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各种改进,例如车身设计,电池、架构等零部件升级,以及新能源经典的贯穿式车灯和电吸门等。外显的改变较为直观,而真正影响深远的则是在内部——技术层面上的革新。
新能源汽车技术,双面侧柱碰撞试验
·从开发逻辑上提升整车安全
提到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比亚迪e平台3.0可以说相当有发言权。这是一个对整车进行系统化持续升级创新的想法,在这项计划上比亚迪已经耗资百亿:从汽车底盘分四层改进到车身层面。如果说对汽车进行改进什么方面最重要,任何车企和用户都会回答【安全】,这也正是e平台3.0的起步方向,从安全到性能,以智能化辅佐配合上美观的汽车外观。
在e平台3.0应用上的车辆中,海豹属于这两年炙手可热的车型,也是将其特性发挥得十分全面的一辆车。以“电池车身一体化”为核心设计理念,首先将安全系数提升上一个高度再向其他方面进发。
即使是碰撞后,也能将电池重新复用
·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
海豹以独特的优势跻身入同价位中热门车型,CTB技术在这其中起到很大作用。在比亚迪一直引以为傲的刀片电池发布时,其采用高安全磷酸铁锂化学体系,杜绝电池热失控,并且在电池安全一直出于争议的阶段通过了代表性的针刺测试。在保证了强度、续航、功率的情况下,也通过了低温与电池寿命、能量密度的重重考验,最终体现出最大的优势——安全。
虽然刀片电池在这一层面上表现优异,但还是需要一些结构方面的优化来配合发挥,于是比亚迪的平台技术应运而生。将车身与刀片电池包合为一体,相对传统结构取消了车身地板设计,将地板与电芯和托盘作为车身的整体,整体结构从侧面看起来就像是一块三明治,这样做也是好处极多。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
·被车身包裹的电池
CTB结构让车身与电池形成三明治结构后,相对零部件单独发挥提升不止一星半点。由于刀片电池已经成为车身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也负责承载了许多车身功能,在车辆的力量传导与吸能方面都有进行参与。
得益于车辆对传力路径的重新设计,车身地板纯平设计,宽体电池包两侧直接装配在门槛梁上,采用贯通式闭口直梁进行Y向传力,并与电池包中间有效连接。在产生碰撞时实现力的三方向分流,创造了一个保障车内人员安全与汽车的坚固稳定性的环境。
侧柱碰撞试验
·基础平台重新设计,全方位提升性能与舒适
由于车身结构的改变,将原本电池所占用的空间腾出,给到其他方面更多冗余,于是车身的整体产生了非常多变化。
在汽车转弯或经过减速带时,车辆前后的形变往往决定了汽车本身的操控性,这也正是CTB技术的优势所在。由于车身已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对底盘进行加固且重心更加稳定。加上电池参与辅助传力过程,整辆车的操纵流畅性非常强,对于人-车的响应速度也非常快。在行驶过程中也是相同原理,操控的舒适度上几乎能够媲美百万级豪华旗舰车型。
碰撞试验结果
也正是由于具备CTB技术这一系列优势,对安全、性能等多项属性加持,铺设了一条在未来的智能电动出行方向的前进道路。配合车身结构调整还能够提供以更好的外观修饰空间,使海豹成为高品质出行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