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当今世界的军事格局,美国无疑是处在核心地位,五角大楼智库研究员詹姆斯·罗杰斯曾在《国家利益》杂志撰文指出:“即便美国仅动用70%的常规作战力量,其战略威慑效能已超越多国联军的综合战力。”这句话虽有夸大其词的嫌疑,但美国的军事实力在全球名列前茅亦是毋庸置疑的。那么,难道各国之中没有能与之抗衡的吗?当今世界真的会发生大国间大规模的对抗吗?
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军力对比
讨论能否进行对抗前,首先需要了解美国和世界其他大国的军事实力。
首先是美国。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军费开支常年位居世界榜首,以2023年为例:2023年美国国防预算达到8420亿美元,约占全球总军费总额的40%,远超其他国家。同时,美国还拥有由290多艘舰船构成的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军,其中包括了11艘核动力航母。在空军方面,其拥有5200架战机,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在核武器的数量上也仅次于俄罗斯,有约5,428枚核弹头处于部署或储备状态。除此之外,美国还在韩国、日本、欧盟以及北约等相关国家建立了800个军事基地,覆盖了欧洲、中东、亚太等关键战略地区。
在美国国防部2022年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中显示,美国后续的军事计划依然会不断扩大舰队规模以及促进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和更新换代。其在全球军事的影响力也必将不断深入。

再者是中国。相关数据表明,2023年中国的国防预算约为224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在海军方面,中国约拥有225艘舰船,其中包括3艘航母以及8艘055型驱逐舰,这也是世界最先进的驱逐舰之一。在空军方面,中国拥有约1600架战斗机,包括了200架第五代隐形战机。在核武器方面,根据2024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中期,中国已超过600枚核弹头。到2030年,中国预计将有1000多枚核弹头处于部署或储备状态。

最后是俄罗斯。根据公开数据和国际机构的评估,2023年俄罗斯的国防预算约为900亿美元。虽然在海军方面俄罗斯只有一艘航母,并且还处于长期维修中。但其拥有了全球最大的核武器库,有约5889枚核弹头。在空军方面,俄罗斯拥有约1300架战斗机以及60架轰炸机。虽然在经历俄乌战争后,俄罗斯军事实力有所损失和下降,但其军事实力依旧位于世界前列。

根据上述三国之间的部分军力对比,俄罗斯和中国虽然有所突破,但与美国相比依旧有不小的差距。
真的没有国家能与美国抗衡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单论军事实力来说,中国和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自然无法与美国一较高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思潮的变化,当今各国之间的对抗早已不只是简单的各种新式武器之间的针尖对麦芒,如今的对抗早已涉及方方面面。
首先是科技之间的对抗。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深水区,人工智能作为战略制高点,必然是各国争夺的关键。中国对其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态势。据斯高帕斯数据库统计,近五年中国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总量较美国高出约28%,且论文引用影响力指数也在持续攀升。
2025年央视春晚上亮相的智能协作机器人集群,就是中国对于人工智能研究最好的例子。这套由深度强化学习算法驱动的多智能体系统,通过分布式视觉传感器与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感知,实现了亚毫米级的空间定位精度。其展示的非结构化环境物体精准抛接能力,本质上与军事领域的高价值目标识别、自主协同打击等关键技术同源。

再者,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计划2024年完成全部部署的欧盟伽利略系统,这三个系统与美国的GPS系统共同组成了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早已打破了美国GPS系统一家独大的局面。

其次是资源之间的对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国之间军事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对于资源的争夺。稀土资源作为现代化工业的生命源泉,是新能源、半导体以及国防军工领域的核心材料。中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稀土资源的同时,也掌握着全球80%以上的稀土精炼能力,成为了全球难以替代的稀土资源供应链,掌控着稀土资源出口的主导权。美国为了缓解中国对于稀土资源的控制,曾重启对于加利福尼亚稀土矿开采的计划,但是由于产业链的断层、稀土提纯技术长期被中国垄断以及国内的环保压力等因素,最终计划未能实现。美国对于稀土资源的需求依旧受制于中国。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军事强国,其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自然也位于世界前列。虽然美国经过页岩油革命后,实现了石油的自给自足,但对于部分特定性原油,美国依然依赖于进口。中东地区的几次战争和美国对于伊朗核问题的态度,以及如今的巴以冲突,其本质上都是各国对于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的争夺和对抗。

