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出口爆表了!

旭升财研社 2025-04-20 19:41:45

3月份出口激增,远超预期。

4月14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出口超预期,出口商赶在美国新关税生效之前疯狂发货,最终让3月份的出口激增远超预期。

具体来看,3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2.4%,远超4%的预期增幅。进口则同比下降4.3%,最终我国3月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1026亿美元。

单月贸易顺差就突破了千亿美元,关税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

在这份极其亮眼的出口数据中,最受关注的仍然还是中美贸易。

3月份我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了9.1%,进口则下降了9.5%。3月份和第一季度的数据也反映了中美贸易分歧升级之前的情况。

而3月份强劲的出口更大原因是出口商赶在美国生效前提前发货所致。

所以,这可能是暴风雨前的最后“宁静时刻”。

根据荷兰国际集团分析师的预测,从4月开始,美中贸易可能会全面崩塌,但如果看对哪个经济体的打击最大的话,可能还要等待数月时间才能够知晓答案。

随着特朗普下令从4月初开始对华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以来,越来越多的外贸商已经感到恐慌,尽管特朗普后来放宽了一些措施,暂时豁免了一些我国制造的电子产品,但最终,这轮贸易分歧之下,双方都会遭受较大的伤害。

接下来我们会如何出牌呢?

单从数据来看,3月份的出口数据简直不要太好,在2025年的今天,如果说还有两位数的增长的话,那么也就只有出口能够做到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其实是很大的。

但3月份的出口数据,显然也是昙花一现,是进口商赶在关税之前疯狂发货的结果。最终,随着美中贸易往来在145%的关税之下断开,那么我国作为出口大国,也必须要在退出美国市场之后,寻找新的替代方案。

事实上我们也已经开始行动了。

最近我们就对东南亚发起了访问,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外贸上寻找东南亚的新客户。

但事情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从3月份的数据来看,我国贸易顺差就达到了非常恐怖的1026亿美元,这意味着仅仅3月份,我国出口就比进口多了1000亿美元。

考虑到3月份对美出口增长了9.1%,进口下降了9.5%,这意味着这1000亿美元贸易顺差中,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美国的。

换句话说,贸易往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要想赚到充足的贸易顺差,则没有那么简单。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东南亚。

和越南进行更多的贸易往来,在过去是可行的;因为越南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是美国,尽管越南买了我们的很多东西,但最终有很大一部分都转口去了美国。

今天,如果失去了美国这个最终的目的地,仅靠越南自身的消费能力,是不足以支撑起每年数千亿的贸易额。

除此之外,越南自身也在承受来自美国越来越大的压力。

过去几个月,越南已经对多种我国钢铁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并取消了对低价进口包裹的税收豁免,以控制我国商品的流入。

说到底,和越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做贸易,其实就是零和博弈。

越南目前正在经历工业化,这意味着在很多产业链上,双方是重叠的,越南多进口我们的商品,就意味着越南本国少生产了这一类商品。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没有一个消费能力更强的出口目的地,仅靠越南自己,的确是消化不了我国多少的商品。

除了越南之外,欧盟算得上是一个理想的出口市场。

但欧盟似乎也不太愿意接受这一点。

此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已经明确在讲话中指出,欧盟不会接受产能过剩,也不会接受商品倾销。

这一错误的言论也从侧面说明,欧盟也担心出现类似的情况,尽管欧盟没有太多和我们在制造业上重叠的行业,但没有太多,不意味着完全没有。

在汽车和钢铁乃至绿色能源领域,双方仍然存在着产业重叠。

另外,从3月份的出口数据来看,我国高端制造业仍然在加速增长。

其中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连续4年增长,一季度增速达到了10.8%;新能源产品中,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出口分别暴增了43.2%和18.8%。

3月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也达到了23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9%。

高端产业我们有,和欧盟内部形成了同质化的竞争;低端服装玩具产业我们也有,又同越南类似的经济体形成了同质化的竞争。

数据还显示,我国对东盟、欧盟出口增速正在加快,而美国也增长了9.1%,随着关税影响出炉,未来对美出口大概率会面临断崖式的下跌。

而3月份的出口增长,其中很大一部分仍然来自对美出口的增长。

这一市场一旦出现缺口,在短期内我们还是无法找到替代。

但好消息是,一季度我国对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都实现了增长,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占比正在提升。

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对美市场的依赖性,但反过来,也有可能加剧全球一些国家对我国出口迅猛增长的担忧。

最终,我们还是需要“内外兼修”。

对外,我们需要挖掘更多出口市场,以替代部分美国出口;对内,我们也需要出口转内需,通过消费券、税收优惠等方式刺激内需,消化因外需下滑导致的过剩产能,尤其是在服装和家电领域。

长期来看,这仍然是结构性的调整。

过去我们是大进大出,未来我们就需要转向“优进优出”,推动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双向发展。

我们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庞大的国内市场、完备的产业链和持续的创新,都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了缓冲空间。

长期来看,推动产业链升级、扩大内需与深化区域合作,仍然是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end.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