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慈禧要发动戊戌政变?历史学者:康有为把谭嗣同六君子害惨了

同巍聊历史 2023-06-11 00:50:10

提起戊戌变法,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仅仅历时103天就失败的残酷命运,还有血溅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

变法失败,维新派为此也付出了血的代价。按理来说这件事应该就此落幕了,但即使如此慈禧仍不罢休,下了一道“通缉令”:

“活要见到康有为的人,死要见到康有为的尸!”

熟悉戊戌变法这段历史的人,对康有为绝不陌生。

可若是说,仅凭着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提出的计划触及顽固派利益,也绝不至于让慈禧在杀了六个人后,还要抓着他不放,甚至追杀了几十年。

他究竟做了什么事,让慈禧如此大动肝火?

而慈禧真的就那么十恶不赦,至于为一个仅持续百日的维新,怒杀六条人命?

其实,戊戌六人的死因,也正是慈禧追杀康有为十几年都难解心头恨的问题核心。

因为“戊戌六君子”的死,实在是死得不值、死得冤枉。而这场悲剧的发生,就是由一个人亲手造成的。

此人非别,正是标榜“为国为民、思想前卫”的康圣人。

康有为“大圣人”?

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在做什么?

自大多数人知晓康有为开始,便把他视作一位圣人,谓其知识渊博、见识多广、思想前卫。

康有为在自传中也是这么介绍自己的,六岁时的他,智慧就已经比普通孩子要高很多。

八岁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十四岁已经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十七岁博古通今,俨然已是个“大家”。

但事实上,康有为仅童试就参加了三次,在32岁之前一直是个秀才,考了六次都没考中举人。

康有为在16岁成为秀才后,跟随了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朱九江学习,但是学了不到三年,便对此全然不感兴趣。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如何像孔子一样,自己创立一个教会,当个圣人。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康有为便不再上学,在家后面的一个山洞里成天静坐冥想,幻想自己成为圣人。家里人觉得他这样实在丢人,便强制让他回来继续读书。

康有为又考了几次举人,不出所料,依旧失败。

于是,他从幻想开始实干,准备著书立作,成立自己的教会。

而且已经不满足于做圣人了,民间对孔子尊称为“素王”,他便给自己取号“长素”,意指超过素王,凌驾圣人之上,简直自恋到极致。

康有为利用自己读过的西方书籍和学的那三年儒学思想,将它们杂糅在一起,成立自己的学派,进行教学。

在招收学生的过程中,康有为认识了一个十七岁就已考取举人的“神童”,这个人就是梁启超。

而他仅用一天时间,就让梁启超拜倒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下。

梁先生眼睛很大,但看人不是很准

只能说那时的梁启超还是太年轻,只知道读书,不懂得识人。

康有为一边教学,一边继续研读西方书籍,里面很多变法改革思想,让他觉受益匪浅,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也是在此时,洋务运动正在展开,“师夷制夷”“中体西用”的口号喊得响亮,早期的维新思想也开始在中国有了一席之地。

康有为看此情形,与自己读过的西方著作联系在一起,觉得或许通过变法,能实现自己当圣人的理想。

1888年,康有为再次去北京参加考试,在考试中写下了《上清帝第一书》,意图劝进光绪变法。

但就康有为的能力,他的考卷还不足以让光绪帝看到,因此也没有任何水花。

同样地,他也没考上举人。

但是此行并非全然没有收获,在这次考试过后不久,康有为看到了一本让他醍醐灌顶的书,很快便创作出了震惊当时学界的著作《新学伪经考》。

1891年,回到老家后,康有为在得意弟子梁启超等人的帮助下,一边教学宣传自己的思想,一边又准备着另一本著作《孔子改制考》。

这两本书,让康有为名声大噪,越过学历,直接成为“大家”

《新学伪经考》从经学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传统“古文”展开猛烈攻击。《孔子改制考》则是宣扬孔子“托古改制”,是一个政治改革家。

康有为自小到大的考试,没有哪次是一次成功的,甚至写完这两本书,他都没考上举人。

这说明,第一,他对儒学学习和八股考试就是没天赋。第二,他对儒学根本不感兴趣。

他如此大力抨击古文,说孔子是改革家,无非就是想改变孔子形象,为自己以后变法打基础,完成自己圣人的理想。

上文提到,康有为在1888年看了一本书,才写出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这本书就是廖平的《今古学考》。

后来也有人指出,康有为的两本书,里面大部分的观点都是《今古学考》里的内容。他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变法思想,将里面的内容进行篡改。

因此《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完全就是“抄袭作品”,里面的观点也是为了康有为的变法服务,毫无参考价值。

康有为剽窃的就是这本书,现在在网络上搜这本书,有的时候出来的是康圣人的《新学伪经考》

公车上书?哪有什么公车上书!

