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7年的时候,汉成帝离世了。而接下来,继承皇位的是他的侄子刘欣,刘欣登上皇位之后,便被称作汉哀帝啦。
汉哀帝刚登上皇位,身为新帝,自然得对功臣予以大肆封赏。特别是那些此前全力支持他登上皇位的人,更是要给予丰厚的赏赐才行。并且,新皇登基后还有件重要之事,那便是要逐步削减前朝所遗留的势力,好让自己这边的人得以掌握大权,如此一来,自身的皇位才会更加稳固呢。
在完成登基这一重要事宜之后,刘欣当即就下达了命令,要将自己的亲奶奶傅氏尊奉为太后。
在此要多说明一下:汉哀帝刘欣,乃是汉成帝二弟的儿子。汉成帝在临终之际,由于自身并无子嗣,这才使得刘欣有机会被立为太子。汉成帝和刘欣的父亲,实际上是同父异母的关系。
汉元帝时期,王政君乃是皇后,待汉成帝即位后,她便顺理成章地被尊立为太后。至于汉哀帝,他的亲奶奶姓傅,想当年在汉元帝的后宫之中,傅氏仅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妃子,地位并不显赫。
许多年前,在汉元帝的后宫当中,傅氏的地位相较于王政君而言,着实相差甚远。等到汉成帝登上皇位之后,王政君顺利成为了太后,而傅氏呢,却被打发到了自己儿子的封地去了。
可如今形势大变,风水轮流转了起来。汉哀帝登基后,傅氏得以重回京城,而且身份变成了傅太后呢。就在这时候,令人惊讶的是,汉朝后宫居然同时有四位太后存在。这四位分别是傅太后本人,还有前太后王政君,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以及汉哀帝的生母丁氏。
随后,傅太后一回到京城,整个汉朝便迅速沦为傅家的地盘。往昔权势熏天的王家,也只能选择隐退。王政君此刻面对傅太后,因汉哀帝并非其亲孙子,也只得低头。想当年被王政君压制多年的那股郁闷,至此,傅太后终是得以还了回去。
谁都未曾料到,仅仅过了六年的时间,傅太后便离世了。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傅太后去世没几年后,他竟然遭到了王莽的挖坟掘墓之举。并且整个傅家也因此受到牵连,被遣返回老家,其地位可谓是一落千丈,境况凄惨。
仅仅数年光阴,怎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身为太后的傅太后,缘何死后竟遭挖坟掘墓之事?在这短短几年里,傅家究竟历经了何种变故呢?
这则故事,需从傅太后本人这儿开始讲起。
傅太后所出身的傅家,起初不过是河北温县的一户寻常人家罢了。在傅太后年幼之时,她的父亲便早早离世,随后,她的母亲更是选择了改嫁他人。
于是在那之后,处于年少阶段的傅氏,因生活所迫,想要谋求一条能够活下去的道路,思索再三后,最终决定进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宫女。
在那个时候,由于家境贫寒而选择入宫当宫女的女孩子,可不在少数。就拿汉景帝的母亲窦氏来说,便是如此这般的情况。而傅氏呢,她在入宫之后,极为幸运地很快就碰到了自己人生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位贵人。
西汉中期的上官太后,便是这里所说的那个贵人。
在西汉中期,有一位上官太后,那可是个能直接左右历史走向的厉害人物。她的姥爷是大权在握的霍光,爷爷是同样身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就因为这样显赫的家世,上官太后年仅六岁便嫁给了汉昭帝,就此当上了皇后呢。
后来,霍家与上官家因权力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场面一度十分火爆。可即便如此,这些纷争却并未对上官太后的地位造成什么冲击。再往后,汉宣帝登上皇位,虽说他和霍家后续产生了诸多不愉快的状况,然而,对于上官太后,汉宣帝始终保持着极为敬重的态度。
因此,即便后来汉宣帝铲除了霍家,上官太后却依旧未受丝毫影响。霍家遭灭族之后,上官太后还好好地活了三十年。她始终未曾握有什么实际权力,可其地位颇高,一直在长乐宫安然度过晚年时光,平静且闲适。
就在这个时候,年轻的傅氏踏入了长乐宫,自此成为了长乐宫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宫女。
上官太后对待傅氏这个普通宫女,倒是多了几分难得的照拂。想来或许是傅氏的经历触动了上官太后吧。毕竟在曾经的权力争斗之中,上官家与霍家近乎被屠戮殆尽,而上官太后自身也未曾留下子嗣,傅氏的境遇或许让她有了感同身受之感。
上官太后到了晚年的时候,尽管一直都尽情享受着那荣华富贵的生活,可细细想来,在这偌大的世间,她着实已经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亲人了。
彼时傅氏的处境与之极为相似,在这世间皆无所依靠。如此状况,使得上官太后不禁对其心生同情,自那之后,在宫廷之中也就越发愿意对傅氏多加以照料了。
傅氏本就较为机灵,而且在宫里处理各项事务时,向来都做得踏踏实实的。如此经过了几年的时间,凭借着自身的表现,傅氏在宫中获得了晋升的机会,被擢升为一个才人。
这里额外提一下:在中国古代时期,才人并非是后宫妃子品级的叫法,它实际上是女官的一个品级称谓。由于后来唐朝武则天的相关故事流传较广,使得大家常常会产生一种误解,觉得才人就是地位比较低等的妃子。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悠悠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女官与妃子属于两套不同的体系。虽说女官存在变成妃子的可能性,可在未被正式临幸之时,女官本质上就只是负责管理宫女的。故而后世也有人觉得,武则天所封的才人,或许仅仅是个单纯的女官罢了,并未真正得到唐太宗的临幸,如此她之后才得以嫁给李治。
傅氏在宫中担任了一阵子女官后,变得愈发精明起来,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也更加得心应手了。而这样的转变,对她往后的人生而言,着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起到了不小的影响。
数年之后,傅氏终于等来了其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机遇。
彼时正值汉宣帝当政之时,有那么一天,深受太子刘奭宠爱的司马氏姑娘,骤然因病离世。此后,身为太子的刘奭便陷入了茶饭不思的状态。面对太子这般情形,汉宣帝亦是颇感无奈。于是乎,汉宣帝随后便吩咐皇后从后宫全体宫女当中,任意选出容貌姣好者,送往东宫,以供太子随心挑选。
在后续的选美环节里,首轮便有四位美女脱颖而出,接着就被送到了太子跟前。彼时太子刘奭压根没什么心思在这上面,于是很随意地指了其中一位,如此一来,这位被指到的美女便得以留了下来。
后来成为太后的王政君,当初其实是在第一轮就被随意选中的那名女子。
随后,王政君一朝得势,如同飞上枝头变凤凰一般,这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后宫。紧接着,众多宫女与女官听闻此事后,纷纷开始谋划运作起来。毕竟,这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一旦有幸被太子看中,那日后的前程必定不可限量,说不准还能径直当上皇后呢!
此后,傅氏究竟是怎样为自己谋划运作的,史书上并无相关记载。或许当时她是向上官太后求助了,由上官太后出面替她讲了情。总之,历经波折后,傅氏成功突破重重阻碍,得以站到太子刘奭跟前。由于傅氏事先准备得颇为周全,此次见面过后,刘奭便很快选中了她。
因此到了最后,傅氏终究是顺利地进入了东宫之中。
就在同一时刻,这一消息也传至外朝。诸多达官显贵听闻后,纷纷思量着是否要将自家女孩送到太子身旁。而在这期间,朝堂之上颇具势力的冯家同样盯上了这条途径。彼时冯家挑中了一位名叫冯媛的女子,打算送其入宫,使其嫁给太子。
咱们先在这儿把故事停一下,来聊一聊冯媛这个人。为啥要专门说她呢?是因为,在后续要讲的故事当中,冯媛可是个相当关键的人物呢,所以得先跟大家介绍介绍她的情况。
与傅氏、王政君相较而言,冯媛那可真是来头不小啊!傅氏本就出身于底层,王政君也好不到哪儿去。在入宫之前,王政君的父亲不过是京城里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官罢了。虽说其家族祖上也曾显赫过,可到王政君入宫之际,王家实际上已无法为王政君给予多少助力了。
唯有冯媛别具一格,与其他人全然不同。在众人之中,就数她显得格外特别,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特质,和其他人相较起来,她的这份不同清晰可辨,确实唯有她这般独特,与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汉宣帝时期,冯家堪称实打实的顶级大家族,其祖上那可厉害得不得了呢!从战国末年一直到汉宣帝那个时代,冯家差不多每一代里,都能冒出一个极为厉害的人物。并且,这个厉害人物还会直接参与到历史的主要脉络、关键剧情当中去呢。
在战国末期那个时候,冯家出了个人叫冯亭。他本是韩国人,之后还当上了韩国上党郡的太守呢。了解战国历史的都晓得,那时秦国攻打韩国,韩国打算把上党郡献给秦国,可冯亭却带着上党郡转而投降了赵国,由此便引发了后来那场著名的长平之战。
在冯亭之后,由于他所做之事令秦国人颇为钦佩。也正因如此,冯家在入秦之后,依旧获得了秦国的重用。待到秦朝时期,冯家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即冯去疾,其最终官至右丞相之位。
最终的结果是,赵高肆意专权,在其影响下,冯去疾与李斯一同遭受了腰斩的极刑。而这一事件致使秦朝高层架构全然崩塌,进而成为推动秦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因素,使得曾经辉煌一时的秦朝就此覆灭。
随后,时间来到汉朝,冯家再度涌现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那便是冯唐。冯唐在仕途之路上走得颇为坎坷,始终未能顺遂如意。不过,他后来却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样的典故,同样也因此而被后世之人所熟知铭记。
待到汉武帝步入晚年,随后便是昭宣之治那段时期,在这期间,冯家再度涌现出一位极为厉害的人物。
有这么一个人,其名为冯奉世。
整个昭宣之治期间都有着冯奉世的身影。其主要功绩在于对西域的开拓,在这一时期,汉朝着力开发西域,而西域战场上的仗,大多是由冯奉世来打的。若想知晓冯奉世的地位究竟有多高,只需去翻阅一下《汉书》,便能有所了解了。
《汉书》里,就连霍光这般人物,都未能单独享有一篇个人传记,而是要和金日磾合在同一传记之中呢。可冯奉世就不一样了,他能够拥有一篇完完全全只属于自己的传记哦。
在他的传记当中,不仅详细记录了他个人的诸多事迹,而且还对汉朝开拓西域的大体过程进行了记载。
当汉朝京城开展选美活动之际,冯奉世正率领着军队在西域奋力开疆拓土呢。彼时,在冯家被选中的冯媛,恰恰是冯奉世的长女。
像冯家这样的家族,即便是汉宣帝,那也得给上几分薄面。故而当冯家表露有意让冯媛进宫的想法时,汉宣帝以及太子刘奭,皆是颇为欣喜的呢。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东宫那处却有一件事情发生了。
