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陶铸被毛主席任命为中宣部部长,夫人曾志:这工作你不合适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4-24 03:52:34

1966年5月底,身在广州的陶铸接到了来自北京的一纸调令,调令上明确写着要将他调任为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主管党内各项重大宣传工作。

对于这样一个任命,陶铸本人倒没有想太多,回到家以后,便开始做起各项准备工作。

可是,与陶铸的乐观态度相比,他的夫人曾志却是一脸愁容,她有些担忧地劝说道:“还是跟上级领导说一下吧,这份工作你不合适!”

正在忙着收拾的陶铸回转过身,笑着安慰道:“你放心,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懂得分寸的,再说……”随后,他接着说道:“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我怎么能推辞呢?你忘了咱们当年的誓言了吗?”

丈夫的话让曾志陷入了沉思,耳畔似乎又响起了当年战场上的号角声,于是她下定了决心,一脸坚毅地说道:“是我想多了,你去吧!不用担心家里,一切有我!”

陶铸欣慰地点了点头,夫妻二人不约而同地望向窗外,回忆起了当初的那段峥嵘岁月……

革命夫妻

1911年,曾志出生在湖南宜章,父母最初为她起名为昭学,希望她可以做一个有学问的人,而她确实也不负众望,在13岁那年便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衡阳女子师范学校,在校学习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的启蒙,主动投身到反对封建礼教的运动之中。

1926年,曾昭学报名参加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为自己改名为“曾志”,立志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革命者,为全天下的女性争志气!

曾志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不仅坚定地废除了父母为她包办的婚约,还在这一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从此正式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革命者。

革命斗争是残酷的,曾志的革命征程更是坎坷的,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她的两位革命伴侣都先后为革命牺牲,而她的三个儿子也被迫与她分离,这对于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来说,是何等的残酷?

然而,曾志并没有被现实打倒,只因为她早已做好了为革命牺牲一切的准备。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志遇到了陶铸,一个影响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很多年以后,她仍然记得同陶铸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那时的曾志刚刚从闽西游击区回来,正准备去找福建省委书记罗明汇报工作,可是还没进屋,便听到了里面传出了剧烈的争吵声,紧接着一个面红耳赤的男人便冲了出来。

一见到曾志,那个人愣住了,呆呆地望着她,而一向爽朗的曾志也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时,罗明出来了,给这两人做了介绍,曾志这才知道眼前这个凶巴巴的男人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陶铸。

在曾志的心目中,陶铸可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他不仅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还先后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轰动一时的厦门劫狱斗争便是由他亲自指挥的。

而陶铸呢,他也早就听说过曾志的故事,对于这个能让国民党花重金悬赏捉拿的“共党女匪首”,他委实是佩服至极,现如今当他见到曾志本人时,却发现她竟是一个如此温柔漂亮的姑娘,心中更是平添了一抹爱慕之情。

1932年,因为共同的革命信仰,曾志与陶铸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一对革命夫妻,在那个风雨兼程的年代里,他们不仅仅是夫妻,更是战友、同志,面对着烽火硝烟的残酷现实,他们许下了一个共同的誓言,那便是——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

正是在这份誓言的鞭策和鼓励之下,曾志与陶铸这对革命夫妻携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婚后不到一年,陶铸便在一次执行活动中不幸被捕,在丈夫失去音信的五年时间里,曾志并没有消沉,而是跟随战友一起在闽东一带坚持打游击战争。

待到陶铸九死一生归来之时,两个人又继续并肩奋斗,1945年,党组织安排他们前往东北沦陷区组织敌后游击斗争,临行之前,他们将年幼的女儿托付给了别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刚正如松

别看战场上的陶铸如生龙猛虎一般,生活中的他却也有着细腻浪漫的一面,在戎马倥偬间,他常会写些诗词来借以明志,而他最为钟爱的歌咏对象便是松树,喜爱它高风劲节的情操,并自觉自愿地践行着松树的风格,久而久之,其为人亦是刚正如劲松。

新中国成立以后,陶铸先后被任命为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代理书记等职务,自1957年起,他开始担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

在广东任职期间,陶铸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关心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为了让群众每天吃到新鲜蔬菜,他还经常深入产地进行调查研究,对于不称职的干部坚决予以批评教育。

正是秉承着这份襟怀坦荡、大公无私的工作精神,陶铸为老百姓做出了很多实事,可是在广东生活了多年的他却从来没有更换过房子,他的母亲也一直长期住在农村,每每组织上想要为他解决个人问题时,都被他严词拒绝了。

1966年,正在工作中的陶铸接到了一份中央调令,任命他接替彭真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虽然对此感到有些意外,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命。

回到家以后,陶铸将工作调动的事情说给妻子曾志听,并嘱咐她做好举家搬至北京的准备,说完,他便又去忙工作了。

曾志却坐不住了,她来到丈夫面前,担心地说道:“我思想来想去,觉得你还是把这份工作推了吧,你的性子太过耿直,不适合到中央去工作!”