康有为一直在等一个机会,能让自己的变法思想大施拳脚。

终于,机会来了!

1895年,大清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要签订《马关条约》。此消息一出举国震惊,随后便有了“公车上书”。

我们所了解的公车上书,可谓声势浩大。

康有为在松筠庵召集了十八个省份、1300名在京应试举人,花了三天时间起草了一份“万言书”,这就是历史教科书上所谓的“公车上书”。

光绪帝也是因为这份上书,召见康有为,大肆赞扬他的想法,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

但是后来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康有为后人写这段参加公车上书的人数,一次比一次多,而且没有确切的数字。

有了怀疑就要取证,经考察当年的报纸发现,这么举国震惊的事件,当时的地方报纸竟然没有报道,同时期的文人更没有提及此事。

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后经考证,在《公车上书记》中一个名为“沪上哀时老人未还氏”的作者说道:

“公车上书当时其实只有三百多人,在当地的影响可以说是,没有影响......”

其实在关键时刻,康有为得知自己中了进士,如果贸然上书,很有可能影响自己的仕途。

而且当时清廷已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于是他让大家散了,公车上书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关于公车上书轰轰烈烈的描述,也均来自他那个把自己吹成神童的自传《康南海自编年谱》。

当时轰轰烈烈的“公车上书”可能也就图上这点人......

自这以后,康有为就借着进士身份,不断地上书光绪帝,并且通过讲学宣扬自己的维新思想。

在康有为、梁启超两人的坚持不懈下,两人关于变法的宣传越做越大,这才把消息传到了光绪帝的耳朵里。

光绪其实是个好皇帝

康有为在真正戊戌变法之前,是从来没见过光绪帝的。他学历一般,也没有什么职位,要见皇帝简直比登天还难。

好在光绪帝有个好老师翁同龢。他协助光绪帝,打理了很多维新上的事情。

与康有为相比,翁师傅可是个实打实的天才,他27岁中状元,进翰林院,35岁当了同治的老师,45岁又教育光绪,是难得的两朝帝师。

在甲午战败后,翁同龢就醒悟过来,绝不能再这样下去,学习西方的方法来为己所用,才是当下的出路。

翁同龢知道光绪有忧国忧民之心,却无治国安邦之能,于是便决定帮助光绪。这时候正好听说康有为、梁启超有建立强学会的意思,两拨人便组在了一起。

对光绪帝影响很深的翁师傅

1895年11月,强学会成立。

在很多人印象中,强学会是康有为、梁启超做领导者、当大头,但其实他俩只是跑腿的。真正的领袖是光绪和翁同龢。

强学会的成立确实让很多爱国人士热血沸腾,出钱出力不在话下。在这样的煽动下,强学会越做越大,终于引起了慈禧的注意。

强学会倡导“托古改今”等激进变法主张,走康有为想象的那一套,动了顽固派的蛋糕。他们看不下去,频频去慈禧那里告状。

慈禧也觉得这帮书生太不像话,就下令把强学会关了。

强学会旧址,看起来还是很气派的,光绪很用心

强学会的关闭并没有磨灭光绪帝变法的决心,他是真的想救国。

早在1889年,光绪帝18岁结婚的时候,慈禧就让渡了一点权力给光绪了。

在翁同龢的教导下,光绪频频向慈禧示弱,这时候两人的关系也算和谐,慈禧便将更多的权力给予了光绪。

因此,1898年6月10日,当光绪和翁同龢起草《明定国是诏》给慈禧审查的时候,慈禧是支持的。

她觉得此次变法跟洋务运动一样,再加上大清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万一变法真能救大清一命呢?

