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跟父亲一样,捐献遗体!”
50岁后,天才的他才刚刚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
他是金晓宇。
金晓宇被视为“天才翻译家”走入人们视线,是因为他有个了不起的父亲。
这个父亲,不曾因为患有躁郁症儿子而自卑消沉。
也是因为他的一封长信让金晓宇的才情被很多人了解到,也从此改变了儿子的人生轨迹。
父亲离世,从零开始就在这位为儿子撑起一片天的父亲去世后,50岁的金晓宇也住进了精神病院。
他原本以为的天塌下来了。
他的住所也是几经辗转。
因为自己精神状况不佳,父亲在去世前就为他安排了相关的托管中心。
吃不好,睡不好,他想念自己的父亲,想念那个家。
可是他思念的那个人的手机号再也拨通不了了。
他再也不想被禁锢在托管所,他想要自己的生活。
在协调下,金晓宇在这熟悉又陌生的60平房子里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说是熟悉,那里有他和父亲朝夕相伴的记忆。
说是陌生,他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冰箱,如何为自己做一顿饭,如何去买菜。
他依然像个孩子一样,想象着父亲在世,给自己制定了周密的时间表。
独居生活,寂寞且充实虽然50岁了,他依然是个孩子,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恰恰是这份纯真和美好,是父亲留给他最好的东西。
他在自己翻译的世界里自由自在。
那里有他的国度,不被束缚。
他独居的房间里,一张床,一张书桌,书籍无数。
这是他最视为珍宝的。
他每天与词典相伴,背诵、翻译,像个修行的人。
如今,他成为了浙江作协和翻译出版社的一员。
社会给了他最大的包容和生存空间。
没了父亲,他也学会了精打细算。
原本计划是自己在社区解决自己的三餐问题。
但是为了能攒点钱,加上自己辛苦翻译赚来的钱不易,金晓宇决定自己做饭。
他不知道,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是父亲给他所有的爱和体面。
虽然之前父子俩生活窘迫,那时候儿子金晓宇还并未被广大人所知。
社区提出要帮扶他们,很多人甚至还给他们捐款捐物。
但是都被父亲拒绝了。
他想让儿子凭借自己的本事活下去。
想到未来 我要捐献遗体这也许,正是一个老父亲走入生命倒计时时,唯一的牵挂。
50岁的金晓宇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次犯病。
每年,他都要跟魔鬼斗争一次。
他想要回归正常生活并非易事。
他用仅剩的一只眼睛翻译了300多万字的作品。
他想到了自己的将来。
在社区的帮助下,金晓宇决定像父亲一样捐献遗体。
也许,在他看来,除了翻译作品,他能留给这个世界唯一的美好,也只能是他这个死去的身体。
编后语小说《活着》里有这样一句话:“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金晓宇告别了父亲,他想要的一家人在一起什么福分都不要的日子,如此渺茫和遥远。
他以笑的方式哭着,在黑暗的伴随下借着光明。
他的父亲即便爱他,如生命,但也没有让他走一条别人重复的路。
也许,从金晓宇犯病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儿子的人生没有人能够替代。
正如,他最终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离开。
而儿子金晓宇最初来到这个对他看来有些不可控的世界,也正是因为不得不来。
50岁的金晓宇走出了父亲的羽翼,他有属于他的感受。
他不属于任何人对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