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拔刀相向的往往是身边人?理清利益的强相关和弱相关很重要

采蓝说历史 2023-03-27 13:30:00

痛心!湖南浏阳市又传来噩耗,一男子因情感不顺而高举屠刀,杀害了女方一家三口,惨案的具体原因还有待于官方的披露,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咱就不对案情做过多的臆测和点评了。

但是,咱想就这样一个惨案讨论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一个人所遭遇的伤害为什么大多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有关?

大家不要觉得这个问题很荒谬,事实上,与我们有深仇大恨的人往往只局限于我们身边的人、熟悉的人。历史上,那些非正常死亡的皇帝,大多数是死在自己家人的手里;现实中,那些拔刀相见的人,往往曾是亲密无间的一家人……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在逻辑上来讲,是行凶者利益战胜了情感、情感战胜了理智,利令智昏、怒火攻心,这样的人因为平时很少受到道德的束缚,行事方式一直游走在道德和法制的边缘,是相当恐怖的。

悲剧的根源往往是人性的悲哀

人生来是有劣根性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罪。

每个人的原罪或许都不一样,有的人是自命不凡,有些人是好勇斗狠,有些人是虚荣狂妄,有些人是敏感脆弱,有些人是卑微无力,有些人是虚荣骄纵……

上海那个酒后叫嚣自己老公是市公安局的、家里有5套房的女子,就是犯了“没喝酒她是上海的,喝了酒上海是她的”的狂妄罪,也不知道那个代驾小哥怎么得罪了她,但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虚荣和优越感凌驾于别人的生命和安全之上,那多少都已经有点走火入魔的味道了。当然,我并不认为那个代驾小哥就完全无辜,只是觉得这个女子已经被自己的情绪给绑架了,她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被社会生活的规则给绑架。

最近火遍全网的深圳某官三代的钟某某,凭实力坑爷,辱国炫富,把自己一家人推到了水深火热之中。这种人在骨子里是有病的,这种病叫自身实力不允许的优越感。试想,一个人如果需要依靠这种攻击性的言论和低级炫耀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优越感,那她的精神世界要如何浅薄与庸俗才能做得到?一个智商在线的千万富翁真的会和一个与自己毫无半点关系的人去隔空打嘴炮吗?越是优秀的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越宝贵。

还有某花店的老板娘、某市那一夜成名的KTV……

为什么说人一定要不停去修炼自己,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去克服自己身上的原罪。如果我们生来贫穷,那么我们就努力赚钱,让自己不再在物质方面受太多的限制,从而对生活和现实产生过于极端的不满;如果我们一直精神贫乏,那我们就坚持学习,学会用知识和见识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如果我们饱经沧桑和挫折,觉得满心疲惫,就学会到正确的人那里去寻求一丁点安慰和温存……

要相信太阳今晚落下去,它明天早上还会升起来的;也要相信这个世界在黑与白之外,一定还有另外一种颜色在等待你去发现。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和认知逼入了某一个死角,不管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是对还是错,其实别人身上的对或错,并不一定适合你。

浏阳杀人的男子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我相信他的心理建设一定是不健全的。求而不得,反求诸己。如果一个人一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想着走极端的路线去解决问题,一定是不够成熟的。

网络上有很多什么“咱光脚的不要怕穿鞋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遇到事不要怕也不要多想,一路往死里干就对了”之类的鸡汤段子,奉劝大家千万要少看、少信。因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来都是因人而异的。别人吃下去是补药,你吃下去可能就是毒药。

我相信这个浏阳男子行凶之前一定被人灌输过“我活不好,你们也别想好过”之类的生存哲学,他对生活的认知已经被局限在这个死胡同里出不来了。

咱先不排除女方家是否在利用“婚姻焦虑”钓鱼,即便是,但咱们想一想,为什么每一个套路总是只对特殊的群体有效呢?每一个游戏都有它特定的游戏规则,只有所有的玩家都自觉遵守这个游戏规则,这个游戏才能有效地进行到底。

如果真的是女方玩着玩着开始不讲武德了,那说明人家一开始就是在等你上头,你又何必这么冲动地往人家的圈套里钻呢?及时止损不好吗?

如果是女方在交往的过程中发现男方在性格行为以及条件素养方面与自己的期待值有明显的差距,咱能不能先找出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如果双方的认知差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了,能不能协商清零?分手不说再见!

如果真的是男方一言不合就激情杀人,那么事情就更加可怕了。人家不能按照你的意志来行事,你就要杀人全家,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逻辑?!世界那么大,难道会以你为中心来转动吗?她和她的家人今天向你妥协了,明天呢?其他人呢?

我们常说,一个人不能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也不能不把自己当回事。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之中都能清醒地认清自己,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了生活的主宰者,能把生活的跟随者做好就相当不错了。遇到什么事情,先想想后果,是否在自己承受的范围内,别一受到刺激就开始暴走模式。随随便便可以拿出来的招术能被称为绝招吗?一个人的心里如果真的只有自己,他能真正被生活和现实所接受和认同吗?