但慈禧是个极为谨慎的人,她知道这次变法的核心人物是翁同龢。再加上翁同龢通过灰色手段获得大量钱财,慈禧就用这个理由把他踢出了变法,让自己的心腹荣禄等人上任。

这对光绪来说无异于失去手脚。

同年六月中旬,光绪帝接见了康有为。

据康有为所说,光绪帝特地召见自己,与自己畅谈两个小时,赞赏有加。

光绪帝确实接见了康有为,但并不只是他一个人。在康有为前面还有荣禄、崇祥,在他后面还有张元济。

而所谓的“畅谈两个小时”,也是因为康有为是广东人,他说粤语,光绪帝作为一个北京人根本就听不懂几句,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从头到尾只有康有为一个人在自嗨。

但光绪帝绝不是一个昏君,不然不能在不懂康有为说什么的情况下硬听两个小时,他想救国,只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光绪帝实在听不懂,就给了康有为一个六品小官先把他打发走了。即使升了官,康有为递交奏折还需要靠那种有资格的朋友帮忙转交才能到光绪手里。

康有为也不气馁,开始了他的专长,忽悠。

甚至为了提升自身的权威,使光绪亲自接见自己的事情更加真切,康有为花了大价钱,找了一家德国照相馆,用双重曝光技术,合成了一张与光绪帝的亲密合照。

康有为费钱费力P的照片,可谓是中国PS第一人

同时,康有为借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策略,但大多都非常激进。这也为戊戌变法惨烈的失败埋下了种子。

康有为:杀死戊戌六君子的真正凶手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缺钱,更何况还是变法这种大动干戈的事。

在变法前夕,吏部尚书孙家鼐就问过康有为,“你要变法,经费从哪来?”

康有为倒是坦然,回道:“无虑,英吉利垂涎西藏而不能遽得,朝廷果肯弃此荒芜地,可得善价供新政用,不难也。”

意思就是,英国喜欢西藏那种没什么用的边远地区,就卖给他们,得来的钱用来变法。

康有为说的时候极为坦荡,丝毫没有丧失国土的难过,反而很自豪。

像康有为这种“卖国土得经费”的思想并不是少数,当时大多数维新派都是这么想的。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就曾提议:“计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不下二千万方里,每方里得价五十两,已不下十万两。除赔偿外,所余尚多,可供变法之用矣。”

谭嗣同的想法比康有为还离谱,他提倡把能卖的地全卖了,这样一来,不仅变法有钱了,《马关条约》的赔款也还完了。

很理想、很激进、很单纯,但下场很惨的谭先生

在变法期间,康有为和梁启超接受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中美英日合邦”的方案。

这个方案的大体意思就是,让大清朝跟日美英三国合邦,军事、财政、外交三大权力全部交给外国人来掌控,然后选出一百多个有才学的人来共同管理这个国家。

上述的想法,不仅是现在看来,在当时也跟个笑话一样。幸好慈禧那时候插了一手,才不至于这么荒唐的方案被实施下去。

但康有为提出的其他变法内容也相当炸裂。

他在教育上要求废除八股,举办京师大学堂。自己考十几年考不上,就想直接把这个制度给废除了。

但是其余的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现在告诉人家不考孔子孟子,改考电子原子了,不和你拼了才怪。