在俄乌冲突中,欧盟作为美国重要的盟友,和美国一起站在了俄罗斯的对面,对俄罗斯进行多番制裁。但俄罗斯拥有数量可观的天然气资源,与俄罗斯同处欧亚大陆的欧盟十分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在欧盟发起制裁后,俄罗斯立刻进行了反制裁,切断了供应给欧洲各国的天然气管道,引发了欧洲的天然气危机。
之后的欧盟虽通过各种补救措施缓解了内部的天然气短缺,但这次的危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欧盟内部的团结,使欧盟内部的矛盾日渐显现。而欧盟作为美国的盟友,欧盟受到削弱,其对俄罗斯的制裁必将也受到影响。

最后是文化之间的对抗和博弈。
除却科技和资源等硬实力的对抗,美国和世界其他大国对于背后软实力之间的交锋也日渐凸显。21世纪美国通过其掌握的在电影方面的技术,向全球各国推广了迪士尼、漫威等富有美国色彩的IP,这些IP潜移默化地输出美式价值观,塑造美国“自由民主”的全球文化霸权。
但是近些年来,中国强调文化自信,推出了“文化出海”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汉服文化走向世界。其次欧洲其他国家也举办了譬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等活动,也在增强其文化软实力。25年春节档爆火的《哪吒2》就是鲜明的例子,《哪吒2》仅凭中国单一的市场就已经达到了130亿的票房,这一成绩向美国等其他国家表明了他们从来没有打开过中国的电影市场,如今《哪吒2》的票房在全球电影榜的排名依旧不断攀升,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也将逐步打破美国等国家的垄断。

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真的会发生对抗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虽然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小摩擦不断,譬如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但是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碰撞的概率还是微乎其微的。大国之间的对抗不是其领导人签署的一纸文书这般简单,其中还包括各国之间对于各个方面的博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和工业早已如树根一般交错缠绕,牵一发而动全身。
以当今世界热门的半导体产业为例。半导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条由美国进行设计、台湾制造、荷兰光刻机、日本提供材料、中国进行组装的全球分工的完整的价值5000亿美元产业链。如果其中任何两个国家发生大规模的对抗,都会导致这条产业链的断裂。这不仅会对产业链上的各国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还会导致全球电子产业的瘫痪。
再以中美两国为例。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中国进行了技术管制,这一举措不仅没有影响到中国,反而导致其半导体设备企业损失超200亿美元市场,中国进口替代率却从2018年15%升至2023年35%。
其次中美两国互为彼此的最大债权国,两国都持有彼此数目巨大的国债,如果两国发生大规模的对抗,必将两败俱伤,对两国的经济和各个产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最后,由于世界各个主要国家的军事实力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革新,各国如果发生大规模的对抗,绝对不是古代乃至二十世纪时期冷兵器的对抗,在科技的加持下,必将是是各种新式武器的狂轰滥炸,突破传统战争的维度。但二战的两颗原子弹给日本留下的阴影尚且留存至今,更遑论是当今的新式武器呢?
当控制战争的手按下发射的按钮,当那些新式武器脱离人类控制时,炮弹的毁天灭地与战争带来的后果一定会超出所有人的预期,给全球人民带来的灾难也会无法估计,最终会演成变人类文明系统的崩溃。
所以在这些原因的加持下,各国之间虽然会发生摩擦,但并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对抗。
当代国际格局虽仍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一超多强”形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俄罗斯以及欧盟在军事和其他层面的不断发展进步,美国的单极霸权体系正在逐步瓦解,单极的军事格局也在逐渐式微。在这种态势下,世界多极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单极的一超多强也必将湮灭在时代的潮流中。
参考文献:
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促进世界和平——朱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多极化
世界资源的争夺与国际战争——金仲华
百年变局下大国战争风险及其管控——左希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