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零添加’与‘土’字背后的营销套路,你被误导了吗?

实讯小汪 2025-03-28 17:43:23

想象一下,你在超市货架前,面对“千禾0”酱油醒目的大“0”和“壹号土”猪肉的“土”字心想这不就是健康、天然的选择吗?

结果买回家一查,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最近这两款产品的商标争议引发了热议,而且消费者对“零添加”以及“土”字的含义产生了层出不穷的质疑。

今天我们通过权威的数据,真实的故事以及专家的解读,带你揭开这些商标背后的真相。看看它们究竟如何在营销的套路里,去挑战我们的信任呢?

从“0”和“土”说起争议的起点

“千禾0”酱油的麻烦,源于包装上那个放大版的“0“,千禾味业将其注册为商标,视觉上让人联想到“零添加”。

可细看成分表,添加剂赫然在列,企业却说:“‘0’只是商标,不是承诺。

这解释像极了文字游戏,同样壹号土”猪肉打着“土”字招牌暗示乡土风味,可“土猪肉”到底是什么?

企业语焉不详,只说“口感更肥厚”。消费者买的不是猪肉,而是满脑子问号。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邻居大爷卖的“土猪肉”,是真散养的,肉香扑鼻。如今土”成了一种营销噱头,真假难辨。在商标争议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品牌诚意的失望。

权威机构怎么说?

为了弄清真相,我查阅了权威机构的检测结果:

“千禾0”酱油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情况通报》表明镉含量为0.0110毫克千克,这个数值,比国家标准低,所以该食品在安全方面,是合格产品。其实镉含量的检测数据,跟食品安全关系紧密,即便只是出现,很小的偏差,都有可能对公众健康,带来威胁。因此这份合格的结果,能让大众稍感安心。

中国消费者协会《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指出其氨基酸态氮含量达0.8g100ml左右,符合特级酱油标准,品质相当上乘。而且说真的,这一数据表明该酱油在质量方面表现不俗,稍稍超出了一般酱油的水平。

“壹号土”猪肉

国家农业农村部《畜禽肉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通报》表明其瘦肉精,以及兽药残留等指标,均未超标,符合国家标准。

中国畜牧业协会发布的《猪肉产品质量评价报告》表明这种猪肉口感更为细腻了,营养成分格外丰富了,且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优于普通猪肉。

这些数据表明,两款产品在质量方面,而且其实是站得住脚的。但是商标的那种“暗示”情况以及它与实际内涵所存在的落差,这其实才是争议的焦点所在。

数据揭秘:行业里的“零添加”真相

再来看看行业背景。

中国调味品协会公布的《2023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酱油市场方面,“零添加”这类货品,它的情况是,占了30%的份额。其实此现象明显地反映出,当下因健康消费所引发的热潮。

可这“零”究竟是什么?

专家指出,酱油发酵离不开盐,而且离不开菌种,调味时常需谷氨酸钠,或者需要甜味剂,“零添加”多数指的是不加人工防腐剂,其实并非完全无添加。

换句话说,30%的市场份额里,有多少是真“零”又有多少是噱头?

猪肉市场,的确存在着混乱的情况。“土猪肉”,没有国家层面的标准,商家随意给它贴上标签。从相关统计来看,2022年,中国猪肉产量大概为5500万吨;而且那些标有“土”或者“生态”字样的高端产品,只占5%,不过它们的价格,通常比普通猪肉高出50%到100%。这样的所谓“土”到底值不值呢?其实消费者心里,确实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消费者的心声:信任的裂痕

社交媒体上,消费者的反馈五味杂陈:

“千禾0”酱油:“味道确实鲜‘0’让我以为没添加剂,结果还是有感觉被忽悠了,“壹号土”猪肉:“肉质不错‘土’到底是啥意思散养还是营销噱头。

一位网友吐槽道:“买东西这件事呀,就如同在破案一般;那商标呢,越瞧越让人感到迷糊。”还有人分享说:“我妈原本以为‘千禾0’是健康酱油呢,并且一直用了大半年,后来才知晓真相,她竟然气得直接拍起了桌子。”这些故事,恰恰折射出消费者对于模糊商标所表现出的无奈以及抗议。

专家解惑:“零添加”是个啥?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零添加”食品的科学解读》予以澄清,“零添加”一般来讲指未添加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而且它并不等同于不含天然物质。例如酱油当中的盐,还有猪肉加工过程中的调味料,均不算“添加剂”。专家明确表示:“完全零添加的酱油几乎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因为不然的话,其风味和保质期都会出现问题。”这警示我们,商标上的“零”更多地属于营销概念,而非科学层面的承诺。

更多实例:擦边营销无处不在

商标套路远不止这两例:

“120W超级快充”充电器:在宣传时提及120W,不过实际经过测试后却只有225W,其功率居然减少了80。

“山里来的土”鸡蛋:售价翻倍“土鸡”认证“土”字吸睛

“其他没了”调味品:暗示纯天然,可新国标2027年生效后,这类表述将被禁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商标不仅是品牌符号,更是诚信的试金石。

我的观点:诚信比噱头更值钱

在我看来,企业用模糊商标捞快钱,这其实是饮鸩止渴。消费者不是傻子,一次的失望,而且可能终生弃用。数据和检测证明,“千禾0”和“壹号土”,其质量是过关的,可商标的误导,反倒让信任打了折扣。行业乱象若不改变,迟早会自食恶果。企业该做的,是把心思花在产品上,而非文字游戏里。

写在最后:重建信任,从现在开始

“千禾0”与“壹号土”之间的争议,仿若一面镜子,照出了营销的各类套路;与此同时也映照出了消费者的迷惘商标并不仅仅是障眼的东西,更是产品的“名片”原本就应该诚实地告知消费者。信任这种东西,丢掉是很容易的,而要再找回则是相当艰难的。下次去逛超市的时候,希望我们不需要像侦探那样去分辨,仅仅安心地挑选商品就可以了。

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市场还给透明和信任。你觉得呢?

1 阅读:8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