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彭德仁将军祖籍四川,曾向汶川大地震捐款,数次想认祖归宗!

万家润娱乐一 2025-03-25 11:19:23

缅甸最乱的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出息过一号人物,他的名字和我们的开国大将彭德怀只有一字之差,他叫彭德仁。

作为“果敢王”彭家声的后代,他也是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一直盘踞在果敢一带继续他们一家的“枭雄”生涯。

虽然他的祖辈三代都生活在果敢地区,但是他们一家人对于故乡的认同感是很强的。

他们一家三代一直都说自己祖籍是四川省会理县,并且也一直坚持这个身份。

比如在他们的动乱之时,他们会用这个身份呼吁全球华人协助他们,同时在四川汶川地震之时他们也会及时捐款伸出援手。

那他们真的是四川人吗?他们和四川又有什么交集呢?

历史上的果敢

要说彭德仁,免不得就要先聊聊他这两代“果敢王”,而要说“果敢王”就必须先说说果敢这个地方。

果敢这块地方位于掸邦高原连接着缅甸和中国云南地区,在元朝的时候这块地方就已经是中国的地盘,归属云南省管辖,清朝的时候整个缅甸都是他们的藩属国,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地缘争议。

然而英国这个“搅屎棍”的出现给这个事情搅浑了,原本清廷和英国签订的《中缅边界条约》还写着果敢地区归属中国,没想到过了几年的附属条款签约的时候,果敢地区就归属了当时的英国殖民地——缅甸。

也是因为这个故事的存在,让果敢成了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角色,和缅甸也融入不进去,也归属不回中国,慢慢成了一个“无主之地”。

最重要的还有就是此处位于“金三角”地带,自古就是动乱多发的地方,加上后来的毒品问题,更是让这里的情形变得更加糟糕。

政治方面的割裂加之无尽的动乱,带来的就是不稳定与不和谐,一直等到缅甸和中国相继独立之后,这个问题也没有任何改善。

当时的果敢地区主要由当地的土司杨文炳及其子嗣把控,这个所谓的土司就是中国古代给缅甸地区安排的地面岗位,从清朝就一直延续了下来,可以说当地的土司就是他们的“果敢王”。

缅甸独立之后他们就成为缅甸的议员,提出了“果敢系缅甸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的合法公民权益”的议案。

此时按理说也应该是尘埃落定了,然而因为缅甸这个国家的势微弱小,国家内部动乱不断,不断倾轧少数民族的利益,本来果敢地区就对缅甸中央政府的认同感不强,在这些弹压之下更是不堪其扰,开始了武装反抗。

至此果敢地区再次进入自治状态,而此时彭德仁的爸爸彭家声粉墨登场。

这位出生在英属缅甸果敢地区的少年,自小就认定自己是中国人,并且说自己的祖籍就在四川。

从他的太祖爷爷那辈就来到了果敢地区,当时这里连带着整个缅甸还都是中国的地盘。

他太祖那辈靠的就是一个翘头扁担,硬是在果敢地区发了家挣了钱,从此便世世代代留在这片土地之上。

年轻时候的他加入了当地土司杨振材开的进修班,此时的果敢地区已经换了一个土司,老土司杨文柄身故了之后,他的二儿子杨振材就继承了父亲的位置成为新土司。

跟着杨振材之后,一开始的他是土司自卫队的分队长,至此彭家声也算是正式进入了果敢地区的政治圈子里。

两代“果敢王”

不过后来的土司政权被缅甸军政府从内部瓦解殆尽,彭家声也就失去了一切,灰溜溜地回了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全盘放弃了挣扎与呼救,面对大民族主义盛行的缅甸,彭家声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果敢地区众怒难平的机会。

1965年,看着缅甸军政府的所作所为,彭家声忍无可忍开始组织起了“果敢人民革命军”讨伐缅甸军政府。

其实当时的他这么做是很冒险的,因为果敢地区的武装势力大多因为鸦片等毒品而聚集,他们本身其实并没有凝聚力。

而且他们那个时候的装备极其落后,尽管缅甸军政府的装备也一般,但是打他们这些散兵游勇还是绰绰有余的。

因此当时的彭家声只能打游击战,一路走一路看,也是经历了很多的危机与险阻。

尤其后来彭家声为了给朋友报仇得罪了人,仇人之间相互勾连试图“做掉”彭家声,他的处境更是苦不堪言。

很幸运的是,他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因为缅甸地区错误的“反华策略”,致使当地的华人和缅甸共产党一下子团结一心,试图寻求和平。

