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未过38岁博士因抑郁症自杀,1万安家费难掩“非升即走”的痛

安尔法 2024-05-18 11:50:08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在我们印象中博士“青椒”(青年教师称号)应该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吧。

但近日学术圈却沉浸在一片悲伤中,原因是38岁博士宋凯离开了人间。引发网络效应,宋凯的同学爆料平时宋凯非常优秀,2019年被引入南林大学担任副教授后,4年期的考核没通过结果降职降薪发放了安家费。

今年 4月2日,他被发现在家中自杀。其实关于离世不是金钱的问题,更多是一种知识分子看重面子的否定。虽然宋凯是有编制的人才引进,和“非升即走”有所不同,但面临的状况大同小异。

据宋凯的亲戚说,4月2日早上离开时并未留下遗书。他说宋凯的原生家庭虽然不是完美的,但他的性格却很好,而且夫妻也很恩爱二人婚后育有一子,在南京买了房,还在还贷。在宋凯自杀前几个月其实就有嗜睡症状了,经常晚上起来工作,有将近一个月不怎么出门,也不按时吃饭。宋凯提及自己的工作时经常表示自己脑子一片空白,写不出来,还念叨着来不及了。

家人经常劝解他“你不能走那条路,不能对不起我”。宋凯自己也说不会走那条路。

其实曾经有人就带宋凯做过体检,并没有问题,后来才从他的病历中得知宋凯高中便患上过抑郁症。

“青椒”的现实之苦

宋凯在国外求学时的导师称,宋凯优秀且勤奋,发表的一篇论文被引用了800次,对学术圈的贡献很大。

很多人认为博士出来之后就会风光无限,事实上宋凯的婚房都是掏空了父母积蓄,而如今北京的房价已经腰斩,宋凯的房子跌得首付都没了。

曾经的博士,还是绝对的“稀缺资源”。2000年,中国的博士毕业生数量才刚过一万。经过二十多年不断扩招,到 2022年,博士毕业生已经增加到了 8.23 万。

内卷早已是公认的事实,据统计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招聘不仅要卷论文和项目的数量质量,也要卷毕业院校、博后经历以及海外研修,甚至本硕学校的地位也是考核之一。

有人调侃这种现象,原来招的是博士啊,看难度我还以为要招的是院士呢。

背负一大串科研指标的青椒,为了不被“非升即走”,必须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工作。

简单理解,“非升即走”,就是不能升职就走人,即新聘任的教师在试用的期限内,达不到晋升的考核标准,将遭到淘汰解雇,或者调至非教研岗位。而对符合标准留下来的教研人员,则可获得长期教职。

一旦真的被“非升即走”的制度淘汰出局,35 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的的青年教师们,不仅重新找工作不占年龄优势,孩子可能还得从高校附小转学。

不仅如此,他们并非享受巨额高薪,2019年一项面对5188 位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显示,六成多“青椒”月收入不足一万。拿着五六千工资的人大有人在。

所以有人调侃五千块可能不够打赏几次主播的,却能雇到一位名牌高校的博士。

博士们的焦虑

我们国家普遍博士毕业年龄在28-31岁之间,很多35岁其实还没毕业,不少人其实非常着急。

特别是最近“00”后的登场,让科研人倍感到“年龄焦虑”。

如果你去知乎搜索关于博士毕业,你会发现年龄焦虑的问题比比皆是,延毕率高达70%。

知乎有个提问:为什么国内博士35岁是个坎,而国外却不是?

从答案中,我们不难窥见国内博士的辛酸之处:不是自己心里有坎,而是高校们给青年博士们“设”坎儿。

近年来,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在2020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发布了名为《我国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报告。该研究抽取了分布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个城市的145所高校中的29000名教师及3825位中小学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等形式对教师群体进行分析。

报告发现,我们的教师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心理问题严重性越来越发突出。其中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压力较大,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等问题尤为严重。

在高校教师群体中,30-39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最低;职称方面,中级职称和副高职称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在收入方面,月收入在6000-8000元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关于“非升即走”的思考

不论哪里,万变不离其宗的一句话 —— 编制稀缺,僧多粥少。

长期被人诟病的「非升即走」是美国tenure-track引入大陆后一次次迭代的产物,即便无法确定发端于何处,但一提到「非升即走」,很多人会想到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

例如中山大学2018年校方接受媒体时就表示未来五年将组建10000 名博士规模的高层次人才「蓄水池」。

到 2021 年,校方用六年时间引进博士8000多名。

可此时整个中山大学的教职人员拢共就万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不过区区4000人,最后这八千人能留下多少不得而知。

非升即走的方式确实助力了中山大学在短短几年增长了数倍的科研经费,但过于内卷的方式却带来了上述很多弊端,诚如有位“青椒”的感慨「非升即走」就是:花钱买我们最宝贵最年轻的几年,买我们一批成果,然后一脚踢开。

其实这种问题现状绝对不是一篇文章和热搜事件能够解决的,所以即将步入高校的博士一定要慎重选择,远离那些招聘陷阱的诱惑。

0 阅读:98

安尔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