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开工的第二天,不少人似乎仍未从节日的欢乐氛围中缓过神来。或许是节日期间频繁的迎来送往,致使身心俱疲,以至于工作时,大家仍在热烈讨论节日里的所见所闻。就连笔者自己,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因而在昨天撰写了一篇关于学习中产生困惑的思维偏误的文章。
事实上,关于学习的话题有很多,也可以用车载斗量来形容。即便如此,还是会有想要写关于学习这样的话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除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还有看到思维偏误对个人的影响,有了想法之后,才会有具体的行为。

在完成上一篇文章后,笔者感觉思路逐渐明晰。顺着这一思路深入探寻,发现还有诸多思维偏误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是由一些行为因素引发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便有了今天这篇关于在学习中修正自身思维偏误的文章。
从某种层面而言,很多时候思维偏误源于无知,而无知又源于不自知,不自知往往又源自过度自信。生活中,过度自信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在股票投资领域,仅有20%的人能够盈利,而80%的人则处于亏损状态。

不容忽视的是,大量财富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若一些思维偏误无法从根源上得到解决,它们便会一直存在,并持续产生影响。
由此引出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思维偏误?答案是学习。通过学习构建新的思维模式,用更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取代原有的思维框架,从而更全面地剖析所遇问题,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自知是极为珍贵的财富。许多误区皆因不自知而产生。比如在设定现有目标以及进行自我管理时,都需要对自己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在古希腊神殿,有一句醒世名言——“认识你自己”。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这一观点,意在告诉我们:无论何时,唯有认识自己,才有可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当然,此处所言仅为一家之言,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自己”同样如此。即便只是一家之言,对于那些有助于提升人们认知水平的言论,仍值得学习与借鉴。为何苏格拉底的言论能够流传千古,而普通人的言论却难以长久留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格拉底的言论蕴含知识的特质,而普通人的言论多属经验之谈。

由此引发一个话题:知识与经验,哪一个更具学习价值?带着这样的疑问审视学习这件事,我们会有新的发现:学习是纠正思维偏误的有效途径。可以说,若没有学习这一具体行为,科学思维便难以建立。缺乏科学思维,人们更多只能凭借经验判断是非对错,这种思维模式大概率会陷入主观判断之中。
主观判断往往基于个人视角,这种判断方式易导致视野局限。以同理心为例,缺乏同理心的人很难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更多是从自身视角出发,这种看问题的方式便是主观性的一种体现。

若想避免以这种方式看待问题,就需要学习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审视问题。比如站在读者角度审视这篇文章,会发现存在几处不足:其一,所举例子专业性欠缺;其二,关于学习的论点设置不够清晰;其三,文章内容缺乏吸引力。
基于上述三点,可做出如下调整:让例子更具专业性。以思维偏误为线索举例时,可引用具体事例,如《皇帝的新衣》这样的寓言故事。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类比,更易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既然文章题目是“在学习中纠正思维偏误”,就应从学习这一具体行为切入话题。目前虽有切入,但话题不够突出醒目,使用更具吸引力的话题更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当下的新鲜事、热点事件,都可成为写作素材。由此可见,写作也是学习与反思的具体体现。在撰写文章时,始终围绕一个主题思考,这种思考方式既是对思维的锻炼,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字斟句酌中发现思维偏误,在反复修改中纠正思维偏误。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