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发作,出现头颈活动受限伴疼痛、手放射性麻木时,该咋考虑

刘行评健康 2025-01-18 19:50:38

颈椎不好,不管是落枕还是颈椎病,还是其他问题,总会面临着头颈的活动受限伴有一定的疼痛等症状,应该如何去考虑呢?这一期聊一聊这个话题。

我们的头颈可以做低头、仰头、侧偏及旋转方向的运动,要是有异常的情况下,这几个方向的活动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维度的受限,从而让您不适。

所以,这是我们在临床会考虑的第一个点,即从头颈活动范围看待问题,因此,只有熟悉他们具体的知识点,才能更好的理解问题之所在。

在我们站立或坐立位的情况下,下颌回缩到0°,颈椎从中立位往前弯曲,即低头,正常在35-40°,主要是颈长肌和头长肌收缩发力,它们由颈丛神经C1-4来支配;另外,还有一块比较重要的前、中、后斜角肌也参与其中,由颈丛神经的颈3-4支配。

而后仰头的时候,正常在35-40°,主要是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头夹肌、颈夹肌、背最长肌、骶棘肌来共同收缩做功;它们都是长在脖子后面、背部,所以,神经的支配完全和前面的不一样,是脊神经的后支来支配,比如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和颈丛肌支颈2-3支配,而头夹肌、颈夹肌由脊神经后支颈1-8支配,背最长肌、骶棘肌由脊神经后支颈8-腰1支配。

我们有时候出现仰头困难时,总会想着是颈椎有啥问题,但您会发现找不到真正的原因,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可能问题在您的脚上,若是您把双脚的脚趾刻意抓地紧贴地面踩实,再来仰头,会出现意外的惊喜,仰头轻松到正常,并且没有不适的症状产生。这其实就和仰头的肌群有关,如背最长肌、骶棘肌及肌筋膜链的发力有关系,但在临床常被忽视。

左右的侧屈,正常的角度在45°,主要是前、中、后斜角肌参与收缩,前面已经提及过神经支配,是由颈丛神经的颈3-4支配。

最后呢,就是旋转,在头颈出现问题时,最容易加剧疼痛及活动受限的是旋转,正常左右的旋转是30-40°,涉及的肌群会非常的多,如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上斜方肌、半棘肌、头夹肌、肩胛提肌、后斜角肌、头最长肌;它们虽然的都是旋转肌群,在这里有意思的是分工不一样,有的人是往右边旋转头颈困难,且是右边的疼痛;另一种是往右边旋转头颈困难,且是左边的疼痛;虽然都是旋转一侧头颈受限,但引发疼痛的病根却不一样,这就是这些旋转肌群的妙用之处。

仅看头颈的活动范围受限,我们只要把这些基础的知识拿捏,已经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答案。而在临床中,大多是忽视这方面的底层逻辑,仅是停留在表面看有头颈的活动受限。

当然,除了看活动范围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抽丝剥茧,比如一些特殊的测试,也需要进一步掌握:

1.拉赛格(Lasegue)测试

也被称之为臂丛神经牵拉测试,取坐位,检查者一手放在患者头一侧,另一手牵拉患者手腕往不同的方向,若此时感觉手疼痛或麻木即为阳性。但此试验仅是知道神经有受压,不一定就来源于椎间孔的位置,也有可能是颈部的斜角肌间隙异常所引发。

2.椎间孔挤压试验

坐位,头往疼痛侧微侧屈,检查者双手按住患者头顶向下施加压力,如产生放射性的疼痛,即为阳性。

此试验的解释,是在头颈侧弯时,可以使椎间孔缩小,但在挤压头颈部时,可以让椎间孔更加变窄,神经根的挤压症状会更加明显,提示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大。

但是,除了椎间盘突出会使椎间孔变窄,钩椎关节增生向后方退变,也会使椎间孔变窄刺激神经根,甚至关节突关节的位置旋转移位,也同样会引发椎间孔的变化。所以,在做此试验时,不能仅仅按传统的说法,是来验证考虑椎间盘问题的,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检查:

①头颈侧屈,出现放射性麻木疼痛,考虑是钩椎关节

②头颈侧屈+后仰,出现放射性麻木疼痛,考虑椎间盘

③头颈侧屈+后仰+同向旋转,出现放射性麻木疼痛,关节突关节或椎间盘

最后,再来结合症状看,疼痛不适部位对应的神经支配皮区、神经对应的肌节,并配合影像学分析找出对应的根源问题何在?

3.椎动脉孔试验

这个试验也具体聊一聊,原因是有很多人出现头晕、恶心时,心里会比较纠结,不知为何?总会考虑什么耳石症了?梅尼埃氏病了?

所以,当出现头晕、恶心时,这个试验还是有必要做一做呢,因为如今很多人的颈椎令人堪忧,在供血不足时,绝对会引发症状。

检查时,可以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如下图所示,一手牵拉患者左手,另一手放在头顶,告知患者头颈部后仰+右侧屈,同时向左侧旋转下巴,目的是阻断或减少右侧椎动脉的血流,若出现头晕、恶心,说明左侧椎动脉孔有异常。这里,有很多人检查是稀里糊涂的,没有搞清楚此试验的机制,从而导致检查后判断失误。

分享的内容比较基础,但有多少人在临床检查中会真正去详细考量和应用呢?影像学中拍片子固然重要,但相比这些内容要用于徒手检查比那些高端的治疗技术和影像学更重要,不知您怎么认为呢?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但愿对您有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