一个人如果摆脱不了自己身上的劣根性,注定生活是一地鸡毛。这种劣根性最终体现的就是人性的悲哀,悲哀就悲哀在我们终究活不成我们所希望的那个样子,悲哀就悲哀在我们与我们所设想的生活轨道渐行渐远,悲哀就悲哀在我们不再是情绪和欲望的主人而是他们的奴隶。

为什么越是亲密的人越是容易产生生死矛盾?

我们先来扪心自问一下,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被欺骗了,是被陌生人欺骗还是被熟悉的人欺骗更让我们愤怒?如果我们需要帮助,是陌生人不愿意帮助自己还是熟悉的人不愿意帮助自己更让我们失落?如果我们需要发泄,是更多地把那些负面情绪发泄在陌生人身上还是自己身边人身上?

答案显而易见,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身不由己把自己最不好的一面展现给了身边人。为什么?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好,利益也罢,都是有强相关和弱相关的区别的,我们身边的人与自己在各方面都是强相关,而陌生人在很多方面与我们都是弱相关。

比如我们莫名其妙被人臭骂一顿,如果是一个陌生人,我们大抵会在旁人的劝说下,认为对方是一个疯子,然后自我安慰地觉得自己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如果臭骂我们的是我们的朋友或者亲人,那决定是一场翻脸不认人的人恶戏。

从情绪和利益的源头来看,由于我们每个人自身的能力和热度都是有限的,没办法做到无限辐射,往往能够跟我们产生直接而又紧密的关联的人往往就是我们经常往来的那些人。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合作伙伴……大抵也就是这些人,所以一个正常的人,大部分的恩怨也就是产生在与这些人的交集之中。

很多人其实是看不到这一点,比如前面提到的钟某某等。跟一群与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的陌生人打嘴炮,为了维护自己那虚无的优越感,不惜走极端地去挑战一些明知不可碰的红线,这不是愚蠢是什么?包括上海那个打人女子,不也是如此吗?

真正看清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的人,一定会懂得区别去对待生活之中的一些人和事的,对于那些与自己弱相关的人和事,他们是不会太上心、上气的,不是他们不敢或者没有能力去一争高低,而是在他们心中,只有三个字在回想——不值得。

人这一辈子很短暂,也很受制约,我们终究无法做到随时随地都要赢,都要高高在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去做一些值得我们去做并且能够去做的事情,那已经是相当安好了。没必要对一些原本与自己不太相干的人和事太上心了。

有些不接地气的朋友,自己的日子过得是一地鸡毛,却开口闭口是世界格局、经济形势、创业模式……哪国人民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个行业又在垂死挣扎……何必呢?何苦呢?把时间和精力多寄托在一些对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人和事上,不香吗?

比如有些朋友喜欢在网上讨论几个虚拟人物的武力值,甚至不惜为排名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这有意义吗?能重塑你的信仰吗?能改变你的价值结构吗?能帮你纠正你的生活误区吗?充其量也不过是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你的虚荣心,仅此而已。

有些人和事,真的就是你比别人认真,你就输了。

要知道,这个世界百分八十的人其实都跟你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所以别把自己视为什么救世主,也别逼着自己去活成大多数人心中的重要人物。现实很残酷,残酷的真相就是我们在大多数人眼中,其实并不重要。

古往今来,那么多恩怨情仇,大家仔细去梳理和总结一下,看看那些不可调和的矛盾都是怎么产生的,无论是仇杀还是情杀,不都是因为利益搅合到了一起而无法分割,最后走了极端了?而无论是恩怨情仇还是福寿利禄,它们在选择载体的时候,通常都是默认就近原则的,越是离你越近的人,越容易跟你产生感情纠葛和利益冲突。所以,古代很多皇帝往往都是被身边人干掉的,很多家庭都是毁于兄弟反目成仇的,很多婚姻都是破碎于夫妻同床异梦的,很多职场的套路都是成型于自己同事背后捅刀子的……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不要过于相信和迷恋那些自己轻易得到的东西,也不要过于迷恋和遗憾那些自己轻易失去的东西。

如何做一个不轻易被别人裹挟情绪的人?

