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法国小伙马库斯日前抵达北京,带着外祖父拍摄的600余张记录日军侵华暴行的珍贵照片,履行先辈遗愿,无偿捐赠给中国。
这些尘封80多年的影像,成为铭记历史的无声告白,马库斯用行动诠释了“千金买马骨”的深远意义。
那些镌刻着民族创伤的画面,为何最终漂洋过海、回到故里?一位外国摄影师含泪按下快门的瞬间,将如何穿越硝烟、震撼后世?
探秘法国摄影师的中国岁月
20世纪30年代,有着“东方巴黎”美誉的上海滩,让许多外国人心驰神往,他们带着对东方神秘的向往,怀抱着淘金热寻宝的雄心壮志,来到了这个距离故乡十万八千里的国度。
而对于马库斯的外祖父来说,中国之行注定不会只是蜻蜓点水式的,1935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劳伦斯怀揣着相机,来到中国,受聘于上海法租界的一家种植园,一个懂得用镜头讲故事的法国人,在异国他乡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从最初的风景照、人物肖像,到后来的纪实报道,劳伦斯用他的相机,一点一滴地拼凑出了上海的风土人情,他镜头下的中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那些古香古色的建筑,熙熙攘攘的人群,让初来乍到的劳伦斯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更令劳伦斯倾倒的,是中国人的热情与善良,对于一个远道而来的异乡人,当地居民总是报之以最真诚的微笑。
劳伦斯结识了许多中国朋友,他们一同漫步在苏州河畔,在咖啡馆里谈天说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这位法国青年如痴如醉,他开始学习中文,对中国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就这样,一个偶然的契机,竟让一个法国人对这片土地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如果时光永远停留在那个静谧温馨的时刻,该有多好,可命运的齿轮,从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当日寇的铁蹄迈进中原大地,血雨腥风就席卷了这座不夜城,劳伦斯亲眼见证了日寇的残暴:满目疮痍的街道,几近断壁残垣的建筑,还有那些无辜死去的生命,这一切都让他悲愤不已。
于是置生死于度外的劳伦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用他的相机记录这场席卷神州的浩劫,一组泛黄的老照片氤氲开历史的迷雾,一个法国摄影师以己之力点亮了“东方明珠”的夜空。
在劳伦斯的镜头里,那些苦难与不公,仿佛有了醒目的注脚,倘若当年日军的残暴能唤起更多人的正义。
漫漫长路终有归宿
622张泛黄的照片安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低声倾诉着什么,纸面上定格的是淞沪会战的惨烈、四行仓库的硝烟,还有南京大屠杀的腥风血雨。
这些代表着日军当年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铁证,本该埋没在历史的烟尘里,却因为一个法国摄影师的执着,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80多年后,当马库斯在整理外祖父遗物时偶然发现这些照片,这位年轻人深感震撼,他立刻意识到,自己手中捧着的,是一份属于全人类的沉重记忆,顺藤摸瓜,抽丝剥茧,马库斯开始了一段寻根溯源、追本穷源的旅程。
他想知道,当年在上海的那些岁月,在外祖父心中留下了怎样不可磨灭的印记,于是,资料翻阅了一箱又一箱,口述历史采集了一个又一个,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渐渐在马库斯面前,拼凑出了一幅完整的画卷。
他没有迟疑,当即决定要将这批照片捐赠给中国,以自己的方式,帮助铁证如山的侵华史再添一笔,于是,漂洋过海,跋涉万里,决心完成外祖父遗愿的马库斯,就这样出现在了北京,给沉寂已久的往事,掀开了新的序幕。
说干就干,马库斯开始了漫漫寻根之旅,从整理资料到查证史实,从联系专家到申请捐赠,一个异国他乡的后辈,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走在还原历史的路上。
一开始,困难重重,先是语言不通,档案无存,接着是证物缺失,手续繁琐……仿佛处处都是阻碍,但马库斯没有被这些挫折吓倒,一想到外祖父当年在战火纷飞中记录下这些不朽的影像,马库斯心中就涌起一股使命感。
“我这点付出,和先辈们经历的苦难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马库斯这样安慰自己,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库斯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经过反复联系和不懈努力,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去年底,中国有关部门对捐赠事宜给予了积极回应,并着手开展了鉴定工作,当得知第一批170张照片顺利通过专家鉴定,马库斯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付出,多少次跨国沟通的艰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欣慰的泪水。
