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两岸谍战回眸(20)“潜伏者”的“传奇”人生(下)

金鸡壹独立 2024-10-13 17:05:38

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逃往台湾,但蒋介石念念不忘“光复大陆”,与此同时,共产党人为实现祖国统一,秘密派遣1500余人入台,一时台海两岸谍云密布,危机四伏。由于叛徒出卖,大批潜伏台湾的地下党员被捕,其中被国民党当局公审处决的就有1100余人,他们中许多人的事迹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陆续公开。

2013年10月,中央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了“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专门缅怀1950年代牺牲于台湾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其中以吴石、朱枫、陈宝仓和聂曦为原型的雕像位居广场正中,两边花岗岩墙壁上刻着846位烈士的英名,还有许多留白,以便随时增加新发现的英烈名字。谨以此系列文字纪念这些隐蔽战线的英烈们。

(接上半部分)

(五)潜伏墓地四年终被抓

前文说到1950年初,台共地下最高组织“台湾省工委”遭到破坏,刘青石搭救台共最高领导人、也是他的单线联络人蔡孝乾未果,侥幸逃脱后,在亲戚及同学的帮助下,逃到了台东花莲县的月眉山公墓附近的草房躲藏起来。

几天后,四哥刘英德及吴义雄、田进添、吴金堂四人逃出后,无处可躲。在刘青石姐姐的协助下,一起由他母亲的远房侄子带上了月眉山公墓,五位台共地下党员就此潜伏了下来。

不久,坏消息接踵而来,先是5月份,蔡孝乾等四人(即台共“四大金刚”,三人叛变,唯张志忠宁死不屈,签名系伪造)在《中央日报》联名发表《告台湾全省中共党员书》,劝告尚未就捕之党员及干部,从速向政府坦白自首,停止一切组织及活动。

再有就是刘青石的妻子被捕后,因为无法忍受特务的刑讯,供出了多名他的战友,其中包括曾和他一起蹲过日本监狱,并在他带领下加入台共的同学兼好友唐志堂(被捕不久被枪决)。

妻子并不是党员,跟随他为党做了很多工作,但她的行为,让刘青石非常的痛苦,觉得愧对那些死难的战友,也使他对妻子的感情变得特别复杂(这是后话)。

但刘青石是有信仰的,也抱定上级回复的密电所说的台湾不久就会解放的信念,一直鼓励大家坚持斗争。

然而随着朝鲜战事的爆发,中共中央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将主要兵力和注意力都转移至朝鲜战场,解放台湾的战事暂时被搁置起来。

刘青石他们五个人只好一边隐藏在荒山墓地躲避追捕,一边开荒种地,自谋生路。他们在危险的时候,曾躲到死人棺材里避险,也曾藏到废弃的坑道里,坑口用野草掩盖躲藏。

有一次,他们在山上迎面碰到一个带枪的阿兵哥,正准备逃跑时,谁知阿兵哥掉头就跑,原来他是来偷地瓜的,让他们虚惊一场。

还有一次,对面山头突然被宪兵队包围了,他们以为这次在劫难逃了,大气都不敢出。后来才知道,那个山头也有地下党躲藏,被搜山抓捕了。

就这样,在山林中潜伏了四年多的五个人,经历过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后,内部有人出现了动摇。

1954年中秋节前夕,吴金堂说他妻子生活无着落,带着小孩在沿街乞讨,他想下山看看家人。谁知,他下山后就去自首了。

吴金堂自首后,刘青石的父母和弟弟刘英惠都被抓了(四年中刘青石一直和弟弟保持联系),就连因检举有功而放出来的妻子也被重新收监入狱。

在得知消息后,刘青石紧急转移,但一切为时已晚,附近全都实施戒严了。跑了三天后,刘青石在逃亡途中被捕。他可能是在台被捕的最后一个“潜伏者”。

(六)派往大陆“卧底”

刘青石被捕后,与父母、妻子关押在同一个监狱,为了让他投降自首,特务们还特意把他和四年未见的妻子关在同一个牢房。这使本来希望“快意了断”、“来个痛快的”刘青石陷入了另一种煎熬中。

虽然关在一起,但两个人几乎没话可讲,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毕竟妻子出卖了自己的许多战友,不管出于何种理由,都是他心里抹不去的“一道伤痕”。

母亲也劝他自首:人家都说了,都没事了,继续当他们的官,你何必死扛呢?但刘青石坚决不愿做叛徒,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害人害同志。

195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台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武力保卫台湾和澎湖列岛。加上之前派驻的海军第七舰队游弋于台湾海峡,使蒋介石“光复大陆”的幻想越来越强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特务机关向已经入狱一年的刘青石抛出了“橄榄枝”——只要他愿意前往大陆,利用曾经的身份当“卧底”,为国民党刺探情报,不仅即刻释放他的家人,还对以前所作所为既往不咎。

刘青石当然明白敌人的用意,他陷入了两难境地,顾虑重重,尤其是此举遭到同是台共党员的四哥刘英德的坚决反对。四哥读书多,看的比较清楚,告诉他这样做不会有好下场:一是你经过敌人的手再回去,组织不会信任你;二是国民党可以籍此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

思前想后,刘青石觉得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回到大陆后,把一切向组织说清楚,得到组织信任后迅速消失,给台湾造成自己已经被杀的假象。这样既不违背自己的信仰,又保护了家人的安全。

虽说这一切都是无法预知的,但刘青石最终还是“同意”了敌人的“卧底”要求。

就这样,刘青石在被关押了近两年后,告别了父母、兄弟、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于1956年春夏之交坐船去了香港。