这一下把全国的读书人给得罪了。

政治上,他要求允许地方官与市民上书。他自己上书上了好几年光绪才看到,因此提出这个制度。但如果人人都能上书给皇帝,皇帝一天什么都别干了,光看奏折就能累死。

然后还要废除旗人特权。这本是好事,但问题是会有相当多的人跟你玩命。

旗人的确不应该寄生,但旗人是大清的根基。因为整个大清都是旗人的,连皇帝都是旗人。

你要废除了旗人的特权,现在通知人家立马下岗,他除了当官什么都不会,不激烈反抗就怪了。

最重要的是,康有为的变法理论缺乏说服力,特别是他的孔子改制理论。

不仅封建顽固势力强烈反对,连部分支持维新的帝党和洋务派官僚也不赞成。

总之,康有为提出的这些方案,基本除了那些维新派,没有人愿意站在他这一方。

戊戌变法虽然也有好的一些方案,但不过都是修剪残枝败叶,大清已经烂在根里了,做那些表面功夫根本无用。

而此时,没了翁同龢的辅助,康有为说什么光绪就信什么,三个多月颁布了三百多道诏书,平均下来一天三道。

地方官员上一个诏书的指令还没实行,下一道诏书就落下来了。总之,计划赶不上变化,那些地方官员就不动了。

因此,光绪帝颁布了那么多诏书,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什么用都没有。

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的光绪帝

这些诏书不仅无用,还把守旧派都得罪了,六部堂官几十人,成群结队一起去慈禧那里告状。

慈禧如此精明,也能察觉出来,光绪领头的这次变法,可不仅仅是想救大清,他是想夺自己手里的权力!

慈禧召见了光绪,斥责他如果再不停下这场闹剧,你这个皇帝就别当了!

光绪也感觉出康有为提出的这些变法主张过于激进,操之过急。于是借着杨锐之手,对林旭、刘光第、谭嗣同等人下了一份衣带诏。

衣带诏里大体意思就是,现在慈禧很火大,如果继续变法自己的皇位不保,有没有一个既能推行改革,又不激怒慈禧的办法?

通过上述内容也可以看出来,光绪帝给衣带诏的对象中并没有康有为,但康有为却冒领了衣带诏,并篡改了其中的内容。

他对外声称:光绪帝现在皇位不保,非常焦灼,需要快点去救他。而且他现在所处的环境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总之大家快点行动,共建大业!

康有为谎造完衣带诏,也觉得变法无法继续实行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准备破釜沉舟一把,密谋了一个疯狂计划——围园杀后!

康有为让杨深秀给光绪帝上奏折,想要开辟颐和园内的秘密金库,为以后的变法积攒资金。

康有为为什么不亲自跟光绪说?多一个人传话就多一份泄密的风险。

因为到现在,他依旧没有给皇帝上奏折的权利,只能依靠杨深秀。

但颐和园哪来的秘密金库?康有为撒这个弥天大谎,是为了让维新派的人伪装成掘金工人,见到慈禧后进行刺杀活动。

随后,康有为叫梁启超联络正在天津训练新兵的袁世凯,让他夺下荣禄的兵权,然后带兵进京,包围颐和园,刺杀慈禧。

看着老实巴交,脑子里坏水多着呢

袁世凯听到这个消息直接傻眼,他手里才六千新兵,京城里有十万大军,他拿什么跟人家打?

因此很多人认为,袁世凯觉得康有为派不是慈禧的对手,选择了告密。

但袁世凯何许人也?他精明得很,在事态没有明晰之前,他不会选择立刻站队,而是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而导致“围园杀后”失败的有另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杨崇伊。

杨崇伊在当时为广西道监察御史,跟翁同龢是老乡。他政治生涯中唯一的高光时刻,就是戊戌年间,向慈禧上的一封奏疏。

当时的慈禧看着康有为等人胡作非为,帮着光绪帝动摇自己的权利,她一直想找个借口发动政变,结束这场闹剧。

但当时她已退位,没有合适的理由过于参政,需要有个人提一嘴,自己借势,结束变法。

这时候,杨崇伊站出来了。

非常会投机取巧的杨崇伊

他看清大局,知道帝后现在关系紧张,慈禧急切地想要参政。这时候他呈上了一封仅465字的奏折,请求慈禧“训政”。

其实,这个奏折里没几句有用的话,就说康有为那一帮人妖言惑众、迷惑君心,必须赶紧停止这一切云云。但慈禧就需要这样的一封奏折,成为发动政变的理由。

慈禧读完杨崇伊的奏折,立刻起身从颐和园赶往紫禁城,准备收网,发起政变。

慈禧突然回宫,让维新派的人毛了爪子,这证明“围园杀后”的计划已经失败。

回宫后慈禧就告诉光绪,你去瀛台先住着吧。意思就是要软禁光绪。

康有为得知消息,知道戊戌变法这算是彻底失败了。

1898年9月20日,也就是变法的第一百零二天,康有为在英国人的帮助下逃往了日本。

在同一天,袁世凯看清了局势,乘火车回到了天津。就在当晚,袁世凯去觐见了荣禄。

袁世凯去见荣禄说了什么,暂且按下不表。

9月21日,慈禧太后正式发动政变。

她亲临朝政,告诉底下的大臣们,光绪帝生病了,去瀛台养身体。康有为“结党私营,莠言乱政”,该革职革职,维新派那帮人该定罪定罪。

这时候的慈禧拿回了权力,情绪还是很稳定的,并没有要置维新派那帮人于死地的地步。

但在八天后,9月29日,慈禧突然发疯,说以康有为为首的那帮维新派“大逆不道,劫持皇太后!”

