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茶相契:白居易与峨眉雪芽

神州茶韵 2025-02-20 08:53:42

白居易,唐代文坛巨擘,不仅是诗坛“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更以“茶痴”之名流传后世。他一生嗜茶如命,曾写下“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的诗句,足见其对茶的痴迷。在唐代茶文化鼎盛之际,白居易对茶的品鉴力堪称一流,自称“别茶人”(即善于辨别茶之优劣的专家),友人赠茶必赋诗酬答,留下诸多茶诗名篇。而其中,他与“峨眉雪芽”的相遇,更成就了一段诗与茶的千古佳话。

公元9世纪初,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仕途失意之际,友人李六郎中从蜀地寄来一包新茶,以红纸封缄,内附十片“火前春”(即清明前采摘的早春茶)。白居易收到后欣喜若狂,当即烹煮品鉴,并挥笔写下《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一诗:“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未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诗中既道出对友情的珍视,亦流露出对蜀茶的激赏。据考证,此茶正是唐代贡茶“峨眉雪芽”——因其芽叶披覆白毫、形如雪片而得名,产自峨眉山海拔千米以上的云雾茶园,以“清香馥郁、回甘悠长”著称。

白居易品饮峨眉雪芽时,不仅沉醉于其滋味,更体悟到茶中蕴含的禅意。唐代峨眉山佛教兴盛,僧人将种茶、制茶、饮茶融入修行,形成“茶禅一味”的传统。雪芽的采摘尤具佛门仪式感:清明前后,山中积雪未消,僧尼需沐浴焚香,口诵佛经,以指尖轻掐嫩芽,方保茶色不损、香气不散。这种“以茶养心”的禅意,与白居易晚年“中隐”思想不谋而合。他在《食后》诗中写道:“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正是借茶洗尽尘虑、寻求超脱的心境写照。而峨眉雪芽的纯净高洁,恰似其诗文中“独善其身”的理想化身。

白居易对峨眉雪芽的推崇,不仅推动其在唐代文人圈的风行,更赋予其深厚的文化意涵。诗中“不寄他人先寄我”一句,既是对知音赠茶的感激,亦暗含对雪芽品质的至高评价。后世文人对峨眉雪芽的赞誉,多受白居易影响:宋代苏轼得雪芽后“亲煮而饮,茶香满楼”;陆游更以“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将其与江南名茶并论。至明清时期,峨眉雪芽已成贡茶典范,而白居易的诗句始终是茶史中熠熠生辉的注脚。

千年之后,峨眉山间依然云雾缭绕,雪芽茶香如故。白居易与峨眉雪芽的故事,早已超越单纯的饮茶记事,成为中华文化中“诗茶共鸣”的象征。一叶茶,承载着文人的风骨与禅意;一首诗,凝结着知音的相惜与文脉的传承。今日品饮峨眉雪芽,不仅是对唐代风雅的追慕,更是对“茶中有道,诗中有情”这一文化基因的延续。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