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已久的一个经典谣言——美国不是人情社会

枕猫 2025-03-29 12:19:34

美国萝莉岛案件近一年受到了国内网友的高度关注,尤其是疑似上岛的霍金。遭遇了无数网友的调侃和嘲讽,还有各种各样的鬼畜恶搞视频。

但平心而论,霍金其实到现在为止还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实锤他,他的知名度也远不及前总统克林顿,之所以会招致大范围嘲讽,主要是因为之前总有人拿霍金来嘲讽和阴阳我国。

比如说霍金到了中国也得站起来敬酒等等好像只有中国才是人情社会,才有那些人情世故,而美国是一片净土,完全按照规则运作并非是我们这种落后的人情社会一样。

追求美好与恶意诋毁

其实关于霍金到了中国也得站起来敬酒,这个笑话是一些人创作出来用以嘲讽酒桌文化的,可后来却逐渐被别有用心之人拿来攻击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好像只有我们才有这种落后愚昧的文化。

其实大家讨厌人情世故,不喜欢人情社会,主要是因为这种东西太难以琢磨,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年轻人,很难把握其中的门道,因而经常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吃亏,哪怕是大学,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走后门,托关系现象,所以肯定会让大部分人对此产生厌恶。

这是因为我们本就希望这个国家变得更好,想要追求美好,然而却不曾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不断借此编造谣言来抹黑我国。

实际上,霍金此前多次到达中国,每次都受到了我国的礼遇,不仅给足了尊重,而且也的确让霍金的“中国行”非常开心,如果说我们不尊重人才就更是无稽之谈了,要知道那些国防相关的顶级工程师在户外工作室旁边,甚至都是一些高级将领在打伞,这种情况下难道还要说我们不尊重人才吗?

所以说人情世故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尊重人才纯属无稽之谈,而美国同样也尊重人才,但也同样是一个人情社会。

很多人会轻信美国不是人情社会的谣言,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人现在生活水平的确还是不高,难以像王思聪一样频繁的出国,自然也就没办法感受真实的美国社会。

再加上许多移民到美国但又混的一般的人,为了寻找优越的,肯定会把自己在美国的生活添油加醋描述的像人间天堂一样,以让我们这些出不起国的人表示羡慕,从而满足他们可悲的虚荣心。

最后就是美国的认知作战,通过宣扬美国不是人情社会,而我国充满了人情世故,潜规则,走后门和托关系来让我国普通民众觉得我们远不如美国,各方面都要向他们学习,甚至连制度都要1:1复制,从而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也未必成功,可成本非常低,只需要捏造一些谣言,创作一些笑话就可以影响大部分人的思想和心智。

而且这种影响往往不局限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那些所谓的高知和精英也一样会被洗脑,否则就不会出现许多大学校园和中小学人民教师无脑崇洋媚外,吹捧美国的现象了。

但是肯定还会有人反驳,认为美国就不是人情社会,如果说是,那请拿出证据,接下来就从几个美国社会的常见制度来看一下为什么说美国也是人情社会。

推荐信本意是好的,被执行坏了

最直接能够体现美国是人情社会的一个点,莫过于美国高校招生时的推荐信制度,自然这种制度别的国家也有,但我们今天只谈美国这种推荐信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能够不以分数论高下多元化的筛选人才,从而保证更好的培养对社会有用的精英。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推荐信制度本身被设计出来就是为了方便那些权贵,富商走后门,但我们尽量不去阴谋论,而是从推荐信制度的好处开始说起。

如果说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往应试教育的方向努力,而是多方面培养提升综合素质,那么这种人也是十分值得高校区重点培养的,而既然他们没有准备,应试教育肯定要另开一个通道,方便他们进入高校学习,于是推荐信制度就应运而生,充当了这个通道。

可问题在于当我们仔细观察推荐信制度的实际运行状况时会发现这种制度早就应该被淘汰了,在我国隋唐以前的时期就存在类似于推荐信的制度,那就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

最常见的一个做法就是举孝廉,比如说有声望的人或者是朝廷命官向上面推举说某个人比较孝顺,又或者是有其他比较感人的道德事迹,从而直接把他送去做官。

只可惜能被推举的人能被保荐的人几乎都是这些权贵高官的同乡或者是同族,久而久之,权力系统就开始被一些世家大族和门阀垄断,普通人再也没有上升的出路,就算你很会读书也没什么用。

