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这些天,大家都经历了由年夜饭开始的一波又一波的大小聚会。餐桌上煎炒烹炸熬炖溜烧,各色的美食丰富了我们的味蕾,更是维系了我们的家族亲情。每每这个时候,家中最擅长烹饪的一员,或是爸爸妈妈、或是兄弟姐妹,又或是儿子女儿,都会在厨房这方寸之地辗转腾挪、大展才艺,制作一桌美食的同时,也倾注了对一家人的爱。
在学会利用容器之前,原始人吃熟食的最基本手段就是将食物放置在火上炙烤。先人们偶然烧造了陶器之后,煮食,便开始并延续了千年。直至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青铜鼎仍然是主要的烹饪用具,熬煮也是人们制作熟食最主要的途径。2010年西安出土的战国铜鼎,里面仍有半鼎未干的骨头汤,这便是最好的印证。
1600年前,南北朝时期著成的《齐民要术》最早的记载了炒鸡蛋,是的,十几个世纪之前,中国人就吃上炒菜了。至宋代时,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详细记载了很多关于炒制菜肴的记录,炒鸡、炒兔、炒海鲜,各类荤腥,就是没写炒蔬菜。
而后的明清两代,随着榨油技术的发展和铁锅的普及,炒菜终于大放异彩。明代宦官刘若愚的《酌中志》中更是详细记载了很多重油重味的皇家炒菜食谱。直至今时今日,“炒”仍是我们最主要的烹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