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被公办本科录取,却要在专科读四年?这5所高校学子哭出声!

箴视之见 2024-09-30 17:25:01

在中国高等教育版图中,可谓璀璨星河、尤为亮眼。

其实各位都能理解,不同高校教育模式不尽相同,毕竟每一所都独一无二。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都是在考取高校完成学业。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多样化教育背景下,一种全新教育模式悄然兴起。

即“四年制本科协同育人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开展协同教育试点项目之一。

主要为“4+0”、“2+2”两种模式,是指由本科院校在本科批次招生。

前者:大学4年都在高职院校学习,毕业拿本科院校的毕业证书;

后者:前2年在本科院校学习,后2年在高职院校学习,毕业拿本科院校的毕业证书。

看似学历上是本科生,却要在专科院校学习,面对这样的矛盾,学生内心有了较大落差。

比如即将提到的5所高校,接下来咱们就来聊一聊,最大限度为师生家长提供参考。

01.嘉应学院

嘉应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

正是基于深厚文化底蕴,这所超百年的高校,成为地区培养教师人才的重要摇篮之一。

作为教师培养领域的中流砥柱,该校实行了大胆多元化招生计划。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协同育人”项目。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该校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2”协同培养。

这意味着专业学习者,前两年将在嘉应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转入合作的职业技术学院。

老实说,尽管模式虽然新颖,但也引发了学生们的复杂情绪:

一方面能接触到更多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不得不适应从本科院校到职业院校的巨大反差。

对于期待本科校园美好生活的学生们而言,这种经历无疑带来困惑与挑战。

02.岭南师范学院

这所坐落于广东湛江的老牌师范高校,长期以来都是培养优秀教师的中坚力量。

毫不夸张地说,岭南师院是许多学子梦寐以求的“教师摇篮”,一代一代师范学子从这里走出。

奈何,随着教育模式不断创新与改革,这座百年老校也踏上了转型道路。

该校与多所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合作,对部分专业推出了四年制本科协同育人项目。

比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与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2”协同培养;

再比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2”协同培养。

或许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能成为该校一员本是一大荣光,结果协同育人模式让他们与众不同。

从师范高校“骄子”身份,到职业院校的学习模式,他们感受到了“名为本科,行在专科”的尴尬。

03.韶关学院

韶院,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法学等十一大学科于一体,受到整个学术界赞誉。

多年来,凭借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特点,成为众多学子心目中的理想求学之地。

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该校今年招生计划发生了变化,即部分本科专业采用“4+0”模式。

这意味着,专业学习者名义上被韶院录取,实则大学时光将全部在合作的高职院校度过。

一方面打破了自身对本科生活的传统认知,另一方面颠覆了对大学四年生活的预期。

接下来为大家盘点涉及到的专业:

园艺,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4+0”协同培养;

车辆工程,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0”协同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4+0”协同培养。

不用多说,大家都能感同身受,从原本的“本科生”转变到“专科环境”,说不难过绝对是假的。

04.广东医科大学

作为广东省医学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凭借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闻名于世。

通过严谨学术训练,成千上万名怀揣救死扶伤梦想的学子,从这里步入医学殿堂。

万万想不到的是,这所声名卓著的医科高校,推出了“四年制本科协同育人项目”。

其中,涵盖专业有药学、中药学、化妆品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

前三者,与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4+0”协同培养;

后者,与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4+0”协同培养。

换句话说,学生们不再沉浸于传统本科象牙塔中,而是深入职业院校,接受实践技能训练。

细细看来,这无疑打破了学生对大学的原有设想。

05.韩山师范学院

韩师位于广东潮州,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

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批、广东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师范学校。

这种情况下,该校始终肩负为全省输送优质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因此深受社会各界认可。

不过时代在发展,学校为应对教育改革,推出了“2+2”、“4+0”两种本科协同育人项目。

换而言之,学生学习之旅将被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至于涉及专业,前者,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协同育人;

后者,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协同育人。

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看似为学校注入了鲜活元素,实则也让学生们哭笑不得。

写在最后

细说协同育人,名义上虽进入了本科院校,但实际的学习环境与传统本科生大相径庭。

至于为何会有众多学生填报,答案显而易见,即投档分数特别友好。

这无疑给我们提了个醒:填报志愿时必须了解清楚具体的招生条件,避免因为疏忽错失良机。

但无论最终选择如何,落脚仍然是持续努力,因为上述只是客观因素,能否成功永远在自己。

感谢您的阅读,这篇文章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而作。

如果觉得有共鸣,别忘了点赞、转发、关注!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