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已至,3个内外兼修小妙招速速get✔

若菱评健康 2024-12-06 22:04:38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拉开序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此时,北方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描绘了一幅“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画卷!

大雪节气之际,由于肾中精气不足,肾中之阳亏耗,若不注意保暖,一旦寒邪入侵就容易引发诸多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及冻疮等。

在阳气最弱之时生病,往往最难痊愈,这就是为什么在寒冷天气容易落下病根的原因。

这一时期,是自然界阴气最盛之时,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因此,“养藏”乃冬日起居的主旋律,大雪养生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以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天人相应,人体也是如此,潜藏得越深,身体里集聚的能量就会越多,因此大雪这个节气的养生很关键。

今天,甘草君来教您几招“护身术”,抵御百病侵袭,赶紧学起来吧!

大雪节气如何养生

“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冬天昼短夜长,白天日光照射时间短,人应顺应天地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从传统养生的角度讲,冬季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累,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的健康状态。

大雪时节,寒气凛冽,对于年幼、高龄或体虚之人,容易感受风寒邪气,而寒邪容易伤人阳气。

中医认为人体感受风寒后,邪气容易藏匿在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及膝关节等八大关节所在的部位,这也是老年人多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病的原因,即俗称“老寒腿”。

因此,从大雪节气起,务必做好御寒保暖工作,以防止感冒发生。

①暖头颈:建议大家出门时戴好帽子和口罩,遮住耳朵和脸部,避免寒风吹过脸部,导致脸部麻木;建议穿高领的衣服,或系上长围巾,保暖颈部,因为寒风很容易通过颈部带来寒气,引起喉疼、发炎、咳嗽等。

②暖腰腹:腰腹一旦寒气入侵,很容易出现腰痛的问题。可以隔着衣服贴暖贴,或者说穿上围腰。选择外套的时候,建议选长款的、能遮住腰腹部的为佳。

③暖双足: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寒从脚下起”,说明人体的下肢容易先衰老,所以保护双足尤其重要。

除了穿着袜子、棉鞋等进行防寒保暖之外,还可以每日用花椒、生姜、艾叶等中药煮水来沐足,能够起到很好的护脚作用。而且人体脚底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沐足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进而起到保健养生的功效。

中医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大雪节气正是进补调养的大好时机。不过,注意不要一味地补充营养丰富的食物,而应根据地域、天气和体质选择适宜的食物。

① 南方不太冷的地方,适合食用鸭、鱼温补;

② 北方气候寒冷,可用羊肉、牛肉补充身体元气,增加御寒能力;

③ 若天气持续干燥,在滋补时增加梨、冰糖、百合等甘润的食物,以起到“灭火器”的作用,防止身体上火。

阳虚体质人群进补方法:其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经常感冒、口淡不渴等,此类人群可食用一些温热性食物来保暖,如羊肉、虾、韭菜等,而鸭肉、香蕉、黄瓜、梨、绿豆、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则最好少吃。

阴虚体质人群进补方法:其表现为低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大便燥结、夜里易出汗、睡眠不佳等,此类人群需要和温热性的食物保持距离,可选择如山药、百合等新鲜蔬菜以及甲鱼、黄鳝、泥鳅、淡水鱼、鸽子等寒性食物。

注意:冬季进补应该选择一些富含蛋白质、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但有三高的人要适当控制,应量出为入,消耗多则多补,消耗少则少补。

大雪节气的来临,意味着三九天也不远了。常言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冬季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也是各种寒症如寒性关节疼痛、虚寒性胃肠炎、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的高发季节。

“冬病冬调、夏病冬防”。三九贴便是冬病冬调最常用的方法。三九贴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三九天人体阳气敛藏、皮肤干燥、毛孔闭塞的有利时机,选用辛散温通的成分制成膏体贴敷于特定的穴位。

这一疗法可以通过天气、纯植物提取成分、经络、穴位等的协同作用,充分激发全身阳气、驱散内伏寒邪,可温肺散寒、温经通络、温脾补肾,养肺逐痰,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过敏状态,达到冬季少发病或减轻发病症状甚至不发病之目的。

三九贴所使用的是温热助阳的药物,有辛散走窜之性,同时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因此,疾病急性发作期、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不能贴敷;治疗部位有皮肤创伤者、对治疗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也不宜贴敷。

另外,糖尿病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慎用。

大雪过后,希望大家牢牢把握这宝贵的十五天,借助这三招,开启内外兼修之旅,将病根彻底拔除。以蓬勃的健康状态迎接明日的曙光,让健康陪伴我们度过整个寒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