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在尼罗河的养育之下,古埃及人民创造出了让世界都为之惊艳的宝贵文化遗产,漫长的时光之中,金字塔被风沙侵蚀,古老的陶片被黄沙掩埋,我们拨开掩盖在历史之上的尘埃,去探索古老久远的古埃及前王朝。
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在公元前4000-前3100年间,是古埃及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第一王朝建立的这段时期。
在这一时期,定居文明逐渐出现,继而在尼罗河河谷和绿洲的不同地带逐渐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在埃及出现了国家。
前王朝时期是古埃及文明的第一时期,在这一阶段,国家虽小人口也不多,但是王权已经得到体现,在古老的陶片以及纺织残片上已经出现了国家王权的代表。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在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王权的表现形式。
古代埃及的王权观念起源较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王权观念逐渐根深蒂固,国王以神的身份对国家进行统治,为了显示国王权利的合法性和神圣性,王权符号应运而生,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王权符号是王名框。
古埃及王权的形成过程漫长且复杂,在文字产生之前,关于王权信息的表达融入大量的原始艺术信息,王名框最早出现在涅伽达文化I末期,至涅伽达文化Ⅲ时期基本形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明框的出现与王权的产生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
最早之时,这些王名框具有一定程度的标识作用,用来标记那些贵重物品的所有权,较为成熟的古埃及文字出现在大概公元前3100年,在文字出现之前,王名框作为一种记录符号被古埃及人在陶器、标签、印章以及调色板上进行标识或者记录。
前王朝时期的王名框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矩形上方出现的鹰隼,这是荷鲁斯神的化身,王名部分书写的是国王的荷鲁斯名,即卡名,矩形的下半部分是三到四条垂直的线条,这是王名框的第三部分。
鹰隼代表荷鲁斯神,鹰隼出现在王名框上,证明王权与神权达成统一,体现了王权神授的合法性;荷鲁斯名及卡名体现了古埃及宗教里的转世学说,昭示了王名框与来世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矩形下半部分的三到四条线条,反映出了古埃及建筑的外观,类似于壁龛。
王名框体现了国王与神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国王是荷鲁斯神在尘世间的化身,从而展现了王权的合法性及神圣性,同时王名框作为一种表示符号,也间接的反映了王权的产生,萌芽及成熟的发展趋势。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作为独一无二只能被国王使用或者只能代表国王所有物的王名框,在现代人看来已经与后来封建社会时期国王的玺印一样,是王权的象征。
古埃及王权的发展漫长且复杂,王名框的出现体现了古埃及人对于荷鲁斯神的崇拜,同时也展现了王权与神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古埃及的历史上,文字的演变是由刻画符号而来,人们通过自己所见到的日常事物来作为日常记录的标记。
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频繁的标识逐渐有了自己的描绘标准,这就是古埃及文字的起源,而王名框是最早用来表示王权的可画符号,所以从一方来面来讲,王名框也是古埃及文字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
希拉康波利斯是古埃及奈赫恩城的希腊语形势,在这里发现了纳尔迈调色板,纳尔迈权头,蝎王权标头等标志着王权和统一国家出现的重要文物。
希拉康波利斯100号墓是唯一一个有彩绘壁画的墓,虽然保存状况级差,有多处损毁的痕迹,但是依然可以看出里面画面丰富,有明显的叙述性。
100号墓壁画的内容有五个主题:格斗与奏乐、砍杀俘虏、狩猎、杀牲祭祀、塞德节(舞蹈、跑步等)。
特别是画面中的一个人物抓打,杀戮“敌人”的图像,这里的“敌人”不只是指代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也象征着宗教社会里“邪恶”或者代表邪恶的一些人或物,这种“暴力”的行为展现出了古埃及王权行为的表达。
在100号墓的墓壁上方,有大面积的黄色颜料描绘出的浅黄色区域,这是整幅壁画的背景,可能是当时的工匠为了表现尼罗河的沙漠环境,整个壁画中有五条白色的船和一条黑色的船,画面四周充满了“抓打”或者“拷打”人物的场面。
壁画的左下方有一位身材高大的“大人物”,一手拿着梨形棒子,另一手拉着三个屈膝下跪,身材矮小的人,整个画面表现出了“大人物”对其余三人的威吓。
从这幅画面中我们得知,“大人物”的身份必然是远高于身边的这些“小人物”,并且准备击打的动作也展示了其具有相当的权力。
图像是另一种语言,虽然整篇壁画上没有一个文字,但我们也从其展现的画面中看到了统治与征服的关系。
在古埃及先民的观念中,人类社会是充满秩序的,而充满邪恶的人或物会打破秩序破坏社会稳定,这些“邪恶”既是流窜于人类聚居地的野生动物,也指代外来入侵的敌人。
对抗邪恶维持秩序的观念一直贯穿于古埃及的历史之中,而在壁画中的“大人物”拥有统治的权力,能抵御外敌的入侵,维持社会稳定的秩序,从这一方面来讲,这种权力的表现已经是古埃及先民对于王权的敬畏。
赛德节是国王登基三十周年的纪念仪式,也是国王战胜衰老,恢复青春的仪式,它既是过往生命活力的的更新,也是统治权利的更新,它具体开始于7月中旬尼罗河泛滥,也就是古埃及新年开始的时间。
在这场仪式上,法老要重新加冕,接受臣民的朝拜,沿着埃及的边界巡逻,象征着她对埃及的绝对占有,这种节日仪式十分盛大,古埃及壁画和浮雕上留下了大量的关于庆祝赛德节的盛大场面。
赛德节是古埃及的重要节日,是法老参与演出的最重要,最古老的宗教节日之一,与王权关系密切,节日以庆祝法老顺利统治一定年限和更新王权为目的,主要以后者为核心,在节日游行和神秘的仪式中,使全国人民再次认可了法老的合法统治。
三十年一次的节日庆祝,在宗教和仪式的掩盖外衣之下,实则体现了统治阶级通过节日形式来巩固统治,加强王权的本意,是法老维护国家统治权力的工具。
古埃及国王一般在即位三十年之后才会庆祝自己的第一个赛德节,这是关于赛德节的“三十年原则”,长期以来,关于赛德节的记载可以用来推断统治的时间,也成为埃及年代学的重要证据。
古埃及王权的发展缓慢又复杂,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埃及从宗教神权中表达出王权的象征,又在逐渐集中的王权之下表现出国王权利的至高无上,从而让古埃及在经历分裂统一之后成为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王权统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