美国推荐信制度就是这样,如果你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或者说你干脆就没办法通过美国版本的高考也就是各个大学的入学考试,那么就可以通过你的父亲或者其他有声望的朋友,长辈来写一封推荐信,他们要么是官僚,要么是一些顶级富豪,也有可能是这些名校毕业的知名校友。

比如说你的父亲是哈佛毕业,你的母亲也是哈佛毕业,那么你自然也可以通过推荐信制度进入哈佛读书,只不过你的父母要在社会上有一定成就和声望,不能是哈佛之耻,这样一来你就不仅能够继承父母的人脉和财富,还能够继承父母的学历。

不过我们也不用一杆子打死,现如今美国的推荐信制度虽然已经成了搞裙带关系,走后门的重要工具,但他也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就是说在推荐信制度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有真正的人才被送入高校的,只不过这个制度的漏洞实在太过巨大。

而之所以现在也没有被采取措施堵上漏洞,是因为他真的能够给权贵富商,等上流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近一段时间阿里通过媒体煽动舆论,试图裹挟浙大,让姜萍保送,其实也是为了开一个类似于推荐信制度的口子,这里按下不谈。

人情世故也需要门槛

如果说美国的人情世故仅仅体现在进入高校这一个环节的话,那么说美国是人情社会可能还有些牵强,所以这里就再举几个美国是人情社会的例子。

首先就是美国的选举方式,他们选举既要举行各种游行集会,进行演说来扩大影响力,也要制作一些宣传工具或者是直接雇佣专业的竞选团队,而这都是需要钱的。

这使得参与竞选的人要么本身就是顶级富豪,比如特朗普,要么就是背后有大企业,大财团资助,但是他们资助你肯定是要有所企图的,你必须给人家相应的回报。

这种现象如果出现在我国肯定要被说成是贪污受贿,可在美国却是合情合理合法。资本家出钱帮助政客竞选,政客上任以后再制定有利于资本家的政策,这如果不是人情社会,什么是人情社会?

除此以外还有政治献金,政治献金就是合法的行贿,他是摆在明面上的,连举报都举报不了,一方收钱办事,一方破财消灾,这如果不是人情社会,什么是人情社会?

除此以外还有西方政坛普遍存在的政商旋转门,也就是说一个政客,他在任期间可能没有收到任何来自企业或者财团的政治现金,甚至竞选时都查不到相关证据,可是他却始终在政策制定方面偏向于某一个资本势力。

那他图的是什么呢?图的其实就是等他卸任以后,在那些财团手下谋一个肥差,这就是政商旋转门,这种方式要更难以反制,如果说人情世故只存在于政客和资本家之间,只存在于大学入学的话,那这种人情世故其实离民众也很远。

但问题在于学校内部哪怕是高中,初中也有人情世故,否则就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什么兄弟会以及各种俱乐部了,特朗普在读书期间就参加过类似组织,积累了相当多的人脉。

而之所以很多人认为美国没有人情世故,哪怕是移民到美国的人,也觉得没有人情世故,是因为他们的层次实在太低,还没有达到走人情世故的门槛。

实际上如果想要感受一下非人情社会,那你直接削尖了脑袋去上海也是可以的,除非你是顶层精英,否则在上海你也感受不到人情世故。

因为在那里大多数普通人可能都用不上,甚至没资格去走后门送礼。而且除了送礼这种最低级的卖人情做法以外,更高级的是像《教父》电影中所展现的那样,你帮我一个忙,我帮你一个忙。

试想一下我们这些普通人,在上海能够帮得上那些能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大佬什么忙呢?显然什么忙都帮不上,也正因如此,我们不需要人情世故,因为其他人也和我们一样,既然大家都不配搞人情世故,自然就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了。

在美国中下层生活的人也是如此,他们的鸡毛蒜皮小事儿,只需要用法律解决就可以,再不济也有警察暴力执法,秩序稳定是很容易做到的。

而大多数美国普通人不可能接触到政客和富商,甚至由于基础教育的薄弱,很多人连高中都读不完,更不用说去搞推荐信制度了,所以才会产生美国不是人情社会的错觉,才会让这种经不起推销的谣言一直流传到现在还有人深信不疑。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参考资料:

[1]靳凤林 美国三重危机的伦理学检审

[2]王栋 娄宇昂 美国年轻一代的政治观点与对华认知

[3]王小章 社会资本:歧义、抵牾与方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