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春节的冷知识,除夕守岁是为了防止敌人,压岁钱绝对不能花了

歪史 2022-02-02 18:47:52

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漫长的历史时间中形成了很多的节日,很多一直延续到现在,譬如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都是法定假日,其中端午、中秋都没有过多的改变,但是清明和春节随着时间有了改变,最多改变的就是春节。

过年被称为春节历史很短

这个叫法实际上才一百多年,现在春节,也就是俗话说的过年,在原先,一般称作元旦,辛亥之后才把过年改叫春节,是因为当时采用西历,把公元纪年1月1号称为元旦。

本来我们的过年为了避免重复就称为春节,这种称呼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原来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立春,在农历中,立春被认为是春节开始。也就是说一次改变,影响了春节、立春、元旦等几个固有名词的含义。

春联原来是桃符

虽然很早时候有了过年的说法,但是早期是桃符,这个东汉时期就有,《后汉书·礼仪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从这里看出,正月初一的时候,人们一定会制造桃符,以用来驱鬼避邪,而不是贴春联,这个最少一直延续到五代,后蜀后主孟昶一次再写门板桃符的时候,写下了已知的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爆竹在古代很长时间中都是真竹子

因为竹子是空心的,通过火烧之后会噼里啪啦的爆响,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邪,然后把这种竹子称为爆竹。

至于出现时间,最少南北朝时期就有了,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恶鬼。”

后来发明了火药,由火药做成的鞭炮因为效果更加好,于是逐渐替代了竹子,但是他的名称没有改变,依然被称为爆竹。

压岁钱在古代不能拿出去花,

他的主要作用是祝福、辟邪。现在过节期间每个长辈都要给孩子给压岁钱,小孩子们欢欢喜喜的拿着压岁钱开心得像个大人一样。在古代,当时拿到压岁钱的孩子可能不会很开心,因为他们拿到的压岁钱花不了。

这是因为当时的压岁钱还叫厌胜钱、压胜钱、压祟钱。看这个名字就和桃符爆竹之类的一样,都是用来驱邪避凶的东西,尤其压祟钱这个祟,非常明确的表明了,这种钱的目的,祟本来指的是鬼怪等不吉利的东西。

因为害怕小孩子被这一些不吉利的东西粘上,所以新年之中往往会给他们一种特别的压祟钱来,或者可以理解为,他们给小孩子的压祟钱是为了给鬼怪用的,吓唬鬼怪的。

这个不是朝廷铸发的通行货币,而是私人铸发的吉祥钱,是正月期间给小孩子辟邪用的,也就是原本的压祟钱不是流通货币,自然无法拿出去花,现在称为花钱,在收藏品中都有不错的价格。

类似的压祟钱,最少汉朝时候就有类似的钱出现。因为祟和岁同音,在机制币、纸币代替铜币之后,私人铸发的花钱慢慢消失,后来于是用流通货币来代替,这一下大人愁的像个孩子,孩子开心得像个大人,不过得到的压岁钱还是被父母保管了。

除夕夜守岁是为了防止敌人

在传说中,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会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来光临家中,会杀人放火、抢走家中的财物,因此,所有人都不敢睡觉,必须要守岁,这一天晚上待个通宵,以防止怪兽莅临。

实际上,这个现象出现于早期部落时代,因为生活资源有限,所有部落都要防止其他部落来抢自己的财物、人口、牲畜,尤其重要节日、逢年过节的时候,一旦疏忽大意就是灭顶之灾。

为此,出现了守岁的说法,本来指的是防范敌方来偷袭,但传说过程中被夸张艺术化了,把对方丑化成怪兽。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