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说,非洲从来是世界列强的“后花园”,每次国际博弈里都难以掌握主动权。
可就在非洲之角的吉布提,这个曾经严重依赖西方军事力量与短期援助的弹丸小国,却用三年实现了无人能想象的华丽逆袭。
它“请走”欧美,迎来中国基建与医疗教育的综合合作,一举从地区“小配角”变身区域“新弄潮”。
一、西方百年困局
美国自20世纪初就进驻吉布提,表面上看是要维持区域安全,实际上带来的只有军费烧钱和军事博弈,而对于民生、基础设施的改善几乎毫无触及。
结果显而易见——吉布提贫困率高企,人均GDP在非洲都排不上号。
所谓的军事保护并没有让当地民众日子更好过,这算盘还没打明白,吉布提早就疲于应对了。
再看西方的援助模式,2000—2020年加起来500亿美元的短期“输血式”支持,说到底是低效的人道物资投放。
没有匹配基础建设,更没有产业升级,结果是养成了依赖性,一旦拔掉“输血管”,当地就难以维系基本的发展需求。
也难怪吉布提后来会对这种模式产生疲惫和警惕。
西方对吉布提并非个案,菲律宾停滞的能源开发、乌克兰被强行攫取资源,这些都是西式干预的负面样板。
吉布提在见识了这些教训后,也开始对外部势力说“不”,2024年驱逐了反华的英国议员,坚决拒绝西方再度干预内政。
经历那么多教训,吉布提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底线。
二、中国三年突围
说到中国在吉布提最闪亮的名片,非这条亚吉铁路莫属。
这条752公里长的跨国电气化铁路,看似只是一条物流链,实则是当地经济的“加速器”。
从原先3天的货运时间压缩到12小时,运输成本跌了30%,吉布提现在俨然成了东非贸易的中枢。
5.5万个就业岗位、2800名本土技术人才,这些数字足以说明中国方案的“造血”力。
吉布提能够短期崛起,教育与医疗的提升同样不可或缺。
最典型的就是“中国鲁班工坊”,一年培训500名技能人才,70%直接就业,还培养出了非洲首批现代化铁路运营团队。
除此之外,中国医疗队累计完成3300多例免费白内障手术,援建医院,组建中医药中心。
这种“授人以渔”式的助力,为吉布提的发展打下了实打实的民生基础。
有了铁路和基础民生,下一步就要推动更广泛的辐射。
在吉布提,中企参与建设了非洲最大的国际自贸区,还扩建港口、铺设“红海-印度洋”航运通道,联动上海市的新能源、数字化项目,让吉布提站到了区域经济互联互通的前沿。
原本不起眼的小港口,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辐射东非市场的战略支点。
三、吉布提的觉醒
吉布提总统毫不掩饰地说:中吉合作是“平等互利”的典范。
他们坚定支持“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不是官话,而是看中中国带来的“造血式”机会。
与其像菲律宾那样一度倒向美国,结果遭遇经济断崖,不如像现在这样搭上中国基建和教育、医疗的顺风车,GDP增速、就业率和国际话语权统统刷出了新高度。
很多人想不到,一个面积不足2.4万平方公里的人口小国,如何在短短三年实现逆袭?
答案就在于找准大国发展需求,稳稳搭上能够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利用有限资源去撬动巨大的国际红利,这才是真正的“以小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