愤怒的皇太后

慈禧下令逮捕维新派的人,尤其是康有为!但康有为早就逃到了日本,慈禧便抓住了他的弟弟康广仁,以弟代兄,送上刑场。

最后,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血溅菜市场。

慈禧太后态度大转,维新派的罪名从“结党私营,莠言乱政”变成了“大逆不道,劫持皇太后”,说明她知道了“围园杀后”的计划。

那么是谁告的密?

还记得上文说,袁世凯回到天津后,马不停蹄的去见了荣禄吗?

“围园杀后”的秘密可能就是那晚袁世凯泄露给荣禄的,后荣禄又进京告诉了慈禧,这才导致慈禧雷霆大发,怒杀六君子。

康有为思想激进,企图通过光绪之手夺去慈禧的权力,不自量力地提出“围园杀后”的计划。

甚至将掉脑袋的秘密告诉袁世凯这种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不会识人,不会用人,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实在过于理想化。

结果还没等计划实施,先被杨崇伊摆了一道。随后袁世凯告密,让一场短短百日的变法却搭上六条人的性命。

白白枉死的戊戌六君子

逃跑后康有为在做什么?

康有为逃到海外,并没有落得流离失所的下场,反而混得风生水起。

还记得上文提到的光绪帝的“衣带诏”吗?它被康有为带着逃出了海外,成为康有为在海外招摇撞骗的一大“利器”。

康有为靠着被自己篡改的衣带诏,在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地,宣扬“齐心发愤,救我皇上”“专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黄种为主”等言论。

同时到处炒作慈禧多么多么坏,现在大清朝如此腐败都是慈禧一人造成的,她还囚禁皇帝,虐杀维新派人士等等。

在海外能给慈禧造的谣全都造了,致使慈禧的本就不好国际形象,再度雪上加霜。

康有为最大的“能力”,就是什么话张口就来

康有为这样说的目的,无非就是筹集经费,为此他后来还成立了保皇会。

这个保皇会听着像个行政组织,其实是个商业组织。这个公司在各个大洲开了170家分公司,康有为靠这个赚的盆满钵满。

但他真用这些钱“保皇”了吗?

当然不可能!

他用这些钱周游世界,甚至在斯德哥尔摩沙丘巴登地区买了一座小岛,在岛上修建了一个名为“北海草堂”的中国式园林。

康有为觉得自己以前所谓的先进思想无用,便又开始支持君权、反对民权,思想已经不仅仅是顽固派,简直快成精神病了。

此外,他疯狂崇拜西方的资本主义,认为白色人种是高等人,只要世界都变成白种人,世界就不会有战争了。

晚年的康有为在他的大别墅里过得实在悠哉

而且他对外说支持一夫一妻制,对内一个接一个地娶老婆、纳小妾,一生一共娶了六个老婆。

最后一个老婆年仅十九,是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候娶的,快死的时候还要求人家给他守寡一辈子。

关于康有为的死法,坊间传闻很多,有说他生病死的,有说他终于被慈禧太后刺杀了。

但有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是他1927年为了壮阳,做手术跟大猩猩换睾丸。结果身体发生了排斥反应,最后七窍流血而亡。

结语

现在大部分人对于康有为的认知,几乎都来自于他自己散播的谣言,而他真实的面目也是近几年历史学者们经考证才得出的结论。

很多人学习戊戌变法的时候,恨顽固派、恨慈禧,但是鲜有人思考为什么皇帝支持的变法,仅仅一百多天就失败了?

这样的一个变法甚至需要六个人来为之偿命?

而造成这一切的缘由,康有为难辞其咎!

因此,我们学习历史,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引发思考,看到历史的另一面,洞察真相。

-END-

【文|如水】

【编辑|长庚】

1 阅读:17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