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部分撤离中国,是要“去中国化”?还是被我国市场淘汰了?

酒空的人已醉 2022-08-19 00:27:14

引言:我国境内的日本企业还是比较多的,就像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为了能够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提出来的政策就是大力的引进外资。当这些外资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建厂,不仅能够带动国内的经济发展,也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日本在这个时候就抓住了机会,有不少企业纷纷生根发芽,比如说丰田、松下等企业,进军了中国市场之后,发展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

然而在前一阵子,有一部分日本企业开始撤离中国,这就让不少网友疑惑,这样的举动是要“去中国化”,还是已经被中国的市场淘汰掉了呢?类似的状态,如果持续性的增长,对于整个市场会造成什么样的波动?就拿丰田汽车的发展来看,在2022年的时候,整体创造出来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幅度都已经达到了15.3%,营业额高达16192亿。然而在整体收入的比例里面,有来自一半的营业额,都是中国市场创造出来的。

既然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这么大,为什么有一些日本企业,会决定要从中国市场撤退出去呢?其实日本公布了可以获得政府补贴的相关企业名单,足足有87家,给出来的补助金额也高达700亿日元。而这些企业要想顺利的把这一笔钱装在腰包里面,就需要从中国撤离出去。紧接着把他们的发展方向放在日本境内,又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东南亚国家。

最近几年受疫情的影响,有不少企业纷纷倒闭破产。在运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挑战,不少企业都希望能够把这一笔资金装在腰包里。日本境内最大的信用调查公司TDB,针对于在中国大陆入驻的企业数量进行了统计,数量高达12706家。在如此大的占比中,能够获得补贴的企业都不到其中的1%。这也就意味着,还有很多的企业将会继续留在中国的大陆市场。然而从大方向来看,近几年来也有不少企业纷纷从中国市场撤离出去,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国货的质量在不断上升,得到的认可度也在不断的增加,无形中也挤占了不少的市场份额。

任何一家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都是需要盈利的,日本的公司之所以会在大陆来经商。看重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相应的土地租金。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把成本压缩到最低,然而伴随着我们国力的强盛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这些外来企业面临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就像之前来自于日本的松下,还有大金这些品牌,拥有的市场份额也慢慢的被我们国内的一些品牌替换掉。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有格力,还有海尔。国货的价格要更便宜一些,并且质量也要更好。

凭借着这些优势,购买国货的人群也在不断的增加,更何况我们国内市场的用工成本也在不断的提升,土地资金也会有所波动。如今这些企业把发展的方向放在东南亚市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相比之前在我们大陆发展来说,如今的利润要压缩很多。这似乎和“去中国化”,又没有太大的联系。当这些日本企业陆陆续续撤离了中国市场之后,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而这又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当日本企业慢慢的撤离中国之后,对我们国内的这些企业来说,拥有着一部分挑战,同时也拥有一些机遇。当这些企业撤退之后,也会流出一部分市场的大蛋糕。对于那些实力比较强大的企业而言,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增强自己的实力。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撤离我们大陆的日本企业大多数都是服装业,又或者是低端的医疗业。对于那些拥有高自主产权的科技企业,仍旧在大陆稳扎稳打。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丰田以及本田这些品牌,不仅想尽办法提升知名度,同时还在不断的扩大着生产量。

结语: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白白的放弃能够赚到钱的市场。对于那些撤退的企业来说,就是为了能够谋求一条更好的出路。对于这些留下来的企业来说,也面临一部分挑战,但最重要的就是不断的突破技术方面的壁垒,对技术进行创新。这些企业的离开,也就意味着市场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像那些没有优势的外来产品,也将慢慢的被我们国货替代。

2 阅读:1326
评论列表
  • 2022-08-23 09:44

    在深圳以前到处都是日企,现在你很难发现还有日企甚至是外国企业,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在走下坡路

    HBYy 回复:
    不是下坡路,是回头路,把外企吓跑啦
  • 2022-08-22 01:58

    服!横写!竖写!直写!纵写!大小写服!

  • 2022-08-25 12:54

    淘汰了,我们都很强了,日企干不过了。

酒空的人已醉

简介:酒空的人已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