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逊曾是毛主席的贴身保镖,后成为开国上将,儿子如今也是上将

糖果公主甜心间 2024-12-12 16:11:46

在中国,能荣获上将军衔的将领们,无一不是经过千锤百炼、功勋卓著的英雄。而父子两代都能获此荣誉,那更是难能可贵。

张宗逊虽因大同集宁战役的指挥失误而与大将军衔失之交臂,但他在第一野战军担任副司令员的要职,其地位与杰出的军事家粟裕相当,足见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厚的战争艺术造诣。

1908年,张宗逊出生在陕西的一个小山村。环境偏僻,但他的父亲,是一位崇尚文化的乡绅,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张宗逊自幼便被送往私塾接受教育,父亲期望他能够通过知识的力量,开启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张宗逊意识到,单纯的学术追求已无法满足他对国家未来的渴望。在年仅15岁时,他毅然考入了黄埔军校,决心投身军旅,以期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个人和国家的命运。

在军校的日子里,张宗逊逐渐发现了蒋介石政权背后的阴谋与分裂活动,这与他所敬仰的孙中山先生的遗志背道而驰。深感失望的他,在毛泽东的启迪下,转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崭新旅程。

1927年,张宗逊响应党组织的号召,紧随毛泽东的脚步,在湖南发动了大起义。在起义部队艰难向井冈山转移的过程中,他承担了警卫连的指挥工作,誓死保卫毛泽东的安全。

在行军路途中,每当枪声骤然响起,张宗逊总是催促毛主席先行撤离。夜晚降临,宿营之时,毛主席躺在简陋的床铺上休息,而张宗逊则选择打地铺,以便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确保领袖的安全。

一天,毛主席在闲聊中询问起张宗逊的籍贯。张宗逊回答道:“我是陕西渭南人,来自那片厚重的黄土地。”毛主席闻言,顿时来了兴致,高兴地说道:“哦,你竟是来自那八百里秦川的壮士,还是姜太公的老乡呢!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在前往井冈山的艰险征途中,毛主席的双脚因长期穿着草鞋行军而磨得溃烂,每走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张宗逊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急忙吩咐战士们去寻找一副担架,希望能让毛主席得到更好的休息。

但毛主席却坚决拒绝了这一提议。他深知行军的艰苦,不愿因自己的伤痛而拖累大家。在张宗逊的再三劝说下,毛主席终于松口,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你们不用找担架了,去给我找根竹棍吧,我拄着它就能和你们一起走。

张宗逊无奈,只好遵从毛主席的意愿,为他找来了一根结实的竹棍。就这样,毛主席拄着竹棍,与张宗逊和战士们一起,继续踏上了漫漫的征途。

多年以后,张宗逊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仍然感慨万千。他说道:“当时,我们都觉得毛主席是个读书人,身体可能吃不消这样的行军苦。可他却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那种精神,那种毅力,真的让人敬佩不已。

1937年1月,张宗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肩负起了指挥中央警卫团的重任。他再次成为了毛主席等人的贴身保卫者,守护着领袖的安全。

七七事变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张宗逊担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旅长,率部奔赴抗日前线,离开了毛主席的身边。张宗逊领导抗日力量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参与了多次大规模战役,遏制了日军在华北地区的嚣张气焰。

和平的曙光刚刚洒满大地,蒋介石便公然背弃了和平建国的诺言,向解放区发起了猛烈进攻。解放战争的序幕拉开,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成了威震四方的四大野战区。

在硝烟弥漫的三年里,彭德怀元帅麾下有一支铁军。而担任副司令员的正是张宗逊,他多次与彭德怀并肩作战,屡建奇功,更难得的是他能够在激战之余,冷静反思战略战术,及时调整部署。

在沙家店的那场激战中,面对敌军36师的顽强抵抗,张宗逊调集第一纵队的全部精锐力量,发起了一场攻坚战。经过一天一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将敌军全数歼灭,为整个战局赢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陕甘宁边区,也时常看见张宗逊的身影。他深入一线指挥作战,还积极参与边区的建设和防御工作,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与胡宗南重兵集团的较量中,张宗逊更是协助彭德怀元帅,运用兵力,成功地将敌军牵制在西北战场。这使得敌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更为我军在其他战场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55年,张宗逊荣获开国上将军衔,位列第三,仅次于萧克和李达。在授衔仪式上,毛主席说道:“曾经的那个小警卫员,如今也跻身上将之列了!”。

而在1942年12月12日,张宗逊在延安与革命烈士张鲤庭的养女杜芳结为连理。他们孕育了三个优秀的子女。

长子张新侠在大学毕业后,得到了父亲的支持,投身于航天事业。他凭借出色的能力和不懈的努力,逐步晋升为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计划部主任,以及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总裁,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

而幼子张又侠的成长经历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生于1950年,从小便受到父亲的影响,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童年时期,他就喜欢与小伙伴们玩行军打仗的游戏,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兵书的热爱与日俱增,沉迷于研究各种军事策略。在1968年,年仅18岁的他光荣参军,成为了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九团六连的一名战士。在部队中,他训练刻苦,表现出众,很快就脱颖而出。1971年,他被提拔为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新篇章。

当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时,已经离休在家的张宗逊老将军虽不能亲自上战场,但他的雄心壮志依然不减当年。当他得知曾经的搭档许世友挂帅出征时,更是激动不已。他鼓励幼子张又侠奔赴前线,为保卫祖国边境安全贡献力量。

张又侠不负众望,在战场上他担任了第14军40师118团的连长,率领部队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当战局陷入胶着状态时,他主动请战,带领士兵迂回到敌人侧后方发起突袭,成功配合正面部队夺取了阵地。

到了1984年中越边境再次爆发战事时,张又侠已经晋升为14军40师119团团长。在收复老山的战役中,他仅用了40分钟就成功拿下了越军重兵防守的老山阵地,展现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战斗精神。而在随后的坚守老山之战中,他更是与炮兵团团长赵扣斌默契配合,以少胜多,打出了惊艳的战绩。

张又侠的军事才能和英勇表现得到了认可。1987年他出任副师长,并在2007年晋升为沈阳军区司令员,荣获中将军衔。到了2017年他更是被选为军委副主席,并授予上将军衔达到了军事生涯的巅峰。

张宗逊父子两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并都获得了上将军衔的殊荣。但张宗逊所处的毕竟是革命的大时代,军功奖励也随着比较高。

人们亲眼见证了这对英雄父子的辉煌。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崇高事业,更在此基础上书写了新的传奇。他们的成就,早已超越了一个家族的荣光,成为了整个国家的骄傲和福祉。

在2018年和2019年,张又侠作为军委代表,与越南、缅甸、塞尔维亚以及俄罗斯的军方高层进行了会晤。在这些会议中,他促成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这些协议加深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军事互信,标志着我国与邻国的关系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2021年,张又侠出席了军委纪委扩大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振聋发聩的演讲。他呼吁全军的高级将领们,要时刻牢记军人的初心和使命,严守军纪,坚定信念。他强调,巩固国防、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是我们军人的首要职责。任何私欲和贪婪,都是对军人身份的亵渎,都必将受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张又侠依旧在军委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职务。他默默地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军人的忠诚与担当。参考资料:《张宗逊回忆录》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