这个时候他们力邀彭家声一起加入,得到了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之后,彭家声的队伍也开始走上了正式的道路,开始了正规化的军事教育。

一切就像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一般突然万象更新,“缅甸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成功占领了除滚弄和南湖以外的果敢所有地区。

而此时在共产党的影响下,彭家声也放下了恩怨,开始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在他的管理之下,果敢地区难得进入了一阵平和的时代。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彭家声和缅甸政府达成了停战协定,果敢地区也成了掸邦第一特区,进入了高度自治的阶段。

此时的彭家声成为果敢的“民族英雄”,是果敢地区民众最崇拜的人,而这也是他一代“果敢王”称号的由来。

缅甸的故事实在是太长太多,彭家声之后也是经历了非常多,不过经历了许多之后反正最终还是彭家占据了果敢地区的位置,并且还传到了彭家声的儿子彭德仁这一代。

彭德仁几乎是继承了父亲的所有,包括了他对故乡的认识和理念,也包括果敢的混乱与矛盾,成为第二代“果敢王”。

近些年果敢地区最大的新闻,就是2009年的武装军事冲突,缅甸政府在一次禁毒行动之中发现了彭家控制的果敢枪械修理厂,并以私造军火之名开始要求彭家出面。

此间双方多次发生矛盾,进而形成武装冲突,多名缅甸警察被杀害,矛盾一触即发。

想要认祖归宗

此时彭家率领的同盟军不敌缅甸政府军,而多年未曾露面的彭家声开始呼吁所有的华人华侨,请求大家看在同族同胞的面子上,像是之前那次一样再给他们一次助力。

这个时候,他们也开始提起了自己的身世和过去,并且讲述起了自己曾经作为华人中的一员,对于家乡的帮助,希望唤醒同胞的认同感。

当时2008年汶川地震突如其来、猝不及防,世界各地华人华侨都伸出了援手出钱出力提供了帮助。

当时的果敢同盟军自然也没有坐视不管,由彭家声的儿子彭德仁出面,开始呼吁果敢地区的各位华人华侨一起捐款,帮助他们远在四川受难的同胞。

当时彭德仁将捐款地点选在了果敢的红岩学校,这是他专门选择的地点。

在这里有一副对联,最能证明当地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尊重,这上面的上联是“民族文化在这里传播”下联是“华夏文明由我们传承”。

而这就是当地学校对外展示的样子,可见当地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可度是要远超其他文化的。

并且根据当时的记录可知,果敢地区民众一共捐赠了110万元人民币。

别觉得这些钱少,要知道果敢地区是缅北相对势力和发展都偏弱的地区,据统计2005年他们的地区总人口不过25万人,当时他们的年收入大约也只有300万元。

110万相当于整个地区半年的全部收入了!可以说这些钱于他们而言已经是倾尽全力的帮助!

这是值得敬佩的态度,要知道他们早就已经被迫脱离中国百余年之久了,但是就是秉承着华人华侨这一颗颗滚烫的心,中国才能一步一步走上如今的高峰。

他们在缅甸一直称自己为果敢族,但是其实他们一直都承认,自己就是中华民族,是汉族的一支。

即便是到了彭德仁这一代,他们也是一直有着认祖归宗之心的,彭德仁曾经写过一篇檄文,其中明确写着自己是“果敢苗帮之主德仁”,想要恢复中华文化。

他们都是“炎黄的子孙”,却并游离在了古国的边境,他们这些大汉的移民也希望可以恢复汉家的疆土。

确实,其中的话语里不知道掺杂了多少政治的成分,可是这些东西之外也可以看到,他们对于自己中华儿女的身份是足够认同的。

结语

彭家或者说果敢地区的果敢族们,一直都是有故乡情结在的。

即便是现在他们已经满地区都是汉字,他们说着中文,学着中文,包括流通的货币也主要是人民币,即便是缅甸的缅币也要稍逊一筹。

就连果敢地区的电视台,他们都说的是中文,虽然是普通话可能不算非常标准,但是正是这生活的点点滴滴,证明了他们对于自己是中华儿女的认可与尊重。

2 阅读:14

万家润娱乐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