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领域,职业规划大赛的含金量早已成为衡量高校就业指导水平和学生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以近日结束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为例,共吸引了北京地区92所高校近17万名学生参与。
虽然竞争激烈,但此次赛事的确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职业规划的舞台,更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机制,推动学生将个人发展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且这样的赛事成果,直接反映了高校在生涯教育、就业服务上的投入力度,而学生的参赛表现也成为观察一所学校就业质量的窗口。
那么,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的佼佼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就业情况究竟如何?答案或许可以从该校学生在第二届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中的优异表现中窥见一二。
根据赛事结果,信息科大参赛选手共斩获了6金、7银、7铜,且金奖获奖数量位居北京市属高校高教组第一,成为了北京市属高校中成长赛道和就业赛道的耀眼存在。
例如,该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高境均以清晰的职业目标和对通信行业的深入了解;斩获成长赛道金奖;还有计算机学院高原凭借对AI大模型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展示实践经验,成为了就业赛道金奖获得者之一。
而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从职业规划方案的前瞻性到演讲答辩的感染力,从专业能力到综合素质,这些学生展现出的竞争力,恰恰印证了该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精准发力。这种“以赛代练”的模式,不仅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更通过与行业标杆的对比,推动学生主动优化职业路径,为就业奠定扎实基础。
实际上,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信息科大在就业指导与服务上的系统性布局。该校始终将“就业育人”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构建了从课程教学到实战演练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以职业规划大赛为例,信息科大招就处联合各学院,为学生“送课程、送指导、送培训、送咨询、送岗位”,通过集中培训、一对一辅导、模拟面试等方式,帮助学生打磨作品、提升竞争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信息科大在就业服务中注重“全程化”与“差异化”结合。对于低年级学生,该校通过生涯规划课程和竞赛活动,引导其尽早树立职业意识;针对毕业生,则提供简历优化、面试辅导、岗位推荐等精准服务。这种分层推进的策略,使得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每个阶段都能获得适配的指导资源。
可以看出,从职业规划大赛的“实战练兵”到就业服务的“全程护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高质量就业”的内涵。无论是低年级学生的生涯启蒙课程,还是毕业生的精准岗位匹配,该校始终将“适配行业、适配学生、适配时代”作为核心,助力学生实现“好就业”与“就好业”。
因此,如果有考生看重高校的就业服务和指导能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