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周围区域的6个常见疼痛点,意味着啥问题?该如何应对?

刘行评健康 2025-01-14 19:42:56

饭后无聊,把我们常见的一些骨盆周围区域的疼痛特点分享给大家,也就是大家经常出现的屁股疼痛,也是一些经验总结,倘若您有需要或感兴趣,可以持续关注。

我经常和医学生及进修生说的一句话,人体很微妙,无论您掌握多么高深的技术,都需要从基础抓起,不然不会评估诊断,有技术又有何用呢?

双侧髂嵴区域的疼痛

腰骶部横行区域的带状疼痛,一般多见于右侧髂嵴边缘,主要和我们的站姿有关,大多数人是腰椎右侧侧弯,左侧侧突,导致此处紧张短缩而疼痛,向左侧侧弯腰椎受限。

对此处的疼痛处理:

①对疼痛点进行拉伸或筋膜放松

②针对L5的横突进行调整处理,主要关注点是髂腰韧带

③对腹肌下端进行处理,主要是耻骨联合及髂嵴边缘

④臀中肌的大转子端进行处理

骶髂关节区域的疼痛

此处疼痛比较多见,大多数会考虑骶髂关节炎或紊乱,特别是一些产后女性或久坐人群比较多见,大多有骨盆前倾的状态。

此处呢,孔医生也提醒一下各位朋友,除考虑骶髂关节之外,不要忽视一根神经从此穿出,若是对于难搞的病患,别忽视神经受卡压的问题。

这里有一条皮神经穿出,刚好经过骶髂关节缝隙,体表投影在骶骨外侧角与髂后上嵴连线的中点;如下图所示,它是由S1、2、3脊神经的后支的后外侧支组成,从骶后孔穿出后向外侧走形在骶髂后韧带与多裂肌之间,分布在臀部内侧和骶骨后面的皮肤。

对此处的疼痛处理:

①分析骨盆骶髂关节紊乱问题后进行调整

②针对臀中皮神经出口点进行松解

臀部正后区域的疼痛

多见于臀部正后及大腿后侧的酸胀痛,不过膝,这类型的疼痛是最多见的,常会在疼痛期导致您弯腰疼痛伴活动受限,也会导致您从坐位起身困难。

此处的局部问题,主要涉及一根神经,它是臀上皮神经。是由L1-L3脊神经的后支的后外侧支发出组成的,通常有3-4支,各皮支分别穿过很厚的腰部肌群和坚韧的腰背筋膜而达到皮下,然后继续下行并跨越髂嵴中部到臀部,分布在臀部外侧以及股骨的大转子区域皮肤。

对此处的疼痛处理:

①髂嵴中点下2-3cm(入臀点)

②L1-2、L2-3关节突关节外口

骶骨区域的疼痛

此处疼痛,多见于一些女性,久坐或产后,存在骶骨的双点头或反点头,最多见于单侧点头,出现往一侧侧屈伴旋转的人。

对此处疼痛的处理:

①调整骶骨的旋转

②加强右侧臀大肌训练

③尽量把承重腿从右推往左

臀部外侧区域的疼痛

这类疼痛并不是很多见,一旦出现,往往大家会考虑是阔筋膜张肌的紧张,或转子滑囊炎;其实不然,一般见于打高尔夫的人,会伴随一些胸腰结合区的不适。

这里有一条常被忽视的神经,它就是髂腹下神经。它由T12-L1脊神经前支组成,从我们的腰大肌上部外缘穿出,经过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分为前皮支(腹下支)和外侧皮质(髂支)。

前皮支也被称为腹下支,经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斜向前下方,在髂前上棘内侧2公分处,穿出腹内斜肌,在腹外斜肌腱膜的下侧行向内下,约在腹股沟管的皮下环的上侧3公分处,穿出腹外斜肌腱膜,支配耻股区域的皮肤。

而外侧皮支,也称为髂支,它在髂前上嵴的内侧(髂嵴前1\3交界处)穿深筋膜到皮下,跨越髂嵴分布在臀部外侧的皮肤。

对此处疼痛处理:

①针对髂腹下神经(髂支)进行处理,髂前上嵴与髂后上嵴连线的前1/3处

②L1-2关节突关节

③腹肌处理

坐骨结节区域的疼痛

这个位置的疼痛也比较多见,大多是久坐后疼痛,常被误诊断为滑囊炎。其实,这个位置的疼痛,主要见于两种情况,一是骨盆坐骨结构的问题(下期推文会详细科普介绍),二是神经卡压的问题。

此处有一条神经穿行,即臀下皮神经;它是由S1-S3脊神经前支组成,是股后侧皮神经的臀支,在臀大肌下缘的中点处穿出深筋膜,从下到上分布在臀下部皮肤,皮神经比较细,分支不多,另外有两支分支向内走形,分布在臀横纹下内侧区域。

此处疼痛的处理:

①闭孔内肌、闭孔外肌的处理

②大腿后半膜肌的处理

③小腿后比目鱼肌的处理

④跟骨的处理

⑤臀下皮神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偏内0.5公分的处理。

此次分享就到此结束,但愿对您有用!

0 阅读:115
评论列表
  • 2025-01-16 19:05

    眼眶特别健康,现在就穿个一个白色的可以了‘

  • 2025-01-16 19:05

    年轻人真是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