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原以为日渐明朗的乌克兰局势,却朝着复杂莫测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中国主动提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和平方案”,受到国际上大部分国家都一致支持;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军援乌克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现在已将美英德第三代主战坦克陆续交付乌军,下一阶段军援的装备,就将是F-16战机,如此一来,乌军将拥有对俄罗斯腹地发起军事进攻的能力,白宫所谓“不扩大战火”的承诺就是废纸一张。
外部局势越是动荡,中俄战略关系就越需要稳固。不久前,王毅主任在访欧行程即将结束之际,出访俄罗斯,同俄总统普京,俄外长拉夫罗夫、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长帕特鲁舍夫等人进行会面。在深化中俄传统友谊的同时,树立共同反霸权的共识。
而在王毅访俄后不到半月,俄罗斯上合组织事务代表、普京特使哈基莫夫现身北京,与中方就在上合框架下的合作展开协商。
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哈基莫夫表示,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国际舞台上并不总是立场一致,但绝不会相互对立,关闭交往大门。
显然,在中国首都北京发表这番言论,指得自然是中俄两国间的十分微妙,且不易被人察觉到嫌隙。
乌克兰危机的突然引爆,让全球各主要国家都面临选边站队的问题。西方国家自不必多说,紧紧倒向美国阵营,但对于其他没有太多利益纠葛,同时也不愿得罪美俄的小国而言,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众所周知,乌克兰危机台前幕后牵涉太多历史和地缘政治因素,绝大部分非西方国家的态度只能是保持中立。而即便是在俄罗斯占主导地位的集安组织中,也只有事实上的盟友白俄罗斯明确站队俄罗斯。
因此,在俄高层看来,集安组织事实上已经失灵,通过上合框架引入外部的强力支援(特指中国),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角度而言,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炒作,正逼着中俄两国相互靠拢。近段时间,美高官不断对外释放“中国计划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言论,并在此基础上警告中国“不要军援俄罗斯”。
面对美西方的叫嚣,王毅主任在会见欧盟官员时反驳,“为何北约能够军援乌克兰,中国却不能军援俄罗斯?”
当然,奉行防御性和不结盟政策的中国,并非要向俄罗斯供应武器。所反对的只是美西方国家不加掩饰的“双重标准”,以自己的一家之法去审判其他国家。
不过在处于危险环境下的俄罗斯看来,中方这一表态,却与自己希望用上合取代集安,发挥地区军事集团的想法不谋而合。
此前,俄方高层曾建议,通过建设军事情报共享机制,增强上合军事协作水平。而在随后举行的上合与独联体防长会上,普京破天荒提出,希望在组织内部分享军事建设经验,甚至互相引进先进武器装备。显然,这并不局限于俄罗斯的军火出口,也包括向中国寻求高水平无人机、精确制导弹药等。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上看,为应对美西方对自己的“围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坚定发展同中国的战略协作关系,可谓至关重要。
不过俄罗斯忘了一点,中国虽然是上合组织的发起国,但中国从来没有像美国领导北约一样,将上合打造为一个四处开战的军事集团,和平发展与安全合作,才是各成员国选择加入上合的初衷。
如果中方依托自身在上合组织内的领导地位,将上合打造为全面倒向俄罗斯的军事集团,那么首先产生的结果,不是挺俄群体的迅速壮大,而是上合自身的土崩瓦解,不愿意被俄罗斯绑架的上合成员国,会主动选择退出组织。这样一来,中国几十年的苦心经营算是付之一炬。
访问结束后,哈基莫夫对俄媒表示,上合成员国并不寻求该组织成为一个政治军事集团,上合工作的开展将基于安全、平等与合作的原则。显然,俄方心心念念的“中俄军事同盟”,中国依然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