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文物,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竟然是个用来放小米的碗

梦之看历史 2023-01-15 11:42:03

1959年,青岛的张秀琳正在山东省博物馆参观。突然,在大厅的一角,她看到一个有耳朵的青铜锅,她弯下腰仔细看了看铜锅身上的花纹,大吃一惊:“咦,家里的一个青铜盖怎么和这东西那么像,难道是它的盖子?”

想到这里,她也顾不上参观了,连忙赶回家,将家中收藏的一件青铜盖从柜子里取出来观察,发现,这件盖子上的花纹,和博物馆里一模一样。她立刻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丈夫,在丈夫的口中,她心中的猜想得到了验证:这件青铜盖,真的是博物馆里那件青铜锅的盖子。

张绣琳发现的这件青铜器其实不是锅,而是一个簋,簋是商周时期的盛食器,古人吃饭时席地而坐,簋就放在席子上,里面装着黄米、小米之类的素食,功能上有点像今天我们使用的大碗。通常来说,簋一般都是圆腹、侈口、圈足。簋和我们熟知的鼎一样,除了是一种实用器,也是一种重要的礼器。

01

西周时期,簋和鼎作为区分身份的重要标志,开始配合使用。一般来说,簋用双数,鼎用奇数,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的说法。

而山东博物馆里和张秀琳家的这两件青铜器,原本就是一套的,名为颂簋,是西周周宣王时期的器物。

不过,更让人们感到珍贵的是颂簋腹底和盖内铸有的铭文:

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在周康邵宫。旦,王格大室,即位。宰引佑颂入门立中廷。尹氏授王命书,王呼史虢生册命颂。王曰:“颂,命汝官成周贾廿家,监新造贾用宫御。赐汝玄衣黹纯、赤、朱黄、銮、旂、攸勒。用事。”颂拜,稽首。受命册,佩以出,反入觐璋。颂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用作朕皇考龚叔、皇母龚姒宝尊鼎。用追孝,祈介康纯佑通禄永命。颂其万年眉寿,畯臣天子灵终,子子孙孙宝用。

短短的152个字,为人们真实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盛大的历史瞬间:周宣王三年五月下旬的甲戌日,旭日东升,周宣王坐在王宫内的昭庙里,等着一个叫颂的人到来。

在随从的带领下,颂进入了王宫,站在庭院中等待天子的接见。看到等候多时的颂,周王让史官虢生宣读了一份任命书,隆重的册命大典正式开始。

“颂,命令你管理成周的20家仓库,监督管理新建的宫内用品仓库,并赏赐你黑色的官衣,绣着红色、朱黄色饰边的佩带、銮铃、旗帜和车马等用具,执行任务。”

对于颂来说,这是周天子给他的一份莫大的荣耀与恩典,为了感谢周天子对他的赏赐,宣扬周天子的美德,也为了祭奠已经逝世的母亲和父亲,颂在回家后命人铸造了颂簋,希望以此追念孝思、并祈求得到仕途的顺利、生命的长寿,以及子孙后代都能够荣华不断。

02

不过这件颂簋并没有能像颂地预想一样,一直保佑着他的子孙后代,随着西周王朝的覆灭,颂簋也像绝大多数西周时期的青铜那般,被人深埋地下,不见天日2000余年。一直到了晚清末年,颂簋在陕西出土,被当时一个叫刘喜海的山东人收购。

刘喜海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大家,古钱学家,一生收藏宏富,今天山东博物馆另一件重量级国宝:带木匣的賹六化石钱范,也是他的收藏。颂簋出土后被人运到了北京,当时他正在北京做官,于是就将它买了下来放在家中收藏研究,但是好景不长,刘喜海在购得颂簋后,没过多久就患病去世,家中的藏品流失的流失、变卖的变卖。辗转之中,颂簋到了山东黄县的丁树桢手中。

和刘喜海一样,丁树桢也是一个著名的金石大家,而且他家中主要是经营当铺生意的,范围遍布山东、东北、京津等十一个省份,早在乾隆年间,他的家族就已经成为山东首富,被世人称为“丁百万”。

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丁树桢收集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光是夏商周的青铜器,据说丁家就装满了五间大瓦房。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时局混乱,丁家家道开始中落,在分家的时候,丁家两兄弟都知道颂簋的价值,谁都不想舍弃,为了争夺颂簋 ,兄弟二人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后来在族人的劝说下,商定将器身和器盖分开,两兄弟一人收藏一件。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更好地保护颂簋,丁氏家族将颂簋器身捐给了胶东古物委员会黄县文管分会,1954年,山东博物馆建立后,器身就又被转移到博物馆收藏。而张秀琳的丈夫,就是当初拿走颂簋盖子的丁氏家族后人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这件青铜器被一分为二,一半在博物馆,一半在私人手里收藏。

在了解到这样的一个缘故后,张绣琳和丈夫考虑了很久,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将颂簋器盖捐献给山东省博物馆,器盖合一,至此,这件分别多年的青铜器“兄弟”终于重新团聚。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在夏、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强大国家,西周建立起一套严格的以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统治秩序,又叫做分封制,但是随着西周的灭亡,秦国的建立,中国社会开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样的统治秩序也就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但是颂簋的出现,不但用实物的方式证实了分封制这一制度的真实性,还完整地再现了周朝的册命典礼,因而是一件非常珍贵的青铜文物。

如今,这件颂簋被收藏在山东省博物馆,就像是一位久经世事的老者,用它那无声的语言, 默默地为后人讲述着西周的鼎盛和繁华。

8 阅读:7165
评论列表
  • 2023-03-19 16:03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 2023-03-21 16:13

    20年前青铜器上面有铭文的一个字加1万。现在起码一个字5万。光这150个字就是天价了。

    天道丶Recall 回复:
    [笑着哭][笑着哭],现在谁敢买卖啊!
  • 2023-05-17 16:07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3-05-24 13:06

    不给民间变现到没人玩收藏,没人保护文物

  • 2023-04-08 23:48

    有人打压民间收藏祸害文物价不变现,不值钱,没人保护文物

  • 2023-04-28 19:09

    一字千金

  • 2023-05-03 00:27

    锦旗一个

  • 2023-03-30 12:41

    黄县丁

  • 2023-04-01 08:11

    一个字10万也有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