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联政府派人清点其财产,得知结果后愧疚难当

小慧说星座 2022-09-21 18:05:56

1953年的3月6日,莫斯科苏联政府发布了一个令全世界都为之震动的消息:苏联的慈父斯大林同志,在昨日因脑溢血猝然长逝。

作为带领苏联赢得卫国战争,将苏联从绝境中挽救的国家领袖,斯大林在苏联国内有着极高的威望。

然而,就在三年之后,苏联政府却突然勒令要清点这位铁血君主的遗产,许多人都对这次清点行动表现出十分的关切。

但是当清点结果公之于众时,这些人又都感到羞愧万分。

斯大林的遗产中,到底清点出了什么?苏联政府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事实上,在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政府并未在他的死亡一事上倾注太多的精力,因为斯大林的突然逝世,导致了苏联的政局陷入了一段时间的纷乱。各个派系的领导人为了争权夺势,紧接着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

斯大林

在这场斗争中,最终取得胜利的是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和斯大林之间,存在着不可磨灭的仇恨:他的儿子曾经被斯大林处决。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赫鲁晓夫虽然心有不满,但是他清楚自己势单力薄,无法对抗斯大林,因此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在明面上对斯大林有所指摘。

然而在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后,他立马对斯大林遗留下来的政府权力机关进行了大清洗,对斯大林生前所留下来的政策,赫鲁晓夫几乎全盘的否定,他要打造一个属于他的时代,将斯大林在苏联的影子连根拔除。

1956年,苏共二十大如期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赫鲁晓夫全面控诉了斯大林在位期间的种种事迹,声称苏联如今陷入的困境与他的“暴戾统治”是分不开的。

在听到赫鲁晓夫的论断后,会议现场陷入了一片混乱中。因为赫鲁晓夫口中的“暴君”斯大林,和他们印象中的那个“慈父”,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根据他们的了解,斯大林是一个拥有钢铁般意志的人,他的政治生涯,虽然有过一些矫枉过正的举措,但是绝不是赫鲁晓夫口中所说的那般不堪。

苏联的钢铁领袖

斯大林在政坛中崭露头角,是在1917年,在俄国的政权斗争中,斯大林坚定地站在了列宁的一方,并且协助列宁参与了十月革命,是列宁最信任的人。

在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接管了苏联的领导权,就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政治生涯。

斯大林刚刚上台的时候,苏联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国内的各个产业都处于革命后的缓慢恢复阶段,此时的苏联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为主的国家。

斯大林上台之后,敏锐的捕捉到了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在苏联境内推行了“农业集体化”改造。

1925年,在苏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刚刚上任不久的斯大林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开启苏联的转型,从农业国家变成工业国家。

斯大林的这个提议初步确立了工业化的方针,在此后漫长的时间里,它都是苏联发展的总路线。苏联随后召开的几个五年计划也都是立足于此。

斯大林与列宁

这一举措使得苏联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了一个重工业大国,苏联的国力得到了跃迁

在1938年召开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斯大林宣布:将工业的重点放在军工和国防上。

斯大林这一决策的最大价值,在几年后的卫国战争中得到了最深刻的体现。

1941年,纳粹德国撕毁此前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了谋划已久的“巴巴罗萨计划”,悍然入侵苏联。

面对当时纳粹德国的铁甲雄狮,欧洲的大多数国家都毫无招架之力,惨遭沦陷。而苏联成为了少数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纳粹德国的陆军的国家。

在战争的初期,由于苏德之前签订了条约,没有人想到这次战争来的如此突然,面对德军号称世界第一的陆军部队,苏联的国土也快速的被德军吞噬。

德国一路摧枯拉朽地打到了莫斯科,许多原本驻扎在此地的苏联政界高层纷纷选择撤离莫斯科,退守后方。苏联兵败如山倒,已经命悬一线。

然而此时的斯大林毅然选择了与留在莫斯科城内的军民们并肩作战,他明白,若是自己先退了,必定会严重打击苏联的士气,那样的话,苏联的沦陷恐怕就会成为定局。

1941年11月7日,留守莫斯科的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发动了一次后世留名的红场大阅兵。

在鹅毛大雪中,斯大林登上主席台,他攥紧拳头,挥舞着手臂,发表了一场亢奋人心的的演讲,在这场演讲结束之后,苍茫天地之间响起了《国际歌》的旋律。

在漫天的风雪里,数十万苏军将士排着整齐的队伍,从主席台前走过。他们灼灼的目光都盯着主席台上的斯大林。尽管处于冰天雪地之中,这一场景却使得莫斯科城里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

穿过红场,这些背着枪,排着整齐队伍的军人们将直接奔赴前线,展开这场举世瞩目的生死之战。

这场阅兵使得此前屡战屡败的苏联军人们斗志重新变得昂扬,他们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这场保卫战,苏联最终取得了胜利,德军的不败神话在此终结。

红场大阅兵

经过四年的血战,苏联军人们成功将国旗插在了柏林国会大厦的顶端,宣告了这场卫国战争的胜利。

对于苏联人来说,这场在漫天风雪中昂首前进的红场阅兵仪式,使他们本来已经溃散的自信心得以重新燃烧。而斯大林在漫天风雪之中不断挥舞着手臂的身影,也成为了每一个苏联军人记忆最深处的影像。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斯大林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实际指挥上,起到的领袖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他在苏联国内赢得了极高的声望。

然而卫国战争期间艰苦的劳作也使得斯大林的身体状况江河日下。他开始变得狂躁、多疑、健忘。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斯大林排斥与任何人的接触,他用高高的电网和守备,将自己与世隔绝。也正因如此,在去世的时候,他的身边没有一个能够帮助他的人,他的一生走过的路有无数辉煌,在离去之时却只剩下了落寞。

令人缄默的遗产清点

纵观斯大林的一生,他确实做过一些错误的举措:比如因为发展工业而忽略了农业发展,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又比如为了稳固权力而发动的大清洗。

但是在苏联绝大多数人民心中,斯大林仍然是一个优秀的领袖,他拥有一切领袖需要的品质。他坚毅、果敢、永不屈从。

在他的统治之下,苏联始终处于一个稳步向前发展的态势中。他接手苏联的时候,苏联是一个贫苦落后,人民只能手工农作的落后农业国家,但是在他离去的时候,留下的却是一个手握核武器,实力傲视全世界的超级强国。

因此,在赫鲁晓夫用了长达四个小时时间列举斯大林的罪状时,会议现场上千名代表有不少人都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但是覆水难收,赫鲁晓夫所发表的这番言论,已经被各路记者报道出去,散布到了整个苏联境内,这一事件在东欧引起了十分大的轰动。

许多对斯大林其人并不了解的民众,因为赫鲁晓夫的言辞而对这位苏联的昔日领袖产生了偏见,一场反对斯大林的政治斗争,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悄然展开了。

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信仰因此产生了动摇,他们销毁一切和斯大林有关的事物,烧毁他的画像,打砸他的雕像。

同时,这些斯大林的反对派一致认为,斯大林在生前有那么大的权势,他在位数十年,经济发展那么迅速,但是人民生活水平却始终没有十分显著的提高,由此推定他一定没少揽财,借手中权力中饱私囊。

而赫鲁晓夫为了报复斯大林,宣布要对斯大林的遗产进行全面的搜查,好让全世界社会主义人民都看到,他们所信仰的,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1956年底,在赫鲁晓夫的指使下,一场针对斯大林遗产的搜查活动展开了。这场调查前后历经两个月的时间,赫鲁晓夫派出的人用尽浑身解数,想要尽可能多的从斯大林留下的遗产中寻找诋毁他的机会。

然而当最终的清点结果公之于众时,无论是斯大林的追随者还是反对者,所有人都沉默了。

在那份遗产清单上,只有短短几行字的篇幅。

斯大林留下的,只有这些物品:4件军用大衣、1本笔记本、3支钢笔、几条裤子、5个烟斗和皱巴巴的900卢布。

谁也没想到,作为这个国家几十年最高统治者的斯大林,在去世时留下的,竟然只有这些东西。

他从心里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苏联,未曾有半分索取。然而在他死后,人民居然还怀疑这样一个伟大的领袖有贪污之嫌。

之前斯大林的反对者在长久的缄默之后都羞愧难当,他们打心眼里为自己曾经怀疑苏大林这一事感到深深的懊悔与自责。

斯大林墓

而赫鲁晓夫,在如山的铁证面前,也承认了自己的失误。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就转变对斯大林的仇视态度。1961年十月革命纪念日的前夕,在赫鲁晓夫的命令下,原本与列宁同志合葬在红场的斯大林的坟墓被移除,他的遗体被人从棺中取出,原本身穿的统帅服也被扒下,进行了火化。

这位昔日的铁腕领袖,在去世八年后,仍被挫骨扬灰。

他的骨灰被掩埋在了克里姆林宫一堵围墙的墙角之下,新的墓碑十分的简陋,甚至没有记录任何生平事迹,只写出了他的姓名和生卒日期。

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的愤怒,对赫鲁晓夫进行了指责。毛主席说:“赫鲁晓夫可以把斯大林挫骨扬灰,但是他永远也没办法将斯大林从每个苏联人民的心中彻底抹除。”

从某种角度来说,斯大林的一生,所蕴含的的争议实在是太多太多,后人很难去评价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又是错误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斯大林绝对没有利用自己国家领袖至高无上的权力谋求私利。

在他去世的第二天,他的遗体被放在水晶棺中,在莫斯科进行游行。而莫斯科的人民们纷纷走上街头为他送行,在将手中提前准备好的花献上之时,许多人放声痛哭,借此表达对这位领袖的哀悼。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早已成为了苏联灵魂的一部分。

周总理也在这一天抵达了莫斯科,参与了这场悼念。与此同时,遥远的北京,天安门上一向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也降下了半旗。

而在此后的每次民意选调中,斯大林总是能够占据俄国人心中伟大人物的前列。

斯大林的一生,正如他在生前所说的一句话:“在我死后,有人会把垃圾丢到我的坟墓之上,但是历史的风终究会把这些垃圾席卷一空。”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