就在这段时间里,比其他人先入宫的王政君,得到了太子的临幸。而且她还领先于他人,率先为刘奭诞下了一个男孩。而这个男孩,便是日后的汉成帝刘骜。
孩子一出生,情况就大不相同啦。汉元帝在其一生当中,对王政君一直都没多少好感,甚至动过废掉王政君的念头呢。不过呢,只要王政君拥有了这个儿子,那便等于握住了一张至关重要的王牌。
再者说,即便后来汉元帝对其并不喜爱,那也无妨,毕竟汉宣帝是极为喜欢的呢!待王政君生下儿子之后,汉宣帝当即满心欢喜,如此一来,王政君便凭借着儿子而身份尊贵起来啦。
颇为凑巧的是,在刘骜诞生的三年之后,汉宣帝便离世了。汉宣帝驾崩后,汉元帝得以顺利即位。鉴于刘骜乃是长子的缘故,汉元帝登基之时,刘骜即刻就被立为了太子。如此一来,王政君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皇后。
确实存在这样一些事情,一旦在开头的时候慢了一步,那后面就仿佛陷入了一种连锁反应般,会步步都赶不上趟儿,一步落后,紧接着后续的每一步似乎都难以再跟上节奏,只能眼睁睁看着与他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呢。
汉元帝登上皇位后,此前尚有些迟疑的冯家便不再犹豫了。随后,冯媛顺利入宫。她起初担任长史之职,之后又被封为美人,如此一来,冯媛在宫中很快就占据了属于自己的一方位置。
就这样,王政君、傅氏以及冯媛在后宫掀起的三家大战正式拉开了帷幕。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她们三人围绕着皇后之位以及太子的宝座,展开了极为疯狂的宫闱争斗,彼此间的明争暗斗不断,争斗之势可谓激烈非常。
在后续那场激烈的宫斗戏码中,王政君因率先诞下儿子,得以率先将皇后之位收入囊中。可王政君也有其劣势,汉元帝压根就不待见她,她的娘家势力也不强。于是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王政君只能拼尽全力,守护儿子以防被废,这期间她的日子着实过得挺憋闷。
后来,王政君为了能保住自己儿子的地位,便主动向当朝那几大外戚家族递出了友好的信号,就如同伸出了橄榄枝一般,由此双方达成了政治上的盟友关系。再后来呢,靠着这几个外戚家族全力保驾护航,王政君总算是十分艰难地熬过了那段日子。
在王政君之后,傅氏紧挨着就给汉元帝诞下了第二个儿子。至于傅氏生下这个儿子具体是在汉元帝登基之前还是之后,史书并未给出明确的记载,不过不管怎样,傅氏最终是给汉元帝生下了次子,还为其取名叫刘康。
傅氏心里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明镜似的。她明白,论娘家,自己没冯媛那般强硬;论儿子,也不具备王政君所拥有的优势。如此一来,她能依仗的就只剩汉元帝的宠爱了。于是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傅氏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一心只为讨得汉元帝的欢心。
必须得承认,这一招着实很管用。在汉元帝当政的整个时期,汉元帝最为宠溺的便是傅氏了。傅氏出身女官,正因如此,她对宫里的各种事宜颇为熟悉。也正是这个缘故,在后宫之中,傅氏的人缘堪称最佳。绝大多数的宫女以及宦官,都认为傅氏为人极好,都乐意替她美言几句。
就这样,汉元帝每日所听闻的,皆是有关傅氏的种种优点,如此一来,他对傅氏的印象理所当然就越发好了。在之后的十几年时间当中,汉元帝曾多次动过念头,想着要将傅氏的儿子册立为太子呢。
只可惜在这期间的几个关键节点上,每当傅氏眼看着就要成功之际,其他几大外戚家族便总会恰到好处地现身,然后在汉元帝跟前进言。如此一来,最终汉元帝也只能无奈地将原本的那个念头给打消掉了。
冯媛在宫中还是颇为得宠的,相较而言,比王政君更得宠一些呢。冯媛有着极大的优势,那便是她的娘家势力超强。她的父亲手握重兵不说,两个哥哥也都在重要职位上任职。有着如此厉害的娘家做后盾,哪怕是身为皇后的王政君,也不敢轻易去为难她。
