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孩子,有他的课堂,上课道具都被扔的满地都是,老师捡回来他又扔走,再捡回来还继续扔!
孩子家长对此很不好意思,说他在家也是这样,真是太调皮了。
其实呀,这不是调皮,是孩子进入了“空间敏感期”。
什么是空间敏感期?
空间敏感期一般会从孩子几个月持续到6岁左右,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突出表现。
比如1岁左右的孩子会喜欢反复扔玩具,2岁多的时候会喜欢用手戳各种洞,或者把积木堆起来再推倒。
到4、5岁的时候喜欢玩藏的游戏,或者爬上爬下,这都是孩子对空间进行感知的表现。
孩子在经历空间敏感期时,会特别钟爱一些大人看起来毫无意义,甚至是搞破坏的、让人抓狂的行为,并反复实验和实践,就像文章开头说到的乱扔玩具。
其实,孩子正在通过看、听、触摸这些简单的动作来了解别的物体和空间。
爸爸妈妈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保持充分的耐心。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给孩子自由,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了解。
如果孩子在敏感期里受影响严重,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怕事,甚至对探索都不再感兴趣了,也很难建立最初的自信心。以后要是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效也没有此时显著。
而许多行为有问题的孩子,比如多动的、焦虑的、自闭的,有许多是他们的探索行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
家长应该怎么做?
不过度地保护
很多爸爸妈妈在孩子的空间敏感期到来的时候,都会限制他们的活动——不许趴在桌子上、不许爬楼梯、不许从台阶上往下跳……
其实,孩子对环境的把握有一定的天然的自卫意识,爸妈可以跟在孩子几米以外保护他,给他们一些提醒,但不要设置很多限制。
不要把这种危险“说”给孩子听,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危机感、破坏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丧失了探索世界的机会。
爸爸妈妈要做的是给孩子爱和自由,尽量让他去探索。
提供一些材料
在日常中,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扔的或是可以垒高的材料,来帮助孩子完成空间探索。
扔的材料如:皮球、珠子、沙包、飞盘等;垒高的材料如:积木、塑料瓶、盒子等;让孩子在扔、接和垒高中,发展空间智能。
共同探索奥秘
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有趣的关于空间探索的游戏,比如准备一个百宝箱,就是在空盒子里摆满各种物品,掏一个洞,让孩子伸手去抓取物品,这种触摸和抓取的过程就是在体验和感知空间。
还可以用很多纸箱建一个山洞,让孩子去钻;还可以在家里放一个物品,让孩子根据父母发出的指示去寻找东西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智能。
适当做些家务
孩子能参与家务时,爸爸妈妈要多给他机会,让他去放置、收拾,比如:请他把拖鞋放在“鞋架上”,把玩具放在“箱子里”。
再大一点时,可以请他摆放碗筷在“桌上”,汤匙放在“旁边”,吃完饭把碗盘“放在洗碗池里”。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帮助孩子建立空间感,还能锻炼他独立自主的能力。
多多创造机会
爸爸妈妈可以多创造一些机会去帮助孩子进行空间智能的锻炼,比如户外公园、游戏场或街道,都是训练方向感的好场所。
走进公园岔路时,让孩子决定往前、向左或向右走;溜滑梯时,告诉孩子走到后面、爬上去、溜下来等。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孩子也会很喜欢的。
锻炼游戏
移动的篮筐
准备一个呼啦圈和篮球,家长站在距离孩子1米左右的距离,手持呼啦圈并上下移动,孩子往呼啦圈里投篮(也可以让孩子站在平衡垫上)。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视觉预判、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提高孩子对空间的判断和感知。
翻山越岭
在家里找一个相对宽敞的地方,放上一些枕头、抱枕、绒布玩具,让孩子尝试用各种方法翻越过去。
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些故事情节,既发挥了想象力,又锻炼了空间感,还能训练孩子对空间障碍的观察和反应能力,加强他们解决空间问题的能力。
穿越火线
家长手拿一根体能棒并蹲下,将体能棒抬起时,孩子要从下面钻过去;家长将体能棒放低时,孩子要从体能棒上面跳跃过去。
这个游戏可以提升孩子的身体力量,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提升孩子空间感知能力。
另外,孩子爱乱扔东西也可能不止是空间敏感期的问题,还要考虑是不是宣泄情绪、抓握能力发展等。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表现,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而是要关注行为背后隐藏的发展原理,耐心理智地陪伴孩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