陶铸转过身,笑着安慰道:“又不是小孩子了?哪能像从前那么莽撞呢?”

“可是……”曾志还想再说些什么,陶铸却制止了她,一脸严肃地说道:“这是党派给我的任务,我怎么能推辞呢?你难道忘记我们之前所立下的誓言了吗?”

丈夫的话让曾志瞬间清醒过来,是啊,“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我们怎能因为顾虑个人家庭的事情而耽误国家大事呢?

想及此,曾志不再犹豫,她认真地回答道:“你去吧!我支持你!家里的一切都有我呢!”

望着妻子坚定的眼神,陶铸感激地点了点头,几天以后,他按照规定时间来到北京走马上任,正式开始了在中央内部的工作。

但此时中央的工作却并没有陶铸想得那样简单,具体工作倒不算难,难的是如何处理好与各部门的关系,而这也正是当初曾志所担心的事情。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有些人想要将陶铸拿来当枪使,但是一身正气的陶铸又怎会沦为别人的工具?对于那些不正确的事情,他从不拐弯抹角;对于那些莫须有的批判,他从不姑息纵容,而这样的结局便是他自己反倒成为了别有用心之人所攻击的对象。

就这样,几乎是一夜之间,陶铸不仅被撤销了职务,还被软禁起来,彻底失去了人身自由。

即便如此,刚正如松的陶铸也并没有向恶势力屈服,他要为自己的政治名誉做最后的斗争。

铁骨柔情

当陶铸深陷泥淖之中时,充斥在耳畔的尽是漫天诬陷之词,在这个危难时刻,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他的妻子——曾志。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曾志向来都不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从革命硝烟中一路走来的她又岂会是等闲之辈?在与陶铸的婚姻中,她永远都是最强势的那一个,经常会因为意见不合而与丈夫大吵一番,而最后都是以陶铸认错告终。

但这一次,曾志却没有和丈夫吵,当质疑之声不绝于耳时,她选择了坚定地站在丈夫这一边,以从来未有过的温柔之语来抚慰陶铸那颗千疮百孔的心灵,曾经的铮铮铁骨全部转化为了此刻的柔情似水。

在那段痛苦但却温馨的日子里,曾志与陶铸日夜相守,他们彼此安慰、相互鼓励,虽然是四面楚歌,但于他们来说,却是甘之如饴。

夜半无人之时,曾志也曾默默询问过丈夫:“是否会想过以死来解脱?”

陶铸却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自杀便是承认自己错了,活着就是要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即便不能如愿,我也至死不悔!”

陶铸的话,字字犹如千金,生生烙印在曾志的心中,然而现实却远比他们想象的更要残酷,没过多久,他们夫妻二人便被迫分离了。

临别之时,陶铸亲手写了一首诗来送给妻子,诗的名字叫做《赠曾志》,然后他握着妻子的手,一字一顿地说道:“告诉我们的孩子,爸爸是清白的,让她要坚强,长大以后做一个好人!”

尽管心中有万分不舍,曾志还是含泪点了点头,目送着丈夫离开,殊不知,这一别便是永远,几个月以后,陶铸便在狱中含恨而逝。

在得知丈夫的噩耗以后,曾志一夜难眠,一头黑发也浸染风霜,她没日没夜地找寻着各类资料,在昏暗的灯光下,一笔一字地书写着丈夫的冤情,最终写成了长达几十万字的申斥信,字字含血、声声带泪。

在接下来的数年间,曾志和女儿陶斯亮一直都奔走在为陶铸申述的路途上,九转千回而百折不挠,只为了盼得个人间公道。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于陶铸的问题进行了重新审查,最终陶铸得以平反昭雪。

完成了心中的夙愿,曾志的眼睛里重新有了希望的光芒,晚年的她依然以国事为重,不仅关心年轻干部的培养,还积极支持和参与一些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工作,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发挥着自己的余力。

而在曾志的细心培养下,他们的女儿陶斯亮也早已长大成人,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1998年6月21日,曾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曾志去世以后,其女儿陶斯亮将母亲大半生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全部捐献给了希望工程。

当有人询问陶斯亮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淡淡地回答道:“这是母亲的遗愿,也同样是父亲的心愿!”

参考资料:

北方网:《曾志与陶铸——红色伴侣生死情》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陶铸诗词中的高风劲节》

人民网:《共产主义的坚强战士——纪念陶铸同志诞辰110周年》

中国新闻网:《陶斯亮解读革命母亲曾志:她有铁骨更有柔情》

1 阅读: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