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转发了一段视频,声称“股神”沃伦·巴菲特支持其经济政策,并称特朗普正在实施“50多年来最佳的经济行动”。然而,这一操作迅速翻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当天紧急辟谣,直指相关言论为“虚假信息”。这场风波不仅揭示了政治人物对经济符号的操控企图,也凸显了信息时代谣言传播的复杂性。

一、特朗普的“背书”策略:借势还是焦虑?
特朗普选择在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转发该视频,显然试图借助巴菲特的权威为争议性政策背书。视频声称特朗普“故意让股市暴跌以推动降息”,并引用巴菲特的“支持言论”强化其经济决策的正当性。然而,这一操作被广泛质疑为“断章取义”。事实上,视频最早于3月13日由一名Instagram用户发布,内容实为拼接巴菲特过往言论与虚构解说,其传播恰逢美股因关税恐慌连续暴跌,市值蒸发数万亿美元。分析认为,特朗普此举意在转移市场对其关税政策引发经济动荡的批评,同时借巴菲特之名安抚投资者情绪。

二、巴菲特的迅速澄清:拒绝被工具化的立场
面对谣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反应果断,明确声明“所有相关报道均为虚假”,并强调巴菲特不会在5月3日股东大会前对经济议题置评。巴菲特本人更通过CNBC表态,称需在谣言时代“打击虚假信息”。这一澄清与其长期立场一致:
1. 反对关税政策:巴菲特曾多次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措施,称其“某种程度上是战争行为”,并指出关税本质是“消费者税”,最终由普通民众买单。
2. 政治中立原则:自2016年起,巴菲特逐渐淡化政治表态,避免争议言论影响伯克希尔的业务。2024年10月,公司已明确否认其支持任何政治候选人。
三、事件折射的深层矛盾:经济真相与政治叙事,此次风波暴露了多重矛盾:
经济理性与政治操弄的冲突:特朗普试图将股市波动归因于“战略降息”,但巴菲特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均指出,关税政策直接加剧了通胀和经济衰退风险。
信息传播的失控:虚假视频通过社交平台病毒式扩散,即便权威辟谣后,仍可能被部分受众采信,凸显后真相时代的认知困境。
市场信心分化:尽管伯克希尔股价年内逆市上涨近10%,但巴菲特抛售股票、囤积现金的防御性策略,暗示其对经济前景的谨慎态度。

四、启示:权威符号的脆弱性与公众人物的责任
特朗普的“背书”闹剧再次证明,经济权威的符号化利用虽能短暂吸引眼球,却难掩政策本身的争议性。而巴菲特迅速辟谣的举动,则体现了公众人物在信息乱局中维护真相的责任感。正如其在股东信中警示:“稳定的货币需要智慧与警惕”。当政治叙事试图扭曲经济现实时,市场终将以长期逻辑作出回应——或许这才是“股神”留给世人的真正启示。
这场“虚假背书”风波不仅是特朗普与巴菲特的一次舆论交锋,更是经济政策理性与政治短视博弈的缩影。在真相与谣言交织的时代,唯有坚持事实与专业主义,方能抵御短期的喧嚣,守护长期的经济秩序。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