然而,冯媛身上存在着一个极为关键的缺陷。这个缺陷就在于,她生育孩子的时间太迟了。
公元前42年,汉元帝迎来了他的第三个儿子,此子由冯媛所生,被取名为刘兴。时光匆匆,一晃十年过去,汉元帝却与世长辞了。要知道,在汉元帝离世之际,老三刘兴方才十岁出头,这般年纪,显然是不具备去争夺皇位的条件的。
如此这般,三人相互争斗了十多个年头后,到了公元33年,汉元帝的身体渐渐病重起来。在临终之际,傅氏由于最为得宠,便始终带着老二刘康,每日在汉元帝身旁尽心侍奉。彼时的汉元帝见状极为感动,于是便打算在临终之前,废掉老大的太子身份,进而改立老二为太子。
这同样是傅氏首次距离成功如此之近,就差那么一点点,便要触碰到成功的果实了,在此之前,傅氏从未有过这般接近成功的时刻,此次可谓是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第一次让成功仿佛近在咫尺。
然而就在这至关重要的时刻,有一位在朝堂之上颇具话语权的大臣,径直闯了进来。这位大臣便是史丹,从亲属关系来讲,他乃是汉宣帝的表兄弟,相较汉元帝还高出一辈呢。在汉元帝当政时期,他同样是朝堂之上深受汉元帝倚重的大臣中的一员。
太子刘骜正是史丹所支持的那一方。
就在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史丹径直闯了进来。他当面询问汉元帝是不是打算废掉太子,而且态度坚决地要求汉元帝给出一个明确的表态。经过史丹一番苦心的劝阻,最终,汉元帝还是选择放弃了废太子的这个想法。
就这样,傅氏与成功擦肩而过,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错过。在那关键的时刻,或许是机缘未到,又或许是其他因素作祟,总之,本有可能到手的成功就那么溜走了,使得傅氏首次体验到了错过成功的遗憾滋味。
没过多久,汉元帝便溘然长逝。随后,身为太子的刘骜毫无阻碍地接过皇位,他便是汉成帝。待汉成帝登基之后,王政君理所当然地当上了太后。
至此,傅氏与冯媛曾经拥有的那些好日子,已然完全走到了尽头,再也不复存在啦。从此以后,她们往昔那种相对顺遂的生活状态,算是彻彻底底地画上了句号,只能面对接下来全然不同的境况了。
冯媛的情况相对好一些,毕竟她娘家势力颇强。而且此前她孩子尚幼,未曾与王政君有过太多正面的冲突。故而在王政君得以上位之后,也没有怎么刻意为难冯媛。先是让冯媛顺利当上了王太后,随后还安排她跟着自己的儿子,一同前往封国就藩。
然而傅氏的处境就颇为艰难了。随后,遭受王政君的一番压制那是必然的事儿。所幸的是,傅氏育有儿子刘康,并且刘康那时已然封王前往封地就藩了。因而到最后,王政君也不敢对傅氏太过刁难,还是准许傅氏随着儿子,一道前往封国就藩去了。
随后,傅氏随着儿子前往封国,自此在汉成帝时期便没了她的戏份。傅氏与冯媛先后离开京城后,京城这边的局势发生了变化,王政君家族逐渐一家独大。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王家成功斗败了其余几大外戚家族,进而独揽大权,王政君的哥哥王凤更是成为权势熏天的汉朝第一大臣。
此后,在汉成帝执政的整个时期,王家的那几位兄弟,依次轮流担当首要大臣之位,权力始终牢牢把控在王家手中。好不容易盼到王家的几个长辈大多离世了,不曾想,王家又冒出个王莽,依旧将大权稳稳握在手里,继续掌控着局势。
傅氏这边的情况是,跟着儿子前往就藩之地后,依旧命运多舛。仅仅过了十年的就藩时光,傅氏之子刘康便早早离世,实在令人惋惜。不过好在刘康在临终之际,留下了一个儿子刘欣,由刘欣继承了王位,也算是给这一脉延续了希望。
对于傅氏而言,人生走到这般境地,也就如此了。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此刻的傅氏,显然都不再有一丝可能去奢望那太后之位了。至于当年后宫里那场三家相互争斗的局面,仿佛也早已化作了一段过往的历史,成为了回忆。
可谁都未曾料到,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待到汉成帝在位后期之际,那场曾经的三家大战,竟毫无征兆地再次拉开了帷幕!