很多人的言行其实都是受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支配的,当一个人的情绪和欲望不受自己控制或者不合时宜的时候,他的言行就容易失真,就会做出很多让正常人瞋目结舌的事情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社会上才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样一种辩证说法。因为很多可怜之人是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欲望的,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

通常地,一个修为较浅的人会把一些是非善恶简单地对立起来,而不会也没有能力去根据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在吐槽年轻人的结婚成本太高,然后开始攻击女方把嫁女弄成了明码标价的卖女……事实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

一个女孩嫁给你要彩礼十万,如果这十万在能够轻松承受的范围内,你会觉得这十万块钱彩礼不合适吗?大概率不会,花十万块钱为爱买单,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你很喜欢这个女孩,但女孩家却非要十万块钱才同意你们在一起,而你也暂时拿不出十万块钱,你会怎么想?绝对会觉得把感情和婚姻当成一桩买卖,但不讲究了。即便你和你的家里七拼八凑弄到了十万块钱的彩礼,你也很难心平气和地对你的老婆好,因为在你的心里你会更多地认为这个老婆是你买回来的,而不是她心甘情愿地嫁给你的……

所以,很多事情,是与非其实就在一念之间,也是因人而异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般是习惯性把不利于自己的事情等同于不合理的事情的。不患贫而患不均、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得到了便是罪过等等都是这种思维上的偏见。

有些平台一旦出现卖假货的情况,立马就能招致大家的口诛笔伐;但有些平台主要就是卖假货,为什么依然有很多人对它趋之若鹜呢?心理预期和认知价值不一样而已。我在你这个平台根据你的价格和档次,我的预期是能买到真货,我的认知是你这样的平台不应该出现假货,所以你一旦卖给了我假货,我是断然难以忍受的。但我根据你这个平台的价格和服务,早就感觉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是不可能实现你这样的优惠幅度的,那么即便你卖给我假货了,我也会先入为主地感觉可以理解和接受。

我见过很多人在某平台上当受骗,但很少有人不依不饶地找这个平台维权的。但相反,在另一个平台买了假货,又是发朋友圈广而告之,又是打服务电话退货索赔,又是找相关部门检举告发……忙得是不亦乐乎。

还是那句老话,一个人是不太可能在自己认知能力以外的领域获得太多利好的。所以,要想真正掌控住自己的情绪和欲望,不要轻易去涉足自己不太了解的领域,不去奢望那些对自己来说很虚幻的东西,不去强行关联与自己相关性不强的人和物,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在生活之中会听到很多大道理或者富有哲理的鸡汤句子,捡自己理得清楚的去选择性听或者吸收就行了,别感觉被打了鸡血一样,来者不拒、合盘吸收。一般地,别人讲出来的大道理往往都只是别人的经验和感悟,并不一定适用于你。更可怕的是,人家说一半留一半,把你爱听、爱看的那一面展现给了你,而把充满未知和风险的那一半藏着掖着,你说你按照他们的“经验之谈”去走他们的老路会是一个什么后果?

一个人要真正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要学会“守中”二字。啥意思呢?就是守住属于自己的中心地盘,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对于那些超出自己认知和能力范围的事情少去掺和,活在自己能够把握得住的小世界里,其实是最容易让人心安理得的。

我知道“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但我明白自己没有发横财的命,所以我愿意脚踏实地地做一个天选打工人,不去幻想当什么一夜暴富的大老板。

我知道“富贵险中求的逻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我也知道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是承受不起任何风险的,那我就不要那冒险求来的富贵,珍惜自己的眼前生活比什么都强。

我也知道坐拥香车美女确实走出去很拉风,但是我烧不起那个豪车的油钱买不起美女的化妆品,我就努力让自己清醒地做一个普通的人,开着代步车带着性格温顺的老婆去看小桥流水,不也是很惬意的生活吗?

生活其实往往是两种色调的,一种是我们力所能及所能见到的,一种是我们欲望催生出来的幻想。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一定要明白,有时候关于这个世界,我们怎么想,真的不重要,我们怎么做才重要。

以深圳的钟某某来说,她其实这一番无脑折腾下来,不就是想证明她比大多数人活得更优越、更高级吗?试问一下,她如果不说那些话,不做那些事,仅仅是心里这么想,大家又能奈之如何?但是,遗憾的是,这个无脑的小女子受不得一丁点刺激,在网友们的刺激下走向了极端,而极端的尽头往往就是深不见底的深渊。

有人曾经问我,为什么那么多肤白貌美、半遮半掩的小姑娘在视频里扭来扭去对我一点杀伤力都没有呢?是我没有贼心了还是没有贼了?其实我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贼和贼心都健在,怎么可能对美好的东西无动于衷呢?但是,作为一个历经世事的人,我不会轻易和冲动地为那些不切实际的情绪和欲望买单而已。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或许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做什么,但一定要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很多人都把这一点搞反了,光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不知道不能做什么。至少浏阳杀人的男子便是如此,而对于他不能做什么,最后,法律会告诉他的,只是他的人生已经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人的成长主要还是在于经历、思考和学习,只是我们要少去学那些所谓的成功学,多去借鉴别人的失败学而已,我们都不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不可能对于一些“秘籍”和“法宝”拿来就用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慢慢认清自己,找准、找出自己可以去做的事情。

还是那句老话,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至少先问一句“值得吗?”而我们这一辈子中,真正值得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代价为之去挣扎、拼搏的人和事,往往就只有那么多。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