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李卓然被降八级任科长,临终说道:毛主席北上,没有叫上我

思天阅览过去 2025-04-23 18:42:38

1989年,李卓然在北京走完了他的风雨人生,临终前,他遗憾地看着窗外说:“毛主席北上,没有叫上我。”

作为我党早期最早的党员之一,没有跟随毛主席北上,是他最遗憾的事情。

当初他为什么没有跟随毛主席北上呢?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最早的党员之一

李卓然出生于1899年,在1917年的时候,考入了湘乡县立中学,第一次接触到了进步思想。

随着五四浪潮席卷全国,各地中学、大学的学生们受到思想启蒙,纷纷开始觉醒。也就是在这时候,他接触到了进步思想。

然而当时的我国,不允许共产主义的思想萌芽。为了追求真理,一些进步学生们决定要前往法国留学,共同探寻救国道路。

李卓然虽然出身农民家庭,但他对此事还是非常支持的。他想方设法筹集路费,为了筹到足够的钱,甚至还要去码头扛货。

但无论如何,他总算筹集够了出国的钱,顺利来到了法国。虽然法国是共产主义的发源地,但来到法国之后,情况却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

当时的法国,已经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度了,无产阶级连影子都看不到了。在法国留学的那段时间,他一边读书一边打工。

工厂的老板剥削工人,情况和国内没什么两样。于是在1926年的时候,他转道前往苏联,探求共产主义的真理。

在苏联的时候,他先后在多个大学学习,并成功加入苏联共产党。

他从苏联回国的时间是1929年,当时正值国内革命黑暗的时刻。

回国之后,他先是在上海工作。当时我军成立时间不久,各项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很多制度都是借鉴苏联方面的。

他回国后,搬移了苏军的条例和条令,为我军的政治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在1930年的秋天,他被调到了中央苏区工作。

也就是在这里,他认识了毛主席,并且还担任了毛主席的办公室主任。

毛主席给李卓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当时就觉得,这个年轻人的能力和思想水平,已经远超党内大多数人了。

尤其是毛主席提出的种种观点,都让他非常推崇。

作为一个在苏联留学多年的人,他很清楚苏联十月革命能成功的原因。他也很清楚,我党一开始的想法,是要复刻苏联的十月革命。

但回到国内之后,他就明白我党是无法复刻十月革命的。因为和苏联相比,我党的工人阶级不够强大,而且没有重武器。

遵义会议

毛主席在瑞金休养的时候,他当时在赣县担任县委书记,领导并发展红军的力量。

得知毛主席在瑞金,他总是会在空闲的时候去探望。遇到什么难题了,他也会去请教毛主席,毛主席给出的解决方法,也让他非常敬佩。

尤其是毛主席提出要联合农民,帮助农民等理论,被他用得非常好。所以在他离开赣县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非常舍不得他。

长征之前,他得到了自己的新职位,红五军团的政委。红五军团是大部队的后卫,承担着最重要的断后的任务。

当时我军已经濒临绝境,长征转移是不得不做下的决定。即便我军要转移,身后的追兵也不会轻易放过我军,想要将我军彻底消灭。

这是老蒋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老蒋绝对不愿意轻易放过我军。他出动四十万大军追击我军,誓要将我军消灭。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当时还有八万多人。在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我军连续突破了三道防线,来到了湘江边。

而此时,老蒋的四十万大军已经聚集在了湘江两岸,企图将我军一网打尽。

作为后卫,红五军团要阻挡住源源不断的敌人,帮助大部队赢得渡河时间。

为了保障大部队的安全,李卓然和董振堂亲自上了前线指挥。红五军团浴血奋战,坚决不肯后退一步,给大部队争取出了渡江时间。

然而在他们渡江的时候,敌人炸断了湘江桥。

红五军团的一个师被留在了桥对岸,大部分人员都壮烈牺牲。

湘江一战之后,红五军团只剩下三个团的编制,其他部队都牺牲在战斗中了。面对这种情况,李卓然非常心痛。

如果不是决策错误,他们本不该牺牲的。

等到红军占领遵义,决定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各军团负责人都要参加会议。李卓然到了遵义之后,先探望了生病的毛主席。

毛主席问了他第五军团的情况,他轻轻摇了摇头。红五军团的情况很不好,人员损失太大了,基层干部的损失也非常大。

毛主席点点头,让他在会议上如实说就行了。等到会议开始的时候,他毫不留情地批评当时的负责人,正是因为他们,才将部队带到如此境地。

在会议上,他旗帜鲜明站到了毛主席的这一边,以自身经历引起了在座的军团负责人的共鸣。

没有跟随毛主席北上

遵义会议结束之后,确定了毛主席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李卓然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贡献。

等到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徐帅认为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偏年轻,经验也不太够,所以希望能将中央红军的老干部抽调到红四方面军一些。

当时大家都在一个部队战斗了这么长时间,彼此之间的情谊深重,都不想调去红四方面军。

还是周总理亲自出面,劝说了一大批干部,李卓然就在这批干部中。周总理认为他资历深厚,革命经验丰富,非常适合领导革命。

于是在周总理的劝说下,他来到了红四方面军工作。不过他长期在中央红军,对红四方面军的情况并不清楚,也不知道此时部队内部有两种声音。

红四方面军内部一部分人支持北上,另一部分人支持南下。毛主席是要北上的,但红四方面军因为分歧,并没有达成一致。

所以毛主席北上之后,他留在了红四方面军,并没有和毛主席一起北上,这也是他最为后悔的一件事。

后来在他的努力下,红四方面军终于成功北上,红军三大主力胜利在西北会师。此次会师之后,中央为了打通河西走廊,组织了西路军西征。

他就在西征的队伍中,并且担任政治部主任,负责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西征的路非常艰苦,他总是找战士们谈心,帮助他们树立革命信心。然而,西路军终究还是孤军深入,最后落得个十分悲壮的结局。

在他和李先念等人的带领下,只有几百人到达了新疆。

后来在党中央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回到了延安。然而回到延安之后,当时就有人说,西路军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他。

毛主席作为党的领袖,必惜照顾所有人的情绪,所以只能将他降级使用,让他当了总政宣传科的科长。

他对此毫无怨言,哪怕后来一直没有受到重用,也不曾有丝毫的怨言。但他自己始终明白,对于西路军的所有战士,他自己问心无愧。

1989年,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了,不得不再次住进了医院。他总是回想起往事,回想起自己离开毛主席身边的时候。

临终前,他含泪对身边的家人说:“毛主席北上,没有带上我。”

面对委屈,他一言不发,到了临终的时候,依旧心心念念的,居然是自己当时没有跟着毛主席一起北上。

或许,这就是老革命家们淡泊名利的博大胸怀吧!

参考文献

红四方面军发展历程中的七大里程碑,2021.10.17,中国军网

《话说延安精神》第六集:李卓然魂牵西部,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2023-04-11

40万大军围追堵截,西宁晚报,2021.05.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