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我军各军兵种趁着向全国人民新春拜年之际,又从仓库里的角落中拉出各种过时装备“哭穷”。连续10多年“下饺子”的人民海军,拿出053H型导弹护卫舰,空军部队则搬出歼-7,至于陆军老大哥,更是直接拉着59式坦克亮相。
当然,所谓的“哭穷”并不是有意为之,仅仅是中文互联网上一则有趣的谈资。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尤其是经济基础的日渐雄厚,曾经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人民军队,迎来自建军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局面,无论是人员素质、练兵备战能力还是武器装备水平,都处于世界一流位置。
在短短几十年间,解放军就从骡马化、摩托化,一举完成机械化建设,并在信息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展速度令世界惊叹。亮眼成绩的取得,除了归功于战略方针的引领作用外,归根结底还是有着现实层面的物质保障。
如果缺少军费的支撑,任何军事发展计划都不过是白纸一张。
近日,伴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我国2023年军费的话题成为国内外媒体热议的焦点。报道显示,2023年中国军费预算将达到15537亿元,增幅大约为7.2%,创下历史记录,同时这也是继2022年之后,我军军费涨幅再度突破7%。
1.55万亿人民币的军费总额,超7%的军费涨幅,如果换成任何一个除中美以外的国家,都意味着其战争机器已全部启动,必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联合国必须下场干预。
而对于处在多场地缘战略危机中,且军队规模庞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如此规模的军费开支,则只是“最低限度”。换种说法,就是中国军费开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俄乌冲突引爆的政治军事危机,让大多数欧美国家走上扩大军事开支的道路,军费支出占GDP3%,从原来的高压线,变成现在的最低线。以所谓“自卫队”身份伪装的日本武装力量,今年的防卫费总支出高达6.8万亿日元,相比去年暴增26%,如此罕见的情况,在国际新闻场上则未曾引起风波。
而将中国视为自己“头号威胁”的美国,之前通过的2023财年国防预算案总额高达8579亿美元,增幅直接超过10%,总额高达我军的3.8倍。
环顾全球各主要国家,中国7.2%的军费涨幅,反而是最正常、最理性的一个。而从GDP占比来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军费支出长期低于GDP的1.5%占比。
对于超1.55万亿人民币的军费总额,很多人并没有太多真切的感知。按照一艘055万吨大驱的造价是60亿人民币,一艘福建舰航母500亿总造价计算。
如果全部用来采购055万吨大驱,则能新装备260来艘;如果全部用来建造装备电磁弹射器的福建舰航母,则能购买31艘。
当然,上面所做的只是最基本的换算,不包括武器弹药消耗、训练支出和人员津贴。即便1.55万亿人民币的购买力如此惊人,但在现实层面,也不能全部用来采购某一款或某几款新装备,必须做到各军兵种,各个战略方向的统筹兼顾。
总的来看,我军今年的换装压力相当大。年初,空军官宣将在年内换掉所有剩余的歼-7战机,由此出来空缺,只能由歼-16、歼-20等来填;海军方面,在首批055驱逐舰完成建造并基本交付部队之后,052DL、055B型以兴建也被提上日程;陆军方面,合成化突击力量的建设仍在继续前进;面对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发力,火箭军也不能高枕无忧,早日列装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有助于巩固我军在战略打击领域取得的既定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南部的中印边境,东北部的朝鲜半岛、东海、南海与台海的深层次危机,都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战略安全。在国际风云持续动荡的今天,我们既要有不动如山的镇定姿态,更要随时做好动如雷霆的准备,随时应对一切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