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班途中,我目睹一个孩子当街被家长责骂。感觉到此场景极不妥当——当众训斥孩子,看似为了教育,实则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这种伤害不仅无益于当天的学习,更可能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这些阴影,正是原生家庭影响的体现,它时刻左右着我们的生活。
在家庭中,母女、夫妻等关系往往都带有原生家庭的印记。这些影响,有的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有的则因外界刺激而产生。例如,一个人在外面遭遇挫折、无力应对时,回到家中可能会不自觉地转换角色,从原本的服从者变为指使者,对家人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这种行为对家庭关系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它不仅会疏远亲情,还会让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压抑。而且,这种不当的教育方式还可能对孩子造成深远的心理创伤。实际上,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如意之事,可能是职场上的霸凌、上级的斥责、工作中的难题,或是因失误遭到同事的嘲笑乃至排挤。若处理不当,这些挫折很容易被带回家中,演变成原生家庭对成员的伤害。
这种伤害可能表现为冷暴力、言语攻击,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家庭矛盾。很多时候,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成为家庭破裂的导火线。若这些关系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会给个人带来长期困扰,还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暂且抛开社会层面的影响,聚焦个人层面。社会上的诸多不良现象,往往源于某些人的不当行径。这些人或许就是不良现象的始作俑者。比如那些习惯对他人施暴者、爱占小便宜且损人不利己者,以及常在公共场合揩油之人,他们的行为可能会遭到谴责,甚至受到惩罚。当然,也有部分人可能从中获利,他们通过暴力剥削他人利益。而那些被剥削者的隐形利益,往往在无声中被悄然侵蚀。这种侵蚀,仅让施暴者受益,被剥削者则沦为受害者。

每个单位或许都会存在一两个这样习惯损人利己的人。尽管这类人只是极少数,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小觑。若他们的行为越过底线,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经历惩罚和打击后,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谨慎,懂得把握行为分寸。于是,他们转而采用更为隐蔽的暴力手段,继续从中获利。而这些收益,正是沉默者付出的代价。

这种收益与代价,又同时作用于所处的行业和环境。可以说,每个人的行为都与他人息息相关。即便在呼吸之间,人们呼出的气体和排出的废物都会相互影响。而这些影响大多无形,常被人们忽视。这种忽视,让人们产生彼此间存在差异的错觉。
有些人能察觉到其中的关联,而很多人却对此视而不见。这是因为那些隐形的东西往往不会表露于外。就像沉默者与施暴者的关系,施暴者可能认为自己的行为正当,沉默者也觉得自己的做法合理。正是这种对自身行为正当性的自洽认知,导致了不合理与合理现象并存的局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