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局势的转变往往就在一夜之间。近期,一系列迹象似乎暗示着欧盟正处于外交政策调整的关键节点,这一潜在的变化不仅引起了中国的关注,更让深陷俄乌冲突泥沼的泽连斯基感到坐立难安。
欧盟(资料图)
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小镇达沃斯落下帷幕。据环球网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此次年会上发表致辞,表达了欧洲对“严酷地缘战略竞争”的担忧,并在谈到中国时表示,欧盟“必须与北京进行建设性接触”,“现在是时候本着公平和互惠的精神,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平衡的关系了” 。这一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中欧建交50周年本就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冯德莱恩的这番话无疑为中欧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暗示着欧盟对华态度或许正在发生转变。
无独有偶,荷兰首相斯霍夫在达沃斯期间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其表示,荷兰不会盲目跟随美国的对华政策步调,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利益来制定外交策略。这一言论进一步表明,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正在逐渐产生新的思考,不再完全唯美国马首是瞻,在中美关系这盘大棋上,欧盟似乎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冯德莱恩(资料图)
欧盟这一系列看似微妙的变化,背后实则有着复杂且深刻的原因。从经济层面来看,欧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欧洲央行公布的数据,2024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仅为0.7% ,2025年预期也仅略高于1% 。虽然欧洲在缓解乌克兰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持续多时的通胀受到一定抑制,但总体上经济依然未能摆脱窘境。
欧洲经济面临着诸多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在新兴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平台经济、新兴通信技术、半导体等,欧洲缺乏足够厚实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土壤,这使得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在绿色能源产业方面,光伏、风电、电池、储能等产业面临着能源成本上升、财政支持减弱的困境。在推进对俄能源“脱钩”的过程中,欧洲能源供应在成本方面的后遗症不断显现,家庭和企业背负着高昂的能源账单,且短期内看不到价格下降的希望。
在这样的经济困境下,欧洲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合作机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业实力,与中国加强合作,无疑有助于欧洲减轻内外复杂因素对经济的冲击。在经贸领域,进一步维护和深化与中国的对话与合作,能够帮助欧洲主要国家利用自身经济规模和规则影响力等传统优势,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缓解经济压力。
除了经济因素外,政治局势的变化也是推动欧盟外交政策调整的重要动力。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其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给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让欧洲意识到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对盟友的支持并非毫无保留。
法国总统马克龙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他多次向军方发出警告,呼吁欧洲“觉醒”,减少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并加强防务自主建设。马克龙认为,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大概率会让美国重新回归孤立主义,这正是欧洲“战略觉醒”的关键时机。欧洲需要成为国家主权的捍卫者,主宰自己大陆的命运。
特朗普(资料图)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在政治上寻求更多自主的意愿愈发强烈。在外交政策上,欧洲不再满足于完全跟随美国的指挥棒,而是希望根据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观来制定政策。这种政治上的转变,也促使欧盟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平衡的外交布局。
欧盟的这些潜在变化,让泽连斯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达沃斯论坛上,泽连斯基对欧盟进行了批评。他认为欧盟在面对一些国际问题时态度软弱,仿佛骨头变软了,而且还不被美国真正重视。泽连斯基迫切要求欧洲全力援助乌克兰,在他看来,这是欧洲“照顾自己”的一种方式,否则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后果。
泽连斯基之所以如此焦虑,与乌克兰当前的艰难处境密不可分。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了很长时间。在战场上,俄军不断取得进展,乌克兰军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乌克兰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暂停对外援助90天,这一举措让乌克兰失去了重要的外部支持来源。
此外,特朗普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也让泽连斯基担忧。特朗普表示希望确保获得乌克兰稀土矿的供应,以换取美国继续向该国提供援助。这意味着美国在俄乌之间似乎在待价而沽,乌克兰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面对这样的局面,泽连斯基在和平协议、安全保障和军队扩充等问题上提出了诸多诉求。他渴望与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但又担心协议的内容无法保障乌克兰的利益。在安全保障方面,他希望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和欧盟的有力支持,但目前来看,这些支持并不确定。在军队扩充上,乌克兰面临着人员和装备不足的问题,这使得其在战场上更加被动。
在这场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中,中国始终保持着自己一贯的立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秉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国主张劝和促谈,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为推动双方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发挥着积极作用。
对于欧盟可能的转向,中国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如果欧盟真的能够加强与中国的建设性接触,在经贸、投资、科技、全球治理等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这将为中欧双方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当然,中欧关系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以及外部势力可能会试图干扰中欧合作。
科技(资料图)
欧盟潜在的集体转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变化既反映了欧洲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也体现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动态调整。对于中国来说,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推动与欧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而对于泽连斯基和乌克兰而言,如何在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寻找出路,稳定国内局势,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社会也应共同努力,推动各方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让各国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中谋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