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米,Mǐ,多起源、多民族姓氏,主要源于芈姓,以音讹为氏。上古时期,吴回(颛顼曾孙,老童之子,帝喾时期任祝融,为火神,楚国先祖)接替哥哥重黎(羲氏、和氏先祖),担任帝喾时期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晏安、季连,繁衍出“祝融八姓”等众多姓氏,其中季连为芈姓。
商朝末期,季连的后裔鬻(yù)熊(芈姓,又称鬻熊子、鬻子,巫师、政治家,楚国先祖,著《鬻子》)跟随周文王姬昌,任火师,周成王姬诵时期,封鬻熊的曾孙熊绎(芈姓,熊氏,名绎,鬻熊曾孙,熊狂之子,楚国开国君王)于丹阳(楚国都城名,地址不固定),建立楚国,初在商州(今陕西商洛),先后迁都于今河南淅川、湖北枝江、江陵等地。楚国最终被秦国所灭,存续800年,族人为避秦军杀戮,有以先祖姓氏“芈”的同音字“米”为姓氏者,称米氏,尊鬻熊为得姓始祖。
米姓始祖:鬻熊
源于米国,以国名为氏。汉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有康国,又名康居国,曾臣服于匈奴、大月氏,匈奴西迁后,康国族人随即西迁至中亚索格狄亚那,阿姆河、锡尔河两河流域(今乌兹别克斯坦萨马尔罕省)一带,建立米国等九国,信奉祆教(拜火教、摩尼教),隋唐时期,居于昭武城(今甘肃高台),为“昭武九姓”之一,该支族人进入中原后融入汉族,汉化姓氏,以故国名为氏,称米氏。
另有源于周朝时期官吏舍人,又称米史、粟史,主管粮库,后裔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米氏、粟氏;姚姓虞舜后裔的一支分支;满族等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米氏等。
得姓始祖:鬻(yù)熊
发源地:湖北(楚国)等地
参考文献:《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迁徙路线:米姓人口较少,迁徙路线暂未找到,援引宗祠楹联了解狄姓文化。
襄阳博士;长通参谋。
——上联典指北宋时期书法家、画家米芾,号襄阳博士、海岳外史,官至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山水人物自成一家,著《书史》、《画史》、《宝晋英光集》等。下联典指唐朝时期文学家米放,字长通,隐居剡溪,曹王皋镇江西,辟为节度参谋,后召为拾遗,不赴,其诗文多行于世。
顺天友石;梁若居松。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太常、少卿米万钟,字友石,万历进士,任江西按察使,为魏忠贤所恶,削籍,后为太常卿卒,生平蓄奇石甚富,称友石先生,善书画,著《篆隶订讹》。下联典指清朝时期诗人米肇灏,字梁若,明崇祯岁贡,入清后,遯居城东,蔬食菜羹,行吟不辍,著《居松吟》。
无章画派;嘉荣歌声。
——上联典指北宋时期书法家、画家米芾。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米嘉荣,善唱歌,刘禹锡有诗句:“唱得凉州意外声,故人惟有米嘉荣。”、“三朝供奉米嘉荣,能变新声作旧声。”
陇西世泽;襄阳家声。
——全联典指北宋时期书法家、画家米芾。
名闻八友;堂列三贤。
——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米楷,与陈耽等人友善,当时人称“八友”。下联典指南宋时期米宪,嘉泰年间曾任瑞州太守,与东城、栾城被当地百姓共祀于三贤堂。
松性淡逾石;鹤情高不群。
——此联为清朝初期书画家米汉雯题赠联。
小旗村店酒;微雨野塘花。
——此联为唐朝时期戏曲演员米都知诗句联。
唐时有良医;明堂论留世。
——此联为米博自撰联。典指唐朝时期名医米遂,曾以“明堂经脉”为理,著传世之作《明堂论》。
吟楼万山风景聚;墨池濯砚鱼龙藏。
——此联为湖北省襄樊市樊城米公祠联,米公祠位于襄樊市樊城西南隅,又名米家庵,为纪念宋朝书画家米芾而建。
云来清静当深处;帘卷霞明向远开。
——此联为明朝时期书画家米万钟自撰联。
小楼刻竹听春雨;白昼垂帘看落花。
——此联为安徽省无为县米公祠联。
旖旎云锦秋花起;清照湖山皎月明。
——此联为北宋书法家米芾诗句联。
魏风伴君琛公子;贤妻良母妣米氏。
——此联为米博自撰联。典指北魏时有一男子名上官清淇,人称琛公子,其妻为米氏,生子靖和良。
远慕皇化西域来;忠奉王廷承班荣。
——此联为米博自撰联。典指西域米国人米继芬,唐时被入京师为质子,永通国好,曾在唐王朝历任辅国大将军、行左领卫大将军等职,享年92岁。其长子米国进子承父业在禁军挂职,次子米思圆则继承家族信仰,进入长安义宁坊大秦寺成为了一名景教僧。
翰墨淋漓,继世友仁妙笔;风神俊逸,聚观海岳风姿。
——上联典指北宋时期书法家、画家米芾。下联典指北宋时期敷文阁直学士米友仁,为米芾长子,字元晖,小名寅哥、鳌儿,晚号懒拙老人,善书画,世称“小米”。
北宋时期书法家、画家:米芾