更让马库斯感动的,是朋友们义不容辞的支持,当三位好友得知他即将启程前往中国时,都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跨越万里来到他的身边,从法国到中国,从成都到北京,三个有志青年就这样从天南地北赶来,只为助马库斯完成这个特殊的“使命”。
那一刻,马库斯感受到了友谊的力量,“原来,我一直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马库斯动情地说,当622张珍贵的照片,再一次回到这片阔别已久的土地,泛黄的记忆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当年那位法国摄影师不远万里的见证,同他孙辈不远万里的寻根,交织成了一段动人心魄的佳话,从巴黎到北京,从塞纳河畔到故宫门前,跨越山海,穿越硝烟,唯有善良和正义永恒。
正是无数劳伦斯和马库斯式的人物,用执着和勇气谱写了人性的赞歌,丰富了民族的史诗。
跨国寻根第三代传承
孙子续祖父的中国缘,马库斯接过了这一脉相承的接力棒,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耳濡目染之下,马库斯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开始自学中文,研读四书五经,甚至还学起了中国功夫。
渐渐地,马库斯发现,原来自己的血脉中,早已流淌着一份对华夏文明的情结。更让马库斯欣喜的是,这份特殊的“中国情结”,竟成了劳伦斯家族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马库斯的女儿,不知不觉间就爱上了旗袍和京剧。
看着女儿在异国他乡还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此着迷,身为父亲的马库斯,心里五味杂陈,一个曾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的法国家族,百年之后,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续着这份刻骨铭心的东方之恋。
劳伦斯用相机定格下的那些历史瞬间,马库斯用赤子之心传承的那份家族记忆,都化作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将他们与这片神州大地紧紧相连。
人们常说,爱一个国家,就要了解它的历史,对于马库斯来说,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诠释,他不仅仅是在了解中国的过去,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一个家族与这个国家的特殊情缘。
而将外祖父珍藏的那些照片无条件捐赠,则成了马库斯表达这份深厚情谊的最好方式,“这些照片不能仅仅属于我的家族,它们理应回到中国。
这是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更是一个法国家族与中华民族共同走过的难忘岁月”马库斯这样说道,在他看来,将照片带回它们的故乡,是对劳伦斯遗愿的最好告慰,更是他这一代人应尽的历史责任。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承载的不仅是先辈跨越国界、穿越硝烟的人道主义关怀,更寄托了后人血脉相连、剪不断的中华情结,当年劳伦斯镜头下的中国印记,成了马库斯心中永不磨灭的家族记忆。
这份记忆,将激励一个又一个劳伦斯的后代,去传承那些善良、正直、勇敢的品格,去弘扬那些道德、良知、正义的力量,历史无言,唯有真相与正义永存。
跨越时空的这份特殊缘分,早已在这个法国家族和中华民族的血脉中融为一体,成为了一段动人心弦的佳话,从劳伦斯到马库斯,从爷爷到孙子,一脉相承的,不仅是对历史的执着坚守,更是对和平、对善良的殷殷期许。
而那封尘80年的影像长卷,也终于在漫漫征程中,找到了永恒的归宿,一个个鲜活的影像,将化作历史洪流中不可磨灭的一页,诉说着战争的残酷,平民的苦难,也见证着人性的光辉,生命的顽强。
纵使硝烟散去,谎言迷眼,但真理和良知,总有人为之而战,代代相传,时光会老去,记忆或褪色,唯有真相,亘古不变。
结语
八十年,三代人,三位好友,六百余张照片,串起了两个民族跨越时空的友谊,马库斯的义举,不仅找回了散落的历史拼图,更重塑了“千金买马骨”的动人内涵,用真相捍卫正义,以承诺传递希望,这份跨越山海、穿越硝烟的情谊,必将在中法两国人民心中永志不忘。
信息来源:
法国小伙携622张日军侵华照片抵京:照片系外祖父拍摄,希望捐给中国 光明网2025-02-18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