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逐功名”却被现实打脸?诗人如何在理想与苟且间找退路

火云上有诗词 2025-04-17 14:41:03

三月十六日作 南宋 · 陆游

石笋街西风景幽,醉眠万事付悠悠。

倦游我已七年客,促驾春无三日留。

枝上蝶稀红药老,舍中蚕起绿桑柔。

功名堕甑谁能问,羞作饥鹰夜掣鞲。

这首诗营造出了一种闲适又略带沧桑感慨的氛围。开篇 “石笋街西风景幽,醉眠万事付悠悠”,点明了地点是石笋街西,描绘出此地风景清幽的特点。诗人在此地醉酒而眠,将世间万事都抛诸脑后,尽显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在的心境,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倦游我已七年客,促驾春无三日留”,诗人直抒胸臆,倾诉自己已经厌倦了漂泊的生涯,在外作客长达七年之久,一个 “倦” 字深刻地表达了他对漂泊生活的疲惫和厌倦。“促驾春无三日留” 则写春天即将离去,自己也即将匆匆启程,连春天都不能多作停留,进一步强化了那种漂泊无定、时光匆匆的无奈之感,流露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枝上蝶稀红药老,舍中蚕起绿桑柔”,此联是典型的景物描写。枝头上蝴蝶稀少,红芍药花已经开始凋谢,呈现出一种暮春的衰败之态;而家中蚕宝宝开始生长,碧绿的桑叶柔软鲜嫩,充满了生机。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以红药的衰老、蝴蝶的稀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另一方面以蚕和绿桑的生机,暗示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生生不息,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功名堕甑谁能问,羞作饥鹰夜掣鞲”,“功名堕甑” 用了典故,甑是古代的一种瓦器,这里说功名如同落地破碎的甑,无法挽回,也不必再去在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看淡,认为已经失去的功名无需再去追问。“羞作饥鹰夜掣鞲”,以 “饥鹰” 自比,说自己羞于像饥饿的老鹰那样,在夜间还要挣脱束缚去追逐猎物(比喻追求功名利禄),进一步表明了他不愿再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体现了诗人超脱的志趣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一种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高尚品格。

三月十六日郊行 南宋 · 赵蕃

乍惊风色扫群阴,旋见朝光上远林。

李径桃蹊愁欲寂,麦畦桑亩秀何深。

未云晨出因迎客,自喜山行不废吟。

春晚得晴如此少,寄声鸠辈且停音。

“乍惊风色扫群阴,旋见朝光上远林”,此联生动地描绘了清晨天气的迅速变化。先是突然刮起的风驱散了阴云,紧接着朝阳的光辉便洒落在远处的树林之上。“乍惊”“旋见” 两个词,突出了这种变化的快速与突然,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天气由阴转晴的惊喜。同时,这一联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明朗的基调,预示着诗人即将在明媚的春光中展开一次愉快的郊行。

“李径桃蹊愁欲寂,麦畦桑亩秀何深”,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桃李盛开的小径本应是热闹繁华的,但此时却显得寂寞忧愁,暗示出桃李花期将过,繁华渐去的景象。而另一边,麦田和桑田却一片繁茂,麦苗茁壮成长,桑叶鲜嫩茂密,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暮春时节自然界不同景物的不同状态,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致观察,同时还蕴含着一种对生命兴衰更替的感慨。

“未云晨出因迎客,自喜山行不废吟”,诗人解释了清晨出行并非是为了迎接客人,而是自己喜爱山行,并且在山行的过程中不忘记吟诗抒怀。这表明诗人郊行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他享受在山间行走、欣赏美景并以诗歌记录感受的过程。“自喜” 二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体现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和自得其乐的心境。

“春晚得晴如此少,寄声鸠辈且停音”,诗人感叹在晚春时节,像这样晴朗的天气实在是太少了。因此,他寄语鸠鸟们,让它们暂且停止啼叫,不要惊扰了这难得的宁静与晴朗。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鸠鸟拟人化,仿佛它们的叫声会破坏这美好的晴日。诗人对鸠鸟的 “寄声”,看似无理却充满了情趣,生动地表达了他对这来之不易的晴天的珍惜之情,希望能够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春光。

三月十六日西湖闻杜鹃 南宋 · 李涛

才上苏堤闻杜鹃,杜鹃怪我在天边。

平生不作功名想,今日胡为富贵牵。

辟谷未能那废食,买山所欲尚无钱。

但须两事略如意,便占白云深处眠。

“才上苏堤闻杜鹃,杜鹃怪我在天边”,诗人刚踏上苏堤就听到了杜鹃的啼叫,以简洁的语言交代了地点和引发思绪的缘由。“杜鹃怪我在天边”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杜鹃人格化,仿佛杜鹃在责怪诗人漂泊在远离家乡的天边。这种写法既生动有趣,又巧妙地借杜鹃的 “责怪”,引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漂泊之感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平生不作功名想,今日胡为富贵牵”,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矛盾心情。他说自己平生原本没有追求功名的想法,然而如今却似乎被富贵之事所牵绊。这里的 “胡为” 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困惑和无奈,反映出他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面临着一些违背自己初心的情况,或许是为了生计,或许是受到外界的某种影响,而不得不卷入与富贵相关的事务中,与自己原本淡泊功名的志向相矛盾。

“辟谷未能那废食,买山所欲尚无钱”,“辟谷” 是一种道家的修炼方法,指不食五谷,在这里代指超凡脱俗的隐居生活。诗人说自己想要像古人那样过辟谷隐居的生活却无法做到,因为连基本的饮食都不能废止;想要买山隐居,却又没有足够的钱财。这两句诗具体地描绘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一方面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又缺乏实现理想生活的物质条件,进一步强化了他内心的无奈和挣扎。

“但须两事略如意,便占白云深处眠”,诗人表示只要前面所说的两件事(即解决生活需求和拥有买山隐居的钱财)能稍微如意一些,他就会选择到白云深处去隐居。“白云深处眠” 描绘出一种宁静、超脱的隐居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但须”“便占” 等词,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理想生活的急切渴望和坚定决心,即使现实困难重重,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内心追求的坚守。



0 阅读:21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