姓氏郡望:米姓主要郡望为京兆郡(今陕西西安)、陇西郡(今甘肃陇西)、高平郡(今山东巨野)、辽阳郡(今辽宁辽阳)、南阳郡(今河南南阳)等,除以望立堂外,还有鹿门堂、宝晋堂、海岳斋等。
历史名人: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号海岳外史,世居山西太原,徙居湖北襄阳,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宋四家”之一,世称“米南宫”,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书法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著《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其《蜀素帖》,又称《拟古诗帖》,有“天下第八行书”、“中华第一美帖”誉称),后周、北宋猛将米信(原名海进,奚族人或西域米国人,宋太祖赵匡胤的心腹,官至彰武军节度使、右武卫上将军,追赠横海军节度使),艺人米铁增、米露、米杨等。
米芾所著《蜀素帖》,横屏欣赏更佳
祠堂: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沿江大道2号米公祠,是为纪念北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而修建的祠宇。始建于元朝,初名米家庵,明朝时期扩建,改名米公祠,清朝时期重建,占地约16000平方米,四进院落,主要由洁亭、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碑廊和东、西两苑组成。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米芾纪念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襄阳樊城区米公祠
家训家规:
《米氏家谱·圣谕十六条》: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警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
戒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崔科。
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念以重身命。
《米氏家训·六训》: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
和睦乡里,教训子孙。
各安生理,母作非为。
《米氏家训·八德家规》:
一、孝:孝为天之径,地之义,民之行也,为人子者老曲体亲,心先意,承颜不独,冬温夏清,昏定晨省,为顺于父母也。苟不得亲顺,亲不可以为人子,其子明发不寐,元如所生之义何存,必以孝为本。
二、弟:弟乃伦常之要,幼雅之时,莫不知敬其兄长,及其壮也,须当有事服劳,有事致让,存一体相关之谊,埙虎迭奏,贰好不尤,则兄自当友于其弟矣。如无有恭薄骨肉,即薄其父母,其何以为人。
三、忠:忠为三者之首,圣门言之详矣。故谋必尽己由中达外,母以轻心自处,母以狡诈欺人,庶川里无愧而蛮貊之邦可行也。
四、信:信乃立言之大本,京交友之全功。况人而不信,不可以,行必本,诸以实之心,不可口是心非,啜哄族邦,无以虚伪冒正直之名,不以欺阙诡诚之誉,庶口不起差千里有应。
五、礼:礼乃节文所在礼仪,难以备述,典礼内则诸篇,因日用不可缺者,则另别内外,谨圭门,慎言语,严起居,以逮三礼,五礼,六礼讵可味焉以处乎,凡我族人务须随分自尽,母使为宗族所羞称。
六、义:义为别事之谊。义超万物,难以俗言,而一事一物之中,当之无失民,无失色,祛邪蹊务本业,以至居乡远游,无不本义以处,则事无不宜,而悔尤可免。
七、廉:廉足以养心,利虽人之所欲,亦当以之义,为利可也,取者不容过分。无可取者,自宜安分守巳。无伤于廉。若夫掣骗赌博,唆弄滋事等敞,皆心之廉所致也,此念切不可萌。
八、耻:耻乃勇之端也,人能知耻,何事不可优为也,但当为者,莫让人先,不当为者,须置无论,至于同流合污,以丧其耻,而且奸盗诈为,以及娼优隶卒等事,更为无耻之尤,切不可以身试。
以上八德者,乃人生这大节所糸,失之则为忘八,而不可为人矣。
凡我族人其守八字之规,士农工商,备务本业,无论为何,如何处事,如何对何,如人均宜存孝弟忠信之心,守礼义又廉耻之实,俾得光前裕后。
《米氏家训·文化》: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生?
现分布:米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湖南、河北,其次分布于重庆、河南、甘肃、山西、四川、山东等地,其中湖南分布最多。
总人口:米姓约46万人,全国排名第215,在百家姓中位列第109。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