说,人活一辈子,从来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人生当中,最大的事,莫过于生老病死。
但是,哪怕其他都是小事,但起码确实是跟自己息息相关的。
我们只有拨开云雾,慢慢从中找到真相,然后对症下药。
如此,我们才能从容过好,拿出得体的手段,过好这一生。
很显然,我们需要把握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才能在平平淡淡的一生当中,安稳度日。
叔本华说: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
彼此离得太远,又会感觉寒冷。”
的确,你让人家觉得舒服,别人才会让你舒服。
生活永远就是这样,你让人好过,别人才可能让你好过,你让人不好过,人家肯定不会让你好过。
保留界限,保持尊重,保住距离,才能靠双方之间的分寸感,和谐且愉悦地相处。
著名作家纪伯伦说过:
“在一起的时候要给彼此保留空间——橡树和雪松并不能在彼此的影子中成长。”
余生,不管跟谁相处,都要给到彼此足够的空间,让大家自由呼吸,也能相互扶持地好好走下去。
否则的话,我们只会被各种各样的干扰,麻烦,纠缠,痛苦影响着自己。
当然,也根本不可能让自己快乐幸福地活下去。
做人,始终保留边界感
其实,做人懂得保留边界感,就是给自己留下幸福感。
我们每个人的幸福,说到底最终还是靠自己去成全的。
活出自己的尺度,掌握好自己的边界,凡事懂得适可而止。
这样,保持一颗平常心,保住一种边界感,挖掘生活里的美好。
然后,对任何关系,都有一种让人感到舒服的,也没有压力的轻松感。
如同作家周国平曾说的那样: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要记住,不是所有的东西,越浓越好,反而掌握了恰到好处的那个度,生活才会走得更加松弛,过得更加快乐。
就好比有人说的,生活里那些深深的话,我们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
这样,做人做事,保持简单,将心比心,最终才会问心无愧,坦坦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