临行前,刘青石对妻子说:你要是生活有困难,我不反对你另嫁他人,反正我是不会结婚的。当时妻子木然以对,两个人都哭不出来,似乎都麻木了。

(七)下放农场劳动

刘青石一到香港,就把特务头子交给他的密写药水扔进海里,并很快和香港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然后在公安部派人的安排下,由香港先到广州,再来到了北京。

来到北京的刘青石,在写下了十多万字的材料,经过一年的审查后,被送到了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场(即北京清河监狱农场)。

令刘青石没有想到的是农场里有政治犯、刑事犯,还有劳动教养犯,他心里马上凉了半截:“怎么把我当做那样的犯人对待”?当天晚上,刘青石趁黑就跑了,想要到铁路上去撞火车,但被随行的干部拉了回来。

从此刘青石每月可领到30元的生活费,这使他的心里稍加安慰,毕竟与其他人区别对待了。公安部领导告诉他,他的事情被暂时搁置起来,等台湾解放了再解决。

就这样,刘青石在农场开始了说不清身份的生活。平整土地、种菜种苗,水稻插秧,他什么活儿都干,而且还很卖力,企图用身体的疲劳来麻痹心里的苦闷。

五年过去了,刘青石没有等来台湾的解放,却意外等来了组织转交的妻子辗转寄来的一封信。妻子在信中诉说了一个人独自抚养孩子的艰难,希望能和他早日见面。

刘青石心情很纠结,虽然理解妻子的苦衷,但又不敢回信,怕是台湾特务组织设的圈套,一回信反而害了妻子。最后就权当自己失踪了,对家人独添愧疚。

没有一个朋友,自己身份不明。刘青石时常觉得仿佛又回到了在台湾那个荒凉的墓地潜伏的岁月,陪伴他的只有漫无边际的孤独。

即使这样,在“文革”中也免不了受到批斗,刘青石反而“喜欢”斗来斗去的辩争,虽然吃了一些苦,但觉得这样总比“静下来”的好,有发泄情绪的地方。

(八)落实政策 与家人相见

1979年,在农场劳动了22年后,已经56岁的刘青石被落实了政策,安排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当上了一名日语教师。

1980年的一天,刘青石意外收到了四哥刘英德从日本托人带来的信,从信中刘青石得知了家人的消息,更令他兴奋的是妻子没有改嫁,两个女儿都去了美国生活。

刘青石给家人回了信,两个懂事的孩子特意把母亲从台湾接到了美国,安排两位老人见面。

就在刘青石兴冲冲地办理签证手续时,却收到了妻子的一封来信,询问他这些年的生活情况。刘青石去信述说了自己的曲折经历,表示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其他一无所有。妻子的复信显得很冷淡,也很失望(意思是没能在共产党中捞个一官半职,后半辈子如何指望)。

妻子最终没有等刘青石到达美国,就提前回了台湾。刘青石和两个孩子相隔20多年后在洛杉矶相见,并没有太多久别重逢的惊喜。在其后的相处中,也不算很融洽,尤其是与两个女婿的政治理念合不来,他们倾向国民党,自己则倾向共产党。

为了不给孩子托后腿及歉疚没有尽到养育之恩,年近六十的刘青石到洛杉矶日本人开的餐厅去帮厨,每天干12个小时,就连日本人都佩服他的吃苦耐劳。但在精神上,刘青石却是孤独的。

1983年,在得知自己已获得平反后,刘青石一个人踏上了飞往北京的班机,毕竟,这里有他精神的归宿(他的党员身份即使在最艰难的“文革”期间,也一直保留着)。

(九)与战友遗孀共同生活

刘青石回到北京后,只想安静地走完自己的余生。然而1990年,一个台湾“不速之客”的到访,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就是40年前因妻子告密而被捕遭枪决的同学兼好友唐志堂的儿子。

这个中年人见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伯伯,我本来想好久要杀死你,替父亲报仇。”随后他委屈地哭了,因为在台湾那个白色恐怖盛行的年代,他吃了许多苦。其实,这也是刘青石心中一直解不开的“心结”。

1991年,刘青石见到了唐志堂的妻子陈玉枝。丈夫被枪决后,陈玉枝为了孩子一直未婚,62岁依然孤身一人。为了弥补自己对这一家人的亏欠,或者换另一种说法是为了“还债”,1992年的冬天,刘青石和陈玉枝在北京结了婚,在人生的黄昏时期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

2003年,在一起相依相伴走过十年后,陈玉枝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告诉刘青石,这十年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十)尾声

1992年,年近七旬的刘青石在离开台湾36年后,第一次返乡给父母扫墓、看望哥姐弟妹。亲人相聚不到一个月,他就不事张扬地匆匆告别了。一是他的台湾户籍为战殁,二是不敢面对那些当年受他牵累的战友及家属。

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渐缓和,他们那一代人的芥蒂也慢慢消融了。刘青石回台湾扫墓祭拜、看望还健在的哥哥、弟弟和妹妹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自从2003年陈玉枝老人去世后,刘青石老人就独居在北京望京小区的一座塔楼里,过着和其他退休老人一样的恬淡生活。邻居、外人很难知道他曾经有过“传奇”的人生经历。

面对并不多见的媒体采访,他一再表示:当年参加地下党、反蒋是自愿的,路是自己选的,只求对得起良心、朋友、同志和组织,从不求任何地位、财富,和那些牺牲的同志们相比,这些真不算什么。

对于如何总结自己的人生,刘青石最爱说的一个词就是:一言难尽!

确实如此,他的人生足够跌宕起伏!也足够传奇!!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