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处于心境障碍中,我们会在头脑思索出很多的经验,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得出的答案出奇地一致,我们会固执地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
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在家长的认知中,你必须要变得足够优秀,你必须要变得强大,你必须要变得足够坚强,你才会免于伤害!
所以,在这样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熏陶下,我们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不得不在孩童时期就开始卷入了战争,在资本的宣传下,我们不得不为了不输在人生起跑线上,过早消耗了孩子的身心能量。所以我们看到那个懂事的孩子,最后抑郁了,而且同样的故事在不断地上演。
所以,我们渐渐地流同于集体无意识,甘愿成为别人收割的对象。成为他人意识的附庸!
我们甚至把别人的生活当成自己的生活,把别人的人生当成自己的信条,渐渐地完全丧失了作为独立个体的自我意识。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觉知生命的能力,我们就像没有意识的机器人一样,活在群体的无意识当中获得虚假的安全感,在人生舞台上表演情非得已的剧情。
我们甘愿放弃人生的主角,把自己放在卑微的配角位置上,没法表达自由意志,无法创造更多体验。
所以,疗愈的核心是引导意识回归自我,让自己成为人生的主角。
当我们受困于抑郁症,我们总是贬低自己、嫌弃自己、不断逃离自己,我们试图去效仿别人的人生,我们企图去成为别人,于是把自己的灵魂丢在无人问津的荒漠,得不到精神能量的滋养,从而不断地干涸。
实际上我们生命的蓝图跟生活的剧本,早在我们潜意识深处早就规划谱写好了,生而为人的任务要让他们呈现出来,所以根本不需要改造自己,你根本不需要成为别人,你今生唯一的任务就是成为自己。
当你明白这一点,即使你今天负债累累,疾病缠身,众叛亲离,你的光阴都没有虚度,你只是在经历和感知你独特的生命历程,你的每一个当下都有存在的意义。
你必须知道你自己是谁,你必须要明白到底是谁住在自己身体里。
否则,你就会不断批判自己,不断说服自己逃离自己,奔赴别人的人生。
社交恐惧症状态下的时候,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们,于是通过不断压制自己,改造自己,企图成为别人,在改造失败后,就更加地谴责自己,攻击自己!最后把自己封闭起来,隔绝于社会!
所以社交恐惧症它总是会伴着自责,自卑,自罪的心理,原因就在于头脑强迫性的需求迫使我们远离真实的自我,这样让我们无法把握自己情感思想的同时也无法深入他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过是头脑被驯化后,机械而刻板的重复,伴随着内心严重的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出来就是言不由衷或者是口不择言,像是戴着面具跟他人交往。
所以,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不屑于做回真实自我,因为真实的自我存在残缺不完美,无法迎合头脑的需要,所以,我们总是幻想成为万众瞩目的自我。
所以,随着内心矛盾的冲突,整个身心就处于严重的分裂之中,头脑总是有两个声音,一方面不断谴责自己、攻击自己,另一方面,用各种理由跟谎言来给自己开脱辩护,这样做的结果,我们就会需要调动更大的能量来为真实的自我买单,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和真实的自我斗争,而不愿回归到真实的自我。
所以,我们需要把意识引导回归自我,建设好自己的内心,建立自上而下的精神协调性,如果我们意识总是投射进外在的境遇上,那么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事实上,我们需要觉知到不是外境干扰你,外境本清净,是你自心对外境的诠释解读,从而产生了种种二元对立,顺逆、好坏、善恶、大小、远近、多少、美丑、得失,涨跌、生死……站在我的立场上爱憎、喜厌、取舍。则忧悲苦恼、喜怒哀乐生矣!
眼耳鼻舌身只不过一堆器官,和草木瓦砾没有本质区别,怎么可能看见听到尝到红黄蓝绿、大小远近、好坏美丑呢!都是你的心啊!是你的心借助于六根器官在分别执著。也就是说,心动则万法动,心不动则万法如如不动。
《坛经》有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所以,哪有什么高低贵贱,哪有什么成功失败,哪有什么是非对错,全是头脑的分别。
哪有什么生,哪有什么死;哪有什么过去,哪有什么未来;哪有什么此岸,哪有什么彼岸;不过是心的执着,唯有当下就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