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过去,大家对这一年的国民经济的大概印象是怎么样的,可能见到最多的还是“稳中有进”这个词吧?从工业、外贸、消费、就业等走向看确实是挺符合的,5%的GDP实际增长率也验证了这点,在承压中恢复增长。
然而看到各省市的一般预算收入运行情况时,为何多是增长缓慢而没能感觉到有多少复苏回升迹象呀?按理说这项指标是经济风向标呀,是何原因导致的?先来看看各地区运行状况再来大致解析下吧。

首先可见第一省广东在2024年的财税状况就很不良好,到年底都尚未能转正而有2.3%的下跌,其收入也下滑到了1.35万亿多点了。
其后的江苏、浙江与上海虽然是有正增长态势但涨势也是很缓慢的,都只有1%左右的同比增幅,唯一令人欣喜一点的也就是江苏省的预算收入终于突破万亿了。
要知道上述四个地区那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活力最强、产税率超高的了,2024年度的财政收入走势都这般,就肯定是存在一定的特殊因子作用了,大家说是吧?

继续往下看其他各地区的表现,整体状况同样是不甚理想的。山东与北京的同比增速超过了3%那已是相对良好的了,山东省的预算收入因此能达到7700多亿而能略微缩小了对上海市的差距;而再后面的四川、河北、安徽、福建、山西、湖南等省的涨势又趋缓了,且还有河南与陕西也与广东省一样处于下跌状态的。
去掉那几个体量过于偏小的地区外,能运行相对稳健的可能就只有湖北、辽宁、重庆、天津这几个地区了,财政收入涨势都可在5%以上。

像新疆区这样取得10.5%这样的高增状态的那是凤毛麟角了,肯定是有某个大产业投产的效应所致,其预算收入也涨至2400亿以上都可跻身中型财税省区了。
那么就要解答问题了,为何在整体经济复苏向上的2024年各地的财政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了,是什么因素在阻碍收入增长呢?通过分析后发现,主要是两大原因,一是PPI指数的下跌,二是这一年新增的各类税收缓交、减免等因素影响,共同作用于2024年的预算收入上了。

PPI指数的下降就意味着工业产能虽然显著回升了,但因价格下跌而实际上的收益并没有提升很快,这也是2025年全国工业增加值的实际增速远快于名义的原因,而这必定也是影响税收收成的,毕竟税收与产业收益正相关的。
而关于第二类的税收减免、缓交及增加抵扣等因素的影响,就体现在部分省区的年度财税报告上了。如湖南省的预算收入报告显示,全年收入3448.9亿、同比增长2.6%,但剔除特殊因素后同口径可比增长6%,而后者才是经济活动实际产生的财税走势。

也就是说部分税收在生产中已经产生了,但因为这一年的新增抵扣或优惠减免等没有收取上来,也就出现了口径差异,可比增速就是还原了实际收入的涨势情况,这么说大家可理解了吧?全国大部分省市都是如此的,可比增速要比同比的快不少。
当然也不能忽视2024年国内经济上行还有不少阻力存在,就像广东省的财税下跌就有其经济承压较大的原因,就算其可比增速应该也是比较难看的。但也不能过于悲观,需要冷静客观分析,大家说是吧?
最后请来看下表,再回顾下各省市在2024年全年的预算收入运行状况:
