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意大利即将选出新一届政府,即便在俄乌冲突骤然升级的当下,这场选举依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为大选的结果,不仅关乎意大利的前途,还会影响未来欧盟的走向。
按照目前的形势,遥遥领先的是由意大利兄弟党、联盟党、意大利力量党组成的中右翼政党联盟,支持率高达46%以上;由民主党领先的中左翼联盟只有28%左右的支持率。
不出意外,中右翼联盟将赢得大选胜利,该党领导人梅洛尼,距离成为首位意大利女性总理仅有一步之遥。
但这也意味着,梅洛尼距离成为墨索里尼之后,意大利的首位极右翼领导人也仅有一步之遥了。
因为历史原因,多数意大利人对墨索里尼并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梅洛尼显然是个例外。在她十几岁时,就曾参与意大利的“新法西斯运动”,并在一场活动中为墨索里尼正名,称其是位“优秀的政治家”。
随着党派越做越大,梅洛尼也不能不考虑公众影响,开始慢慢跟之前的主张划清界限。不但出书声明自己不是法西斯主义者,她还对意大利曾经的不光彩的历史提出谴责,以彰显“清白”。
但梅洛尼的动作太流于表面了。明面上,她本着“大事化小”的原则,将自己的党派包装成“保守政党”,背地里却一直在加强跟极右翼选民的联系,这样就能同笼络来自中左翼的资金和极右翼的党派核心。有趣的是,该党还有个叫蕾切尔-墨索里尼的议员,懂得都懂。
在2018年大选之时,这个成立仅6年的政党铩羽而归,只拿下4%的选票;但4年后,梅洛尼卷土重来,预计将赢得四分之一意大利选民的支持。之所以画风突变,是因为意大利选民对如今的政府失望至极,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选个他们从没选过的人。
但意大利人的尝试很危险。梅洛尼的崛起,是欧洲右翼思潮卷土重来的必然结局,也是欧洲国家集体“向右转”的一部分。
此前,极右翼政党瑞典民主党领衔的反对党阵营,在大选中获得多数票,这场政坛海啸震动了整个欧洲。谁能想到,一向以自由主义传统著称的白左大本营瑞典,也会沦为欧洲最极端的国家?因此像意大利这样“有前科”的国家,政坛变天更不会令人意外。
几个月前,马克龙勉强压制住以勒庞为首的法国右翼的冲击,勉强保住总统位置,但却无法阻止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成为议会第三大力量;作为左派大本营的德国,也放任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在二战后首次进入议会;更不用说奥地利、匈牙利、波兰这样的国家早就已经是右翼横行、保守力量当道了。
右翼思潮的温床往往是社会危机,这些右翼政党将自己打扮成民众的代言人,以反传统、反精英的政治决策掀起保守主义狂潮,欧洲国家集体走向保守,说明当下欧洲的处境已经非常糟糕了。
自欧债危机以来,欧洲经济就停滞不前,近年来又受到疫情、能源和通胀的打击,一直是每况愈下。政党的取向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国家的经济状况,如今的欧洲经济一潭死水、失业率居高不,各国民众不满情绪高涨。为了活下去他们需要突破口,需要改变,而极右翼阵营则抓住机会趁势崛起,疯狂画大饼。
越来越多右翼政党上台,必定会影响欧盟的团结。虽然欧盟本身也没有什么团结可言,但至少在经济上可以相互协作,政治上可以抱团增加影响力,江湖地位还是有的。
如今,英国已经脱离欧盟,如果梅洛尼上台,意大利政府恐怕也会将“脱欧”视为理所应当的选择,因为那些亲欧派领导人所珍视的“欧洲一体化的框架”,对这样的右翼人物是没有约束力的。
欧盟也不是没有应对行动。几个月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表达了对意大利现状的关切,还承诺欧盟将筹措资金进行援助。眼睁睁看着右翼们一点点蚕食欧洲一体化的成果,欧盟也有点坐不住了。
作为欧盟第三大经济体和创始国,一旦意大利也举行 “脱欧”公投,很可能会形成多米诺效应,引导越来越多保守政客点燃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矛盾,造成欧盟的内部坍塌。
一旦反对移民,反对一体化的思潮形成规模,恐怕就真的离欧盟解体不远了。目前已经有不少欧洲政客对此表示担忧,但或许这只是必然的结果。
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欧盟倒下,对于西方顽固维持的秩序而言,可能会是个不小的打击,但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或许将会是个全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