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子堆里有几个女孩混在其中,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她们留着和男子一样的齐耳短发,穿着相同的工作服,手里拿着锤头,干的也是力气活。在这儿,不分男女,女孩们的力量也跟得上。
1952年的时候,有个齐耳短发的女子,她特别热情开朗。她牵着一头戴着大红花的牛,抬头挺胸地跟老百姓们打招呼。老百姓就问她:“英儿,你有劳动牛?”辛志英回答说:“不是不是,这牛是大家的,是咱们的模范牛。”
老百姓们虽然不太明白是咋回事儿,可瞅着那鲜艳的大红花,高兴劲儿就慢慢上来了。这可是自家村子里的好孩子,大家脸上自然而然地就都堆满了笑容。那辛志英的“模范牛”是咋得来的?
辛志英1933年出生,在毛主席领导革命、抗战的那个时候,她还只是小乡村里的一个小娃娃。日军扫荡的时候,她就跟着家人到处躲来躲去,周围传播的思想大多也是封建的,当时的辛志英就一个念头,那就是平平安安地活着。
那时候的辛志英,咋也想不到自己过了好些年居然能当上劳模,还成了毛主席亲自邀请的人。这可都是辛志英在风里来雨里去、天天风吹日晒的日子里一点点挣来的。
辛志英住在湖北,她的村子紧挨着长江荆江分段,那地方老是闹水灾。新中国成立之后,水患特别严重。就两年的工夫,辛志英村子里的人老是泡在水里,刚置办的东西,一场洪水就能让他们的生活又回到解放前的样子。
除了这些,百姓们刚分到地,地还没捂热乎,洪水一来就受灾了。所以,不管是当地百姓,还是国家,都得赶紧修整水利工程。
辛志英在村里算是女人们的领头人,她对大家讲:“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是咱们在干,咱们手上的老茧可不比男人少,说不定咱们女人比男人还厉害。”
辛志英说的这些话,还真就被她后来的行动给证实了。1952年的时候,国家的分洪工程建设开工了。在湖北,大家齐心协力行动起来的壮观场景再次出现。辛志英她们也加入到了“打碎石”的劳动当中。
劳动一开始,一大群人乌泱乌泱的,大家你一锤我一锤地干着,锤击的声音在脚下不断响起,此起彼伏的。这可是力气活儿,每个人都特别卖力,辛志英也不例外。他们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一万多方的碎石量,在当时,这任务看起来简直遥不可及。
他们几个人一整天加起来一方都完不成,上万方就更别想了。结果,才过了一天就有人开始抱怨了:“太累,打得我腰酸背疼的,我一个人干这活儿又难熬又枯燥。”
辛志英特别能体会那种感觉,就开始寻思办法了。到处一打听,才知道这情况是个普遍现象。辛志英也没跟人商量,第二天就直接跟熟悉的妇女说:“咱倆一块儿打,两个人的力气大些,还能少用几锤子多打出点儿。”
一整天,辛志英和那个妇女就没住嘴,一会儿严肃一会儿笑的,数她们那块儿最热闹,平均算下来,一天里就属她们完成的工作量最高。
甚至到了第二天,旁边的妇女还对辛志英讲:“咱昨天干得可不少,可我这力气还剩好多。两个人一起干就是快,可比一个人强太多。”
时间一长,所有人都这么干起来了,有的人还组建了自己的小队伍,有了小组长。队伍由两个人、四个人或者更多人组成,这么一来,这碎石的活儿好像就没那么无聊了。大家手上的茧子是越磨越厚,可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嘴里说的也都是开心事儿。
效率一下子就提上去了,这项工作不但圆满完成,还提前了两天。在这当中,辛志英的贡献那可是最大的。
这样的话,辛志英绝对称得上是劳动模范。辛志英讲道:“国家给咱们创造了条件,咱们也得有所行动。”
辛志英干了一辈子“治水”的事儿。后来,辛志英公开表示:“我这一辈子很平凡,就想做自己会做又爱做的事。”
有人就问:“那您喜欢做的是什么?”
辛志英说道:“治理水患。”
辛志英可是劳模,还是当地的人大代表哟。她这一辈子都献给水利建设,老是在外面忙个不停。有人回忆说,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是为了让建议能落地实施,辛志英都会啥都不顾地往前冲。
要是碰上刮风下雨的天气,就有人会劝她:“等风停了、雨住了再去呗。”
辛志英总是会讲:“不能等,耽搁一会儿说不定就会出大问题。”
辛志英开展工作的时候,每次出差都特别节省,就怕多花钱。只要是自己能准备的食物,辛志英就会讲:“自己准备的也不错,能填饱肚子就成,钱得花在关键地方。”
辛志英的精神传给了好多人。她教导子女、儿孙,让他们都受到熏陶。辛志英的孙子就说过:“奶奶的精神和情怀是我们全家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故事。”
1952年对辛志英来说是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年。水患那么艰难,最后终于被治理好了。而且,她还收到了毛主席的邀请,邀请上写着“邀请辛志英同志参加国庆。”
在北京,辛志英穿着中山装,端着酒杯对毛主席敬祝。毛主席可高兴了,马上转头问傅作义:“是男的还是女的?”傅作义回答是“女的”,毛主席就说道:“女的好,女的也能成为国家的脊梁。”
毛主席说过的话,辛志英可是记了一辈子。
从建国前一直到建国后,毛主席始终非常重视“劳模”。早在1937年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开始倡导劳动行动了。
在陕北的时候,毛主席深深意识到,不管做啥事儿都得靠自己!要想活下去,就得自己动手劳动。当时毛主席设立表彰行动,就是为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让大家能有最深刻的认识。
毛主席他老人家自己先带头行动起来。他不但亲自参加生产劳动,还带头支持这种鼓励(行为)。在制造生产工具的时候,毛主席就讲:“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得给他们发挥的空间,这样才更有利于生产。”
毛主席接见劳模的时候,总是满脸笑容。劳模们跟毛主席坐一块儿的时候,常常会很紧张。毛主席穿着中山装,那关怀和教导就跟家长似的,每句话都说到点子上,也都深深印在劳动人民心里。
等他们汇报工作的时候,就跟平常聊天似的,能说的话、能提的建议也就更多了。毛主席最爱听他们讲,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楚百姓的需求。
新中国成立之后,女同志的数量越来越多。她们接触的事物和男同志没什么差别了,就说“开拖拉机”吧,都成平常事儿了。像辛志英这样的女同志可不少,她们哪怕带着伤病,也不会被任何困难吓倒,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建设出份力。
后来,周总理想让辛志英去更高的工作岗位任职。辛志英却拒绝了,她讲:“基层的工作很重要,我手头的治水工作还没干完,我得对老百姓负责。”
辛志英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她的“劳模”精神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