说起开始的缘由,实际上是相当简单的,那就是汉成帝膝下并无子嗣。
汉元帝的长子汉成帝并无子嗣。如此一来,待汉成帝离世后,就只能从其兄弟或者侄子当中挑选继承人了。彼时汉成帝有两个兄弟,老二刘康已不在人世,而老三刘兴尚在。只是刘兴身体欠佳,在汉成帝去世的前一年,这老三刘兴也离世了。
这样一来,对于汉成帝而言,能够被他选作接班人的,就只剩下老二和老三所生的儿子了。别无其他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供其考虑的传承之人,也就局限在老二与老三的儿子当中了呢。
可巧的是,老二和老三这两人,各自膝下都仅有一个儿子罢了。老二家的那个儿子名叫刘欣,而老三的儿子呢,则是叫做刘衎。
也恰恰是在这样的一个时刻,傅氏又一次从中瞧见了希望的曙光。
依照顺位继承制而言,她儿子排行老二,如此一来,她的孙子相较于冯媛的孙子,在继承皇位这件事上自是更具机会。不过呢,说到底,最终能决定此事走向的,还得是在京城的汉成帝。
于是在此之后,就究竟该确立谁为继承人这一问题,汉朝的高层又一次展开了一番博弈较量。
在这一过程里,傅氏着手向彼时汉成帝最为宠爱的皇后赵飞燕进行行贿之举。赵飞燕身为皇后,却并未育有子嗣,她自身同样需要有所倚仗。于是乎,在此之后,双方很顺利地结成了同盟关系,赵飞燕也随之开始为傅氏的孙子出面说话。
就在同一时刻,身为太后的王政君明显更偏向冯媛的孙子。要知道,早年傅氏与王政君之间的关系就不怎么融洽。要是在这个时候傅氏又重回权力中心,那王家往后的日子可就没什么奔头了。而冯媛呢,虽说当初双方也存在竞争关系,可大体来讲相处得还算可以。所以就当下而言,王政君以及王家,实际上是更倾向于冯媛的孙子的。
然而到了最后,历经一场你来我往的反复较量、博弈之后,汉成帝终究还是听从了赵飞燕所讲的话,选定了老二的儿子,而这个孩子正是傅氏的孙子,名为刘欣。
然而,就在刘欣被册立为太子仅仅一年过后,汉成帝竟猝然离世了。随后,刘欣毫无阻碍地继承了皇位,也就是汉哀帝。汉哀帝登基伊始,便即刻下达诏令,将自己的奶奶傅氏以及母亲丁氏尊奉为太后。并且,由于此前赵飞燕曾力挺汉哀帝成为皇位继承人,故而此刻的汉哀帝也没有忘记赵飞燕,同样尊其为太后。
就这样,在汉朝的朝堂之上,出现了一种颇为特殊的情形,那便是同一时间里,居然有四位太后同时存在着,这种状况在当时也算是较为罕见的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便同为太后,可这四位太后的地位却存在高低之分。从辈分来讲,王政君与傅氏属于奶奶辈,赵飞燕乃是王政君的儿媳,丁氏则为傅氏的儿媳。想当年王政君身为皇后,到了这时她能够称作太皇太后,而傅氏就只能被尊为“恭皇太后”了。
因此就地位层面来讲,王政君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傅氏的地位相较于王政君要低一些,排在其次。而赵飞燕与丁氏呢,她们的地位又在傅氏之下,是更为次之的了。
自然,若谈及实际权力,傅太后无疑是最大的。毕竟汉哀帝乃是她的亲孙子,并且汉哀帝打小就并非由其生母丁氏抚养长大,而是傅太后一手带大的。如此一来,从亲属关系层面来讲,汉哀帝与傅氏显然更为亲近些。
