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如果没有周总理,可能胜利的机会都没有

星空巨影 2025-02-21 11:11:05
前言

当年尼克松讲过这样一句话:毛泽东是拿主意、定大事的人,周恩来,则负责执行。不得不说尼克松这话真的是说到点子上了,不过啥事物都是相对的嘛。

这两位伟人对中国做出的贡献那是不容置疑的。大家都知道,要是没有毛主席,就不会有新中国。可要是没了周总理,中国革命想取得胜利那可太难了,可能性非常小。

一、磨合

周总理和毛主席,早在大革命时期就互相知晓对方。就是因为有这样一段经历,他俩才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战友。这事儿得从当年的中山舰事件说起,大家都知道,这个事件可是两党关系破裂的导火索,从这事儿就能瞧出蒋介石的野心了。

那时候在我们党内,对于这事儿咋解决,那可是说法多得很。不过周总理和毛主席他俩都觉得应该反击,后来的事实也表明,他俩这个想法可太对。大革命失败之后,他俩选择的道路也特别相似,都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没过多久,周总理就领导了南昌起义。一个多月之后,毛主席又领导了秋收起义。不过,这时候他俩还没像后来那样整天待一块儿工作。他俩开始一起共事,那都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的事儿了,这时候周总理到中央苏区来了。

得承认,刚开始的时候周总理的职位比毛主席高,他俩一开始也得互相磨合磨合。周总理到苏区后就负责军事领导工作。要说一下,周总理刚到那儿,对当地环境啥的都不太熟悉,所以第一次做决策的时候,周总理就跟两年前似的,没听毛主席的建议。

当时中央下达的命令是进攻中心城市,大家都知道这个政策对我们党来说不太合适,可一开始没几个人能瞧出这个政策有毛病。周总理一直以来都特别敬重毛主席,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所以他首先询问的就是毛主席的意见。

根据中央的指示,当下就该组织部队去攻打江西的中心城市。周总理询问的时候,毛主席也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想法,毛主席觉得眼下咱们的军队还不具备攻打南昌的条件,之后中央就决定从抚州、吉安、赣州这三个城市里挑一个去攻打。

中央局开了个会,大多数人都觉得先打赣州比较好。为啥?在这三个城市里,就数赣州现在的守卫最松。不过它为啥松?这是有原因的。赣州的城墙特别坚固,特别容易防守,很难攻打,所以就算守军比另外两个城市少,也能守得住。

很可惜,当时大多数人都赞成攻打赣州。周总理对苏区的情况了解得也不是那么全面,所以就打算听多数人的想法去打赣州了。嗨,可往往真理是在少数人那儿的,最后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城市没打下来,咱们的军队还伤亡了三千多人。

最后到底还是得请毛主席出马,把红五军团派上去,这才把被围困的红三兵团给救了出来。就这一回的失败,周总理说心里不难受那肯定是假的,多少条人命!可实际上这也不能全怪周总理,那时候周总理执行的也是中央下的强攻命令。好在第二次决策的时候,周总理就听毛主席的意见了。

红军撤退之后,就开始琢磨下一步该咋走了。毛主席得知闽西地区国民党的兵力不但少,还不是啥主力部队。所以,毛主席就提议中路军转变方向,直接朝着闽西进发。嘿,最后的结果那可是大获全胜!也正是这一场仗打赢了,周总理对毛主席就更加钦佩了。

打这之后,只要毛主席的想法跟苏区其他人,哪怕是跟中央的指导思想不一样的时候,周总理就算不能毫不犹豫地站到毛主席这边,可他也从来没跟毛主席对着干过,还一直都想尽办法利用自己的身份护着毛主席。

二、坚定支持

在长征前夕,军事方面周总理是最高领导人,毛主席,是红一方面军的领导人。周总理对毛主席在军事上的决策那可是一直大力支持的。当时,中央苏区基本都听王明指挥,王明和毛主席的想法不一样。

周总理跟其他人不一样,到苏区之后,他没照着王明那套路线走,还老是听主席的意见。这事儿,让中央对主席有意见了。这不,1932年10月的时候,咱们党早期很有名的“宁都会议”就召开了。

当然,后来在周总理的极力要求下,中央才重新恢复了主席在军队里的职位。可惜,没多久,王明那些人就把咱们党的大好局势给破坏了。

军事方面,王明、博古那伙人死死地按照王明的那一套来干。毛主席和周总理提出的正确建议,他们多次都给否了,还把周总理往外推。周总理自己都讲:“我都比不上参谋长,就只是个参谋处长。”就因为他们这么指挥,咱党不得不搞战略性转移了。

都到这个地步了,他们还没意识到是自己的路线错了。而且,他们还想不让主席和红军一起行动。好在这一回,周总理坚决地站在毛主席这边,不然,主席说不定早就被他们从核心圈子里排挤出去了。

这时候红军的会议还是周总理主持。会上,周总理依旧力挺毛主席的想法。不过博古他们,还是打算按原来的计划干。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照毛主席说的做。李德知道这事儿以后,立马就不干了,他不赞同按主席的方案来。

三、共事半生

大家都知道,在咱们共产党内部,周总理那可是脾气相当好的。可就这一回,他跟李德吵得特别凶,周总理气得都冲着李德拍桌子了。毛主席能走上总指挥的位置,那可少不了周总理的支持。一直到遵义会议召开了,毛主席在党内的地位才被正式确定下来。

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在党内有时也会碰到难处。当时,好多人都主张开战,可毛主席觉得要是跟敌人硬拼的话,那肯定得吃亏。但毛主席就一张嘴,哪能说得过这么多人。毛主席心里就认定周总理肯定会支持他的想法,当天晚上就去找周总理了。

也不知道那天晚上他俩都聊了啥,可到了第二天,毛主席和周总理就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给说服了,这就避免了红军遭受损失。他俩从认识到一起共事,这都过去好几十年了。毛主席对周总理那是一百个放心,哪怕是在最不安稳的那几年,周总理的地位也没人能撼动得了,这背后,也是毛主席在悄悄支持着。

周总理逝世之后,就有那么些人开始搞些小把戏。他们竟然大言不惭地说把周总理的功绩给夸大了,还说邓公写的悼词歌颂得太过分了,得推翻这个结论。后来毛主席知道这事儿了,直接就说:“谁要是攻击周恩来,老百姓肯定不答应,想要推翻结论,老百姓也不会赞成的!”

结语

毛主席对周总理那可是一直都高度评价!毛主席甚至直接就说:“周公确有吐握之劳。”想当年周总理重病在身的时候,毛主席压根就不想把总理这个位置给别人。在毛主席心里头,周恩来就是担任总理的最佳人选,而且可以说没有其他人能比。就是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带领下,咱们才有了现在的中国。

29 阅读:3802
评论列表
  • 2025-04-11 20:11

    小编写得很对!👍

  • 2025-03-29 22:05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 2025-04-12 22:05

    周总理是完美的人。

  • 2025-03-14 09:40

    周总理是全能型伟人,他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南昌起义前敌委书记,长期担任军委副主席兼情报部门部长,主持情报与统战全面工作,而叶帅则长期担任军委委员·参谋长·情报部门第一副部长,分担周总理的情报和统战工作

  • 2025-03-21 16:17

    非常正确

  • 2025-04-03 20:25

    总理如果授帅应该是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