随后,傅氏当上了太后,这下她可迎来了报仇的时机。想当年,王政君也好,冯媛也罢,都曾把她压制得厉害,让她感觉压力巨大,几乎喘不过气来。现如今她已然成功登上高位,自是要对王政君和冯媛这两家展开报复行动。
在这之后,傅氏便着手做了两件事情。
首要的一件事,便是要向王家展开报复行动。
在傅太后的一番安排下,接下来的数月时间里,傅家数位亲戚纷纷全面登上高位,得以执掌大权。反观王家的一些重要成员,却渐渐遭到免职处理。其中王家的核心人物王莽,更是被彻底撤职,随后便只能免官返回家中了。
当时要不是王政君有着太后的身份护佑着自己,说不定那位冯太后就会对她采取些行动了。可关键在于,王政君所处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即便傅太后也已然成为了太后,却依旧不敢随便去招惹她,如此一来,也只能把满腔的怨气都撒在王家身上了。
第二件事乃是逼迫冯媛自杀。
相较于王政君而言,冯媛昔日给傅太后所带来的压力可着实不小呢。也正因如此,待傅太后得以上位掌握权势之后,便动起了要对冯媛展开报复的心思。
就在这个当口,冯媛自身惹出了麻烦事儿。彼时的情形大致如下:冯媛的儿子,也就是排行老三的刘兴,才离世没多久,仅仅留下了一个儿子刘衎。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刘衎居然生病了。
汉哀帝为表关心,曾安排一位名叫张由的官员,带着医生去给刘衎瞧病。可这张由患有狂躁症,任务尚未完成呢,他就自顾自地返回长安去了。
依据彼时的法律规定,张由做出那样的行为,是应当被追究罪责的。随后,为了能够摆脱即将面临的罪名,张由竟编造谎言,称冯媛施展巫蛊之术,对汉哀帝进行诅咒,还说自己匆匆返回就是为了前来报信的。
后世已然无法明晰当时具体是何种状况了。冯媛或许真的有过相关举动,也没准是张由在随意胡诌,甚至这完全可能是傅太后使出的手段。但不管怎样,最终那顶巫蛊的罪名之帽,就这么硬生生地扣在了冯媛的头上。
就这样,傅太后瞅准了时机。她即刻下达命令,要对这件事展开全面彻查。随着调查的深入进行,到最后,冯媛身旁不少人都受到了牵连。在这样的处境下,冯媛被逼得毫无退路可言,最终无奈只能选择以自尽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了。
就这样,王家被生生逼走,冯媛也被逼得含恨而死,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傅太后,至此终于将当年积压在心底的那一口恶气给出了出来。
至此,事情的发展态势仿佛已让傅太后稳获最终的胜利。打这往后,看上去她只需安心享受晚年生活便足矣。
可问题在于,没过多久之后,傅太后猛然察觉到,自己或许是犯下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为何先前傅太后有所行动之时,王家会那般顺从听话呢?又为何王莽遭到免职之际,竟毫无反抗之意,就如此乖乖地返回家中了呢?再者,当初傅太后对王家进行打压的时候,王政君为何连一句话都未曾说出口呢?
在此之前,有件事傅太后始终没能想通。她一直以来都觉得,是王家畏惧她,想要谋求一个能够平稳过渡、安然收场的局面,所以才会做出那样的举动。
然而,待傅家人彻底掌握大权之后,傅太后这才惊觉:自己说不定是遭人算计了,竟是被王家给狠狠地坑了一把!
原来,事情是这般情形:历经汉元帝与汉成帝这父子俩的肆意挥霍,彼时汉朝的土地兼并状况已然严峻至极,且渐渐发展到难以控制的程度。先前王莽在掌权之际,也曾试着去解决这一难题,可最终却发觉,该问题实际要比预想的棘手得多,解决起来困难重重。
于是乎,傅家的现身无疑是给王家送上了一个极为难得的甩锅契机!也正因如此,在之前遭遇免官这一情况的时候,王家才能走得那般干脆利落,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呢。
现如今,傅家已然上台执政,然而此刻,各式各样的问题一股脑儿地全都摆在了傅家跟前。可面对这诸多难题,傅家却是毫无办法,一个都没办法妥善解决。
在当时那个时候,傅家众人里能把这个问题看透的,好像也就只有傅太后的一位堂弟,此人便是傅喜了。要说傅家谁最聪明,恐怕非傅喜莫属。就拿傅太后提出要当太皇太后这件事来说吧,傅喜作为傅太后的堂弟,不但没有附和,反倒态度坚决地表示反对呢。
在当时,傅太后满心以为,定是傅喜发了疯,才会站出来反对自己,随后更是不由分说地直接将他撵回了家。可到了现在再看,傅喜实则早就察觉到了其中潜藏的问题,他并不希望傅太后成为太皇太后。毕竟如此的话,有王政君在高位顶着,往后傅家若有什么状况,也能有个甩锅的对象。
然而问题在于,到了这个时候,傅家已然实现了全面上位,这种局面下,想要往后退已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了。
如此这般,被那些问题纠缠了数载之后,傅太后依旧未曾寻觅到任何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况且她岁数已大,时光流转,数年后的公元前2年,傅太后还是走到了人生尽头,与世长辞了。
然而与此同时,汉朝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未因傅太后的离世就画上句号,恰恰相反,这些问题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在那之后,西汉境内各个地方陆续有农民起义爆发,整个国家也随之陷入愈发危险的境地当中。
自然,上述这些事情,已然同傅太后毫无关联了,毕竟到这个时候她早已离世。傅太后逝世之后,鉴于她是以太后的身份故去的,如此一来,便能够与汉元帝合葬在一起了。
在傅太后离世以后,接下来的情况便开始出现反转了。
首先,傅太后离世仅一年的时间,汉哀帝便也驾崩了。并且,在汉哀帝辞世之际,并未留下任何子嗣。
如此一来,在汉哀帝离世之后,众人别无他选,只能推选刘衎来当皇帝了。而这个刘衎,正是冯媛的孙子呢,他即位之后,便是汉平帝啦。
与此同时,由于彼时汉朝高层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繁杂棘手,傅家压根没有能力去将其解决。早在傅太后身患重病之际,汉哀帝便下达诏令,再度把王莽召回,让王莽来承担起解决那些问题的重任。
就这样,王莽与王家巧妙地把所有责任都推诿到了傅家头上。而从这往后,众人对王莽愈发寄予厚望了!在大家看来,王莽是有能力去解决汉朝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
而后,待汉哀帝离世,汉平帝登上皇位,此时的王莽总算迎来了能彻底推卸责任的契机。就在汉平帝即位不久,王莽径直下达命令,将傅家所有人的官职一概免除。并且,王莽还把汉朝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全都归咎于傅家,称皆是傅家办事不力所引发的。
对此,汉平帝一方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不同意见。要知道,仅仅是在几年前,傅太后可是硬生生地逼死了汉平帝的奶奶冯媛呢。这等仇恨,汉平帝一直都牢牢记在心里,哪能那么轻易就忘掉,所以在这件事上,他们这边自然是不会有异议的。
接着,又过去了数年,待王莽把所有权力都进一步掌控在手中后,便着手进一步推卸责任了。在公元5年的时候,王莽宣称,汉朝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傅太后关联极大。毕竟傅太后原先只是个妃子,却按太后的礼仪来下葬,还与汉元帝合葬,故而才招致上天动怒,降下诸多天灾。
在此之后,成功将责任推诿出去的王莽,竟直接命人去挖傅太后的坟墓。他先是把傅太后的遗体从墓中挖出,随后按照普通妃子的礼仪重新予以下葬。而且,傅太后原本带走的那些陪葬品以及太后印绶,也统统被王莽损毁,最终都换成了普通妃子的规制。
一生苦苦争斗,最终竟落得个坟茔被挖的凄惨结局。不仅如此,儿子还先她而去,并且绝了后嗣。待她离世之后,傅家也未能幸免,遭受了牵连之祸,命运着实令人叹息。
傅太后便是如此,即便在临死之际,已然享受到了身为太后所拥有的无尽荣光。可细细思量她的整个人